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上市公司业绩预喜催生超高目标价 私募提示偏听偏信有风险

2019年01月18日 07:49    来源: 中国证券报     吴瞬

    上市公司业绩预喜催生超高目标价 私募提示偏听偏信有风险

  2018年上市公司业绩预告陆续发布,成为近期券商研究人员关注的重点。在券商的研究报告中,数十家上市公司的目标价看涨逾50%。相关研报做出判断的出发点正是上市公司2018年业绩预告。分析人士指出,投资者在布局年报行情时,仅业绩预喜这单一因素难以完全左右股价的涨跌。私募人士提醒,对于券商研报给出的目标价,投资时不可“偏听偏信”。

  部分公司目标价远超现价

  对于投资者布局即将到来的年报行情,上市公司业绩预告是重要的决策依据。券商研报也将上市公司2018年业绩预告作为研报结论的重要参考依据,与业绩预告相关的研报不断发布。

  Choice数据显示,2019年初以来半个多月出炉的券商研报中,有45家上市公司的目标价看涨超50%,其中大部分研报的关注焦点是2018年业绩预告。例如,湖南黄金、海正药业、立讯精密的券商研报目标价分别看涨233.76%、151.64%和101.07%。

  招商证券在立讯精密的相关研报中指出,公司向上修正2018年度业绩预告区间,将2018年业绩增长区间从原预告的45%-55%上修至55%-65%,对应26.2亿元-27.9亿元净利润。目前立讯精密股价为14.92元,但招商证券给出的6个月目标价达到30元。

  对于高喊“活下去”的房地产龙头企业万科A,券商依然坚定看好。华创证券在对公司2018年业绩的点评中指出,公司全年销售额突破6000亿元,同比增长15%,实现稳步增长,维持目标价45元和“强推”评级。目前万科A股价为24.97元。

  深圳一位私募人士坦言:“券商研报对一些公司给出的超高目标价说明,经历了一年多的调整后,有些个股业绩突出,而股价出现较大幅度下跌,从而具备了投资价值。”

  股价由多重因素决定

  值得注意的是,券商研报目标价仅能作为投资时的参考,上市公司股价并非某一单项指标就能决定。

  “券商研报目标价是分析师根据模型得出的一些理想化数据。市场千变万化,有太多不可控因素,投资者不能仅仅因为券商研报给出超高目标价就做决策。”前述私募人士表示,对于券商的目标价不可“偏听偏信”。

  新富资本研究中心认为,上市公司股价受盈利和估值决定。在当下市场环境下,很多个股估值难以大幅提升,除非业绩超预期。

  星石投资指出,业绩预告可以用来做决策辅助,但一般不作为重要投资依据。“股价短期涨跌与多方面因素有关,业绩如果达不到市场预期,即使预喜也不一定带动股价上涨。我们在研究上市公司业绩预告时,主要考量两点:一是趋势,二是预期差。其中,趋势用来验证判断,预期差用来纠偏。”

  实际上,不同券商在给同一家公司做预测时,各自给出的目标价往往差距很大,这显示了不同券商分析师之间的分歧。例如,在立讯精密的6个月目标价中,除招商证券预测上涨空间为101.07%外,中信建投和中金公司分别预测上涨空间为68.90%和51.80%。

  此外,如果回顾过去一年券商研报给出的目标价和公司股价实际走势,不少研报“看走了眼”,公司股价并未如研报预测的那样朝着目标价上行,反而一跌再跌。

  年报行情防踩雷

  星石投资指出,2019年以来市场出现反弹的原因有二:一是政策利好不断;二是从资金供给来看,1月以来北上资金持续小幅净流入,市场人气有所提升,沪深两市交易量重回3000亿元以上。

  随着市场回暖,目前无论是券商还是投资者,关注点都放在了上市公司2018年业绩预告上,对于即将到来的年报行情都试图做好布局。不过,业绩预告披露的财务数据较简单,投资者很难对其业绩获得全面了解,尤其是部分公司在年底时修饰业绩。投资者如果仅因为公司的几项经营数据和券商研报给出的超高目标价就做出决策,可能“踩雷”。

  前述私募人士表示:“对大型机构投资者而言,上市公司业绩预告是一个较为滞后的数据。事实上,通过观察公司前三个季度的数据以及平时对行业和公司情况的掌握,机构早已可以大致判断公司全年的业绩。所以,投资者布局年报行情需尽早行动,不能坐等公司披露经营数据。”

  对此,新富资本研究中心表示,目前重点关注2018年三季度高增长、四季度仍有增长预期的个股,同时布局超跌板块相关个股。如果业绩保持稳定向好趋势,可能有一波估值修复行情。至于如何“避雷”,要看公司大股东是否减持、是否存在较大商誉减值以及是否存在不合理的高送转等。

  星石投资表示:“我们更加关注中长期趋势,投资经过长期跟踪、基本面良好、估值业绩匹配度高的个股。避免‘踩雷’主要是通过投研人员调研与案头研究相互印证,对公司基本面发展的趋势进行预判,判断公司的业绩增长能否达到预期。”

(责任编辑:蒋柠潞)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