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华滋国际海洋赴港敲钟 布局海外资金承压

2018年11月06日 07:24    来源: 时代周报    

  作为中国最大的港口、航道以及海洋工程民营企业,华滋国际海洋(02258.HK)即将叩响资本市场的大门。

  10月30日,已通过上市聆讯的华滋国际海洋在香港宣布公开招股,并计划于11月19日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根据招股计划,公司拟以每股1.20–1.56港元的价格发售约2.06亿股,其中公开发售占比10%,配售占比90%;以发售价中位数每股1.38港元计,预计此次股份发售所得款项净额约2.35亿港元。

  在国企“称霸”港口、航道及海洋工程市场的背景下,仅占1%市场份额的华滋国际海洋将目标投向海外业务,近年来不断拓展东南亚地区市场。然而在对外扩张的背后,其面临的资金与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

  招股书显示,此次股份发售所得款项的32.3%将主要用于拨资现有中国及东南亚项目的资金需求及现金流量;17.6%将主要用于购买新船舶及施工设备;6.4%将主要用于就公司于中国及东南亚的业务招聘更多具备丰富港口建设知识及工作经验的优秀、全方位人才。33.9%将主要用于对集中于港口、航道及海洋工程业的中小型设计机构或研发中心的战略股权投资以实现垂直业务整合并提升整体服务能力;9.8%将主要用于拨资营运资金和一般企业用途。

  两度冲击港股

  华滋国际海洋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29年前。1989年,华滋国际海洋的前身第三航务工程局第一工程公司成立,主要从事于港口基础设施的建设及航道工程,于2001年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

  3年后,王士忠以作价4500万元的价格获得60%的股权,成为第一大股东,并于2009年获得全部股权。后来经历一系列重组,截至最后可行日,控股股东王士忠拥有公司56%的权益。

  5月28日,华滋国际海洋首次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不过后来撤回该申请。2个多月后,在港股市场“基建风”大热之际,华滋国际海洋再次提交招股书,并于10月28日通过上市聆讯。东方融资为其独家保荐人,审计师为普华永道。

  在中国港口、航道及海洋工程民营企业中,华滋国际海洋稳坐第一把交椅。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研究报告,若以收入计,华滋国际是中国最大的港口、航道及海洋工程民营企业,也是中国仅有的12家具有住建部出具的可在中国进行港口、航道及海洋工程业务的总承包一级资质证书的民营企业之一。

  不过,从整个行业来看,中国的港口、航道及海洋工程市场成熟,且受到严格规管。华滋国际海洋的市场份额远落后于中国交建等国企。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研究报告,中国国有企业占中国港口、航道及海洋工程行业市场份额超过90%。按2017年收入计,华滋国际海洋在中国整个港口、航道及海洋工程行业名列第九,占市场份额仅1%,而前八名皆为国企,其中位列第一的企业占市场份额达65.7%。

  华滋国际海洋不断拓展业务,如今业务范围包括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以及华中及华北地区;而从2016年开始涉足东南亚市场,目前已在文莱、印尼开展业务。

  在业绩方面,近年来,华滋国际海洋在营收、净利润、毛利率方面均呈稳定增长态势。招股书显示, 2015–2017年和2018年前4个月,华滋国际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1.25亿元、12.64亿元、14.12亿元和2.69亿元,其相应的净利润分别为6375.1万、7496.3万、8727.4万和2461.4万元;毛利率分别为10.7%、10.5%、11.3%及15.7%。

  东南亚成收入主力

  华滋国际海洋业绩的持续增长主要得益于东南亚市场的稳步发展。

  对于东南亚市场,华滋国际海洋可谓“情有独钟”,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从2016年开始布局至今不到2年的时间里,华滋国际海洋已是东南亚所有中国国有及民营企业中第二大的港口、航道及海洋工程公司。

  招股书显示,华滋国际海洋2015–2017年在东南亚产生的销售收入为9222.5万元、44348.3万元,占当期营业收入的7.3%、31.4%;2018年前4个月,其在东南亚产生的销售收入为17441.6万元,占当期营业收入64.9%。海外市场反超国内市场,东南亚地区成为华滋国际海洋的第一大收入来源地。

  从毛利率方面来看,华滋国际海洋在东南亚地区的盈利能力也胜于国内。2017年,其在国内业务的毛利率为9.7%,而东南亚业务毛利率为14.8%;2018年前4个月,其在中国市场的毛利率为13.3%,而东南亚市场的毛利率为17.1%,均高于中国市场毛利率。

  相比国内的竞争态势,东南亚市场的竞争显得没有那么激烈。这从中标率便可见一斑。数据显示,华滋国际海洋在国内的中标率为19%,而在文莱、印尼的中标率分别高达75%、60%。

  与此同时,相比国内的市场,东南亚市场增长空间也较为可观。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研究报告,2017–2022年,中国港口、航道及海洋工程市场年复合增长率预计约为3.9%,而东南亚市场年复合增长率约为8.9%。

  关于未来的发展战略,华滋国际海洋表示,将进一步巩固在中国港口、航道及海洋工程行业的领先地位,并继续拓展东南亚业务,计划在越南、菲律宾及马来西亚开拓业务,发掘新业务机遇。

  资金承压

  在华滋国际海洋不断拓展业务的背后,其面临的挑战也不少。

  首先,华滋国际海洋面临着较大的资金压力。其在招股书中坦言,尽管已质押船舶为若干短期银行借款提供担保,但其金额并不足以支持公司未来的业务扩展。尤其是2016年在东南亚开展业务后,公司的船舶经常被指派至中国境外不同的建筑工地,故银行难以接受其作为抵押品。

  华滋国际海洋的现金流显得颇为紧张。数据显示,2015–2017年的贸易及其他应收账款分别为77709.9万元、76201.4万元、97741.3万元,年均复合增长率12.15%。

  而2018年1-4月,华滋国际海洋贸易及其他应收账款为77241.6万元,1-8月则为95427.1万元。换言之,其于2018年4-8月的贸易及其他应收账款新增了18185.5万元。

  贸易及其他应收账款逐年增长的背后是其相对较长的账龄。截至2018年4月30日四个月,公司的贸易应收账款平均周转天数上升至298天,截至2018年8月31日,仅有30.5%的截至2018年4月30日的贸易应收款项结付,结付水平较低。

  “由于业务特性,要进入港口、航道及海洋工程行业并不容易。首先是资质门槛,承包商需取得相关资质才能够承接相关项目,其次是资本投资和资金垫付双重特性要求华滋国际需要垫付资金完成前期建造,并因此产生了高额的贸易应收款,而高现金流压力必须通过上市来解决资金问题。”资深投融资专家许小恒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

  不过,对于华滋国际海洋而言,上市之后还存在另一个隐患。招股书显示,首次公开发售之后,华滋国际海洋将由四部分持股,包括三家控股公司、世聊资源有限公司及公众持股。在三家控股公司中,仅有一家为王士忠100%控股,其将持上市公司38.22%的股权,另外两家控股公司里都有许多股东,其中一家就有14位股东。

  在许小恒看来,太过分散的股权结构不利于后续股价的平稳运行。股权过度分散一方面不利于公司稳定经营,另一方面则容易引起第三方资本的关注,一旦有第三方资本强势举牌并不断增持,则可能影响到上市公司控制权的稳定。由于股东之间为争夺企业控制权而展开权力斗争的概率会相应增加,并可能因此使企业经营陷入困境。

  转型综合服务承包商

  除了面临上述挑战,华滋国际海洋对前五大客户也较为依赖。

  数据显示,华滋国际海洋2015–2017年和2018年1-4月来自前五大客户产生的销售收入分别为5.74亿元、6.49亿元、9.31亿元、1.8亿元,占同期总收入的51%、51.4%、65.9%、66.9%。

  华滋国际海洋表示,公司大部分收入预期将继续来自五大客户,我们无法保证公司的五大客户及其他主要客户日后将继续提供新业务。倘我们的手头合同完成后未能取得新合同或并未开始任何新合同工程,我们的业务经营业绩及财务状况可能会受到重大不利影响。

  招股书显示,目前公司超过5000万元的15个在建项目中,有7个是在2018年竣工,若竣工之后未能找到新的大客户,其后续业绩将受到较大影响。这给其未来业绩的增长带来了不确定性。

  面对各种挑战,华滋国际海洋试图通过转型来缓解压力。其在招股书中表示,将考虑探索战略投资,以达致业务垂直整合并加强公司的综合服务能力。

  具体而言,华滋国际海洋将考虑收购主要集中于港口、航道及海洋工程行业的中小型设计机构或研发中心,以在早期阶段掌握潜在项目的先发优势,进而有助加强公司竞得项目的能力并改善收入及盈利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股份发售所得款项的33.9%将用于上述战略投资,为本次募集资金用途中的最大一部分。

  对此,华滋国际海洋执行董事万云表示,公司对此投入近8000万港币的资金,是为了最终转型成为一家综合服务承包商,包括运作航道设计、海洋工程研发等一系列业务,以提高公司盈利能力和业务利润空间。

(责任编辑:关婧)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