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基建补短板“施工图”出炉 透露五大关键词

2018年11月01日 06:46    来源: 每日经济新闻    

  每经记者 张钟尹 每经编辑 贾运可

  “补短板”迎来重磅“施工图”。

  10月31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保持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力度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继7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把补短板作为当前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任务,加大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的力度后,国务院发布的重磅文件。

  那么,未来我国将在哪些领域补短板?主要资金来源是什么?如何防范风险?《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通过梳理五大关键词,为您答疑解惑。

  关键词1:投向哪里?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此次《意见》明确了九大领域重点任务,着力补齐脱贫攻坚领域、铁路领域、公路及水运领域、机场领域、水利领域、能源领域、农业农村领域、生态环保领域以及社会民生领域短板。

  数据显示,前述短板领域意向投资额同比负增长。根据发改委10月23日发布的《2018年9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发展趋势监测报告》,2018年1~9月,基础设施意向投资额同比负增长34.1%。其中,铁路运输业固定资产意向投资额同比负增长44.1%,道路运输业负增长39.0%。

  从具体项目来看,支持“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地区城际铁路规划建设,加快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建设等项目都在《意见》揭示的重点任务之列。

  值得关注的是,在社会民生领域,《意见》提出,支持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养老、婴幼儿托育等设施建设,进一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关键词2:钱从哪里来?

  补齐短板无疑需要资金支持,那么,钱从哪里来?如何发挥政府投资的引导带动作用?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财政、金融领域均有相关配套政策措施,为项目提供资金保障、融资支持。就财政资金而言,《意见》要求,财政部门要完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制度,优化专项债券发行程序,合理安排发行进度。分配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时,在充分考虑债务水平基础上,还要考虑在建项目和补短板重大项目资金需求,以及国家重大建设项目库项目储备情况。

  同时,要按照财政部确定的专项债券额度,提出专项债券项目安排意见,确保专项债券发行收入可以迅速使用,重点用于在建项目和补短板重大项目。加大财政性资金支持力度,盘活各级财政存量资金,利用以往年度财政结余资金,保障项目建设。

  此外,《意见》还要求,加大对在建项目和补短板重大项目的金融支持力度。比如,对已签订借款合同的必要在建项目,金融机构可在依法合规和切实有效防范风险的前提下继续保障融资,对有一定收益或稳定盈利模式的在建项目优先给予信贷支持。鼓励通过发行公司信用类债券、转为合规的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等市场化方式开展后续融资。

  关键词3:风险怎么防?

  在扩大有效投资的同时,也要防范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和金融风险。

  《意见》要求,地方政府建设投资应当量力而行,加大财政约束力度,在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充分论证资金筹措方案。

  严格项目建设条件审核,区分轻重缓急,科学有序推进。严禁违法违规融资担保行为,严禁以政府投资基金、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政府购买服务等名义变相举债。金融机构要审慎合规经营,尽职调查、严格把关,按照市场化原则评估借款人财务能力和还款来源,综合考虑项目现金流、抵质押物等审慎授信。

  关键词4:如何保障项目实施

  《意见》指出,加强沟通协调,强化督促调度,加快规划选址、用地、用海、环评、水土保持等方面前期工作,加大征地拆迁、市政配套、水电接入、资金落实等推进力度,推动项目尽早开工建设。

  《意见》强调,保障在建项目顺利实施,避免形成“半拉子”工程。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对确有必要、关系国计民生的在建项目,统筹采取有效措施保障合理融资需求,推动项目顺利建成,避免资金断供、工程烂尾,防止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影响社会稳定,有效防范“处置风险的风险”。

  关键词5:社会力量能干啥

  政府部门持续积极鼓励民间资本参与补短板项目建设。

  《意见》指出,充分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比如,尽快在交通、油气、电信等领域推介一批投资回报机制明确、商业潜力大的项目。引导社会力量增加学前教育、健康、养老等服务供给,积极依法合规参与扶贫、污染防治等领域基础设施建设。

  此外,规范有序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鼓励地方依法合规采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等方式,撬动社会资本特别是民间投资投入补短板重大项目。对经核查符合规定的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加大推进力度,严格兑现合法合规的政策承诺,尽快落实建设条件。

(责任编辑:关婧)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