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大盘水暖可转债先知 海通资管2亿元抄底顾家转债

2019年01月16日 07:16    来源: 证券日报    

  在A股市场中,一直有一种说法,判断股市见底后,机构资金最先试探性买入的就是攻守兼备的可转债,然后是次新股,最后才是蓝筹股。近日,顾家家居的一则海通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大举买入顾家转债的公告,再次让具有介于股债之间的可转债成为投资者关注焦点。

  据《证券日报》记者统计,去年以来,券商资管、险资、公募、社保等机构都曾大举增持沪市可转债。仅去年12月份,券商资管增持可转债27.6亿元,基金增持21.29亿元,券商自营增持13.28亿元,险资增持9.58亿元,社保资金增持1.8亿元。

  海通证券买入顾家转债

  占其总发行量的20%

  顾家家居近日公告表示,公司于2019年1月11日收到上海海通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通资管”)的书面通知,海通资管于2018年11月5日至2019年1月11日期间,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交易系统累计购买顾家转债219.46万张。

  而据此前的公告,2018年9月12日公开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1097.31万张,发行总金额10.97亿元。以此计算,海通资管2018年11月5日至2019年1月11日期间,买入的顾家转债占其总发行量的20%,顾家转债也因此成为2019年首例被券商资管增持比例超过20%的可转债。

  2018年11月5日至2019年1月11日期间,顾家转债的最低价和最高价分别为98.8元/张和108元/张。而以昨日105元/张的收盘价计算,海通证券累计购买的219.46万张顾家转债的总市值约为2.3亿元。

  事实上,2018年以来,特别是2018年年末,不仅海通证券,还有多家券商的自营盘以及券商资管计划都曾大举买入沪市可转债。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仅去年12月份,券商资管增持可转债27.6亿元,券商自营增持13.28亿元。券商资管和券商自营盘单月增持超过40亿元,这也使去年12月份成为全年券商系资金对可转债最大的一次单月增持。

  长江证券近日的研报指出,从资产配置角度来看,当前股票风险溢价接近历史高位,配置的天平已向权益类资产倾斜,转债是各类投资者参与股市、降低组合风险的重要品种。对于债券投资者,转债是分享股市上涨红利的利器;对于股票投资者,转债是优化投资组合风险的重要工具。应优先关注低价、低溢价率个券,尤其是新券。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从市场表现来看,2018年表现最好的10只可转债和表现最差的10只可转债,所对应个股的涨跌幅差异明显。最好的10家公司,股价涨跌幅均值为-6.16%,远好于沪指接近30%的跌幅,比最差的10只可转债对应个股涨跌幅均值为-51.63%高出近45个百分点。可见,无论是买入可转债,还是买入可转债对应的个股,投资者还需要精挑细选。

  社保公募和险资

  均大举增持可转债

  事实上,去年大举增持可转债的机构,不仅有券商资管和券商自营盘,还包括险资、公募、社保等机构。仅去年12月份,基金增持沪市可转债21.29亿元、险资增持9.58亿元、社保资金增持1.8亿元。

  从全年视角看,过去一年中,可转债市场较为稳定的配置力量。去年全年,基金公司共计增持了58.61亿元沪市可转债。

  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第一只可转债基金成立于2004年,直到2010年才陆续发行。2017年全年仅发行3只可转债基金,而2018年第四季度,受政策利好影响,可转债基金发行速度加快,2018年全年共有9只可转债基金成立。其中,规模前三名的基金公司分别是兴全基金、鑫元基金、长信基金。

  有业内人士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为抓住可转债难得的布局时机,去年年底基金公司密集推出可转债产品,另有多只可转债基金正在排队待批。由于等待获批的时间较长,部分基金公司正在清理部分债基,打算腾出仓位来配置可转债。

(责任编辑:关婧)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