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培育期权投资者拒绝再打价格战

2018年10月18日 07:19    来源: 中国证券报     赵中昊 林荣华

    原标题:培育期权投资者拒绝再打价格战 券商营业部涵养客户等待“春天”

  市场低迷,“靠天吃饭”的券商营业部近来门可罗雀。中国证券报记者走访调研发现,近期市场的连续调整令不少投资者避险情绪升温,也令期权市场再度引发关注,不少营业部向客户推荐开通期权交易账户以对冲风险。市场交易清淡,券商无法实现“以量补价”,券商打“价格战”的意愿已经不强。大部分券商营业部“深挖洞、广积粮”,默默涵养客户、等待“春天”。

  期权交易升温

  国庆节后市场的连续调整令不少投资者遭受损失,也令期权市场再度引发关注。10月11日,上证50认沽期权全线大涨,其中,50ETF沽10月2.30合约暴涨高达990%,50ETF沽10月2.35上涨748%,50ETF沽10月2.25上涨超过545%。记者走进北京金融街某券商营业部时,客户经理王丽(化名)便推荐可考虑开通期权交易。

  “目前有越来越多的客户开通期权交易。”王丽说,“相比股票市场的单边做多,借助期权能够有更灵活的手段实现收益。”在具体的使用策略上,王丽表示,投资者可以关注学习“上交所期权之家”微信公众号,同时,公司也会定期发布周策略、日策略。她坦言,目前很多客户对期权交易的使用还比较简单,主要是在看准趋势的情况下,通过期权交易获取较好收益。

  据上交所《股票期权行业通讯》数据,今年1月底,上证50ETF期权投资者账户总数为26.00万户(经纪业务客户账户总数为25.99万户);到了9月底,投资者账户总数为28.86万户(经纪业务客户账户总数为28.84万户),增加了2.86万户,增幅逾11%。

  无意再打价格战

  弱市下,两市成交量低迷不振。同时,融资融券余额屡屡下降。数据显示,10月11日起两融余额从前一日的8273亿元快速下降,至16日为7867亿元,刷新了近四年以来新低。

  从半年报来看,上半年上市券商两融利息收入同比增长7%,主要是2017年下半年两融余额大幅提升带动券商业务规模提升。但从边际来看,由于市场交易低迷,8月两融余额已降至8576亿元,环比和同比分别下降4%和9%,各券商两融业务规模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

  多位券商营业部人员表示,由于行情低迷和两融的下降,相关收入减少明显。不过,券商并未因此开展价格战。“我们能给客户最低的佣金是万二,融资融券的利息最低是7%一年,没有太多变化。再低就得看资金量、交易量有多大了。”王丽说,“未来所有券商都抵挡不住佣金下降的趋势,价格战只能造成恶性竞争,没有太大意义。”

  安信证券研究数据显示,近三年受市场交易量低迷和佣金率下降的影响,券商代理买卖证券业务净收入连续下降,2018年三季度日均股基交易额已降至3483亿元,创近年来新低,经纪业务佣金率也下降至2018上半年的万3.1,未来仍有较大的降佣空间。

  安信证券金融行业首席分析师赵湘怀表示,代理买卖证券业务是一类典型的通道类业务,随着科技的发展,业务员下单的作用已逐步被智能终端替代,实体网点开户功能也已逐步转移到互联网平台。如果不考虑人工费用和营业部费用,代理买卖证券业务成本仅为支付给各类清算代理机构的手续费,实际成本在万分之一左右,降佣空间仍大。只是市场交易清淡时券商无法实现“以量补价”,券商打“价格战”的意愿不强。

  涵养客户等待“春天”

  记者在走访中了解到,市场低迷,部分券商营业部也只能在服务好存量客户的同时,默默积累新的客户,等待“春天”的到来。

  王丽表示:“每一个牛市的前面肯定是一个熊市。如果熊市没有客户积累,那即便大牛市来临,营业部的收入也提不上去,毕竟收入跟佣金有关系,是一个慢慢积累的过程。如果行情不好,手头也没有什么可以提供给客户,只有熬过‘冬天’,才能迎来那个牛市。”

  长江证券非银分析团队认为,相较于传统零售业务,机构业务能通过服务维持更高的费用率水平,另一方面业务需求更具韧性,因此能在一定程度上弱化市场波动对盈利的影响。此外,从2014年至今的数据来看,机构客户保证金规模整体波动较为有序,相较于零售客户,阶段性在市场走强环境下向上弹性较大,市场走弱环境下向下弹性较小。机构客户整体的韧性优于零售客户。

  安信证券的数据显示,经纪业务收入依然是券商最重要的收入来源,2013年占比高达46%,近三年占比在23%-30%之间。2018上半年在股基交易量稳定及佣金率降幅企稳的情况下,经纪业务收入占比反升至27%。因此,赵湘怀认为,交易量清淡和佣金率下滑对券商业绩影响较大,券商渴望寻找新的业务模式,既可以降低对市场交易量的依赖,又可以提高佣金率。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

(责任编辑:蒋柠潞)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