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铜铟镓硒降价空间有望进一步打开 近500亿元巨资角逐薄膜太阳能市场

2018年12月11日 07:28    来源: 证券日报    

  ■本报记者 于 南

  随着近些年来太阳能应用细分技术路线——铜铟镓硒(CIGS)的逐步兴起,各界愈发关注其成长,以判断市场前景。

  而尽管目前铜铟镓硒组件的生产成本高于单多晶组件,专业人士仍然有信心凭借其低衰减,以及由柔性化、弱光性导致的在BIPV(建筑光伏一体化),与汽车、快递车、低速电动车结合等方面的差异化竞争优势,逐步扩大铜铟镓硒的市场份额。

  日前,中建材凯盛科技集团公司光伏事业技术总监、德国Avancis公司首席战略官(CSO)陈颉博士亦曾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通过规模化、技术提升效率、材料的利用等,铜铟镓硒的降本空间非常大,未来四年,预计铜铟镓硒光伏组件价格有望压缩至2.2元/瓦的目标。”

  规模化支撑

  转换率、良率双提升

  目前,包括上述中建材在内,据《证券日报》记者了解,相继入局的市场主体,各自对铜铟镓硒组件均设定了较为清晰的降本目标及路径。

  而相比此前,如今一些支撑铜铟镓硒降本的要素也正渐趋成熟。据《证券日报》记者独家了解,在国内,一家以溅射法生产铜铟镓硒组件(柔性组件及刚性组件)的企业,目前已将生产良率提升为94%,平均量产光电转换效率提升至17.5%。

  这主要得益于近年来国内铜铟镓硒产能的规模化扩张,据不完全统计,除汉能以外,2015年以来国家能源集团(原神华集团)、中建材等大型国有企业及锦江集团等大型民营企业,先后为布局薄膜太阳能市场投入资金超过了470亿元。

  在产能扩张以及技术提升的支撑下,上述以溅射法生产铜铟镓硒组件的企业,内部提出了提升光电转换效率至21.5%,提升生产良率至98%的目标,除此外,其相关技术人员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随着CIGS研发技术提升,转换效率提高,生产良率提高,回收技术的充分利用,未来铜铟镓硒组件生产的铟用量也将大幅下降。

  降低用铟量

  是降本核心之一

  除此以外,据《证券日报》记者了解,降低铟用量,也是目前市场个各主体计划降低铜铟镓硒组件生产成本的重要一环。

  上述企业就向《证券日报》记者独家公开了其降低铜铟镓硒组件生产铟用量的方案:通过新型等离子喷涂靶材技术的开发、靶材喷涂中损耗及残靶上的铟回收、镀膜产生固废铟回收、芯片回收等手段,可以大幅降低对铟的市场需求。此外,在铜铟镓硒电池中适当增加镓的成分、减薄电池膜层等方式,也可以减少铟的用量。此外,经测算,铜铟镓硒芯片转换效率以及生产良率的持续稳步提升,也能够降低约15%左右的铟用量需求。

  其技术人员向《证券日报》记者介绍,随着铜铟镓硒研发技术提升,转换效率提高,生产良率提高,回收技术的充分利用,1吉瓦的铜铟镓硒铟净用量将降低到10吨以下,而中期目标则为5吨/吉瓦-6吨/吉瓦。

  此外,业界普遍认为,随着开采技术、钻探技术、提纯技术和回收利用技术的提高,可以使用的铟资源会越来越多,探明储量也会逐渐增多。由此,即使未来一些年铜铟镓硒产量爆发式增长,其也很难影响铟的供求关系。

  现有产能不足

  撼动铟市场供需

  国家能源集团方面相关研发人员就曾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现阶段看,铟尚不构成对铜铟镓硒应用的影响。究其原因,铜铟镓硒的应用规模不足以触动铟的供求关系。

  “但中长期看,若铜铟镓硒组件得以在BIPV、汽车、飞机,甚至工商业分布式、大型地面电站等领域广泛应用,并且在回收铟的技术上没有突破的前提下,那么,囿于铟的储量、生产,大概率会影响铟的供求关系,从而影响铜铟镓硒的生产成本。”

  公开资料显示,铟(Indium)于1863年由德国化学家赖希(H.Richter)在锌精矿中发现的,属稀散金属,且迄今未发现单一的或以铟为主要成分的天然铟矿床。在自然界中,铟矿物均以微量的形式分散伴生于其它矿物中,目前有工业回收粗铟价值的矿物主要为闪锌矿。

  尽管中国铟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73%以上,是全球第一大铟储量国,但目前,由于未发现独立铟矿,工业通过提纯废锌、废锡的方法生产金属铟,回收率约为60%-70%。此外,根据USGS(美国地质勘探局)的统计,全球铟(粗铟)探明储量预估5万吨,其中目前可开采的占50%。

  由此计算,在探明储量、可开采量不增长以及铟回收率不提升的基础上,目前能够得到可以使用的铟大约有1.5万吨-1.8万吨。

  上述研发人员就此分析称,“1.8万吨可以使用的铟,如果全部生产铜铟镓硒电池,能生产1800吉瓦,即使只有十分之一的量用到生产铜铟镓硒也能生产180吉瓦,就目前的铜铟镓硒产能来说,铟资源还是十分丰富的。”

(责任编辑:蔡情)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