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持股过年or持币过年 券商口中的“春节效应”靠谱吗

2019年01月29日 18:24    来源: 中新经纬    

  中新经纬客户端1月29日电 (吴亦涵)随着春节临近,持股过年还是持币过年?再度成为不少投资者关注的话题,所谓的“春节效应”也再次被热炒。

  有专家提醒,所谓的“春节效应”可能是部分机构以及炒家制造出来的概念,在中国经济仍面临下行压力的背景下,2019年A股市场仍有继续探底的可能。

  近日,民生证券、东吴证券、华泰证券等多家券商称,在春节前后几天,A股的上涨概率达到八成以上。其背后的逻辑,包括春节前后宏观市场以及股票市场的流动性增加,且投资者投资热情增加等。

  但一些市场人士对此并不认同。有分析指出,“春节效应”更可能是市场上的一些机构、炒家制造出来的概念,事实上并不存在。

  值得注意的是,在A股节前最后一周的头两个交易日(1月28日及1月29日)里,A股三大股指均以下跌收盘,上述券商所说的“春节效应“并未显现。

  

  上证指数1月29日再度收跌 数据来源:Wind

  所谓“春节效应”,逻辑何在?

  临近春节,不少券商纷纷发表研报关注“春节效应”。民生证券在近日的研报中指出,A股市场历来有明显的“春节效应”,即春节前后市场大概率上涨。

  该机构统计了2002年至2018年共17个年份的A股市场表现后发现,春节前5个交易日A股大概率上涨,其中上证指数在春节前5个交易日的上涨概率达到88.23%,平均涨幅达到2.46%;此外,在春节之后的5、10、20个交易日里,上证指数的上涨概率分别达到了88.23%、76.47%以及88.23%,平均涨幅分别为1.88%、1.95%以及2.66%。

  除了民生证券外,根据其他券商的统计,春节后A股上涨的概率大多达到了七成以上,那么,所谓的“春节效应”是否存在?其内在逻辑是什么呢?

  在东吴证券看来,A股之所以存在“春节效应”,主要有以下几点因素:一是从宏观流动性来看,银行往往在年底控制信贷规模,元旦过后的一季度是信贷高峰期;二是就股市流动性而言,经过上年底的业绩考核后,基金在一季度进入调仓和建仓的高峰期,增量资金入市概率增加;三是从政策层面来看,春节之后政策密集出台的预期有助于提振市场信心;四是从投资者的心态来看、春节来临叠加年初开始布局,投资者心态更为积极。  

  华泰证券亦表示,春节前后的上涨行情可期,“春节效应”期间年后表现往往比年前更好。此外,因为节前投资者的持仓风格更为保守,节后更为积极,因此大市值指数和金融类行业节前效应更强,小市值指数和其余大部分行业节后效应更强。

  忽悠人?可能是人为制造的概念

  不过,对于不少机构提出的“春节效应”这一概念,不少市场人士并不认可。

  联讯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朱俊春对中新经纬表示,所谓“春节效应”的提法较为夸张,从概率上来说,A股在春季时走势确实相对更好,但就今年来看,春节之前的A股行情可能较为一般。

  “从内部因素来看,节前的这段时间也是上市公司业绩披露的高峰期,存在个股业绩爆雷的风险;从外部因素来看,在春节期间,外围市场并不休市,投资者也存在对外围股市出现‘黑天鹅’的担忧,这两点因素让投资者在节前有一定的避险需求。”朱俊春解释道。

  此外,朱俊春还指出,“随着投资者在春节期间的套现需要以及陆港通暂停交易使得外资增量减少,春节之前的股票市场流动性可能并不太好,这两天市场的回调就是一种体现。”

  安信证券也指出,尽管在实质性减税降费不断落地、美元走弱等多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春季估值修复的行情值得期待,但就短期来看,市场对年报预告低预期的担忧仍在制约着股市行情,投资者对商誉占净资产比重较高的公司要选择暂时回避。

  而在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看来,“春节效应”更可能是市场上的一些机构、炒家制造出来的概念,事实上并不存在。“在春节前后是否要进场,还是取决于投资者对后市的判断。今年中国经济仍面临下行压力,因此春节后的股市仍然有进一步探底的风险。”董登新对中新经纬说道。(中新经纬APP)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文中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责任编辑:华青剑)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