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3月末我国外汇储备回落 人民币资产避险属性凸显

2020年04月08日 11:17    来源: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编者按:4月7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3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0606亿美元,较年初下降473亿美元,降幅为1.5%。

  外汇局新闻发言人、总经济师王春英在分析3月外汇储备规模变动的原因时表示,主要受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加速蔓延、国际原油价格大幅下跌等因素影响,国际金融市场大幅震荡。美元指数走强,部分非美元货币相对美元汇率下跌,主要国家资产价格出现大幅调整。

  王春英表示,下阶段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仍然具有稳定基础。一方面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另一方面人民币资产避险特征逐渐显现,境外机构托管的人民币债券连续16个月增长,4月以来A股北向资金重新净流入,国际投资者持有人民币资产的意愿较强。

  多因素导致外汇储备下降

  今年3月,受新冠疫情影响多国金融市场出现大幅震荡,美国股市十天内熔断四次,美元指数上涨,由此带来资产因汇率折算减少、资产价格下跌、跨境资本流动波动剧烈等不利因素集聚,共同导致外汇储备出现下降。

  据《21世纪经济报道》,从非交易因素来看,美元指数从2月末的98.1升至3月末的99,升值幅度0.9%,盘中一度接近103;欧元兑美元基本持平,英镑兑美元下跌幅度较大为3.1%,日元微弱升值0.3%。考虑汇率折算因素,我国外汇储备中以非美元货币计价部分折算成美元计价后,形成估值损失。

  在资产价格折算方面,虽然包括美国国债在内的多国国债收益率出现下降,可能带来投资于国债的外汇储备账面价值升高,但是从股市和大宗商品来看,标普500指数下跌12.5%,欧元区斯托克50指数下跌16.3%,日经225指数下跌10.5%,国际原油价格下跌超过50%。即使投资于风险资产的外汇储备很少,但综合考虑来看,资产价格变动也或导致3月外汇储备规模减少。

  而在跨境资本流动方面,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表示,受疫情影响,国内出口企业面临产业链复工复产不协调等问题,生产受到影响,预计真实贸易对3月外汇储备规模形成拖累。此外,由于3月全球股市暴跌,A股也同样遭遇了外资流出的问题。Wind数据显示,3月北向资金合计净卖出678.73亿元。

  下阶段仍有稳定基础

  就今后外汇储备规模趋势,外汇局新闻发言人、总经济师王春英预计,受新冠肺炎疫情、地缘政治等因素影响,世界经济贸易增长将受到严重冲击,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加剧。随着我国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取得积极成效,企业复工复产明显加快,国内实体经济正在逐步恢复和改善,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发展趋势不会改变,将继续为外汇储备规模总体稳定提供支撑。

  据《北京商报》,下阶段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仍然具有稳定基础。一方面,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国内疫情防控形势逐渐向好,逆周期调控政策逐渐乏力,经济出现积极改善,对外汇储备形成支撑。另一方面,人民币资产避险特征逐渐显现。即使在全球金融市场大幅波动时期,我国金融市场波动有限。

  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陶金指出,“下阶段将是疫情控制之后的经济恢复期,但全球疫情反复,不确定性强,加之隔离措施加强,贸易部门仍然承压,短期内黄金、美债等国际资产价格波动也将对外汇储备增长造成一定压力,因此不用过度解读月度外储的变化,全年外汇储备预计能受贸易回暖等因素影响而保持稳定水平。”

  人民币资产避险特征显现

  当前形势下,人民币资产避险特征逐渐显现。“即使在全球金融市场大幅波动时期,我国金融市场波动有限,人民币兑美元虽有所贬值,但兑一篮子货币升值。”温彬说。

  3月末,境外机构托管的人民币债券面额达到19578.17亿元,环比增加62亿元,这是自2018年11月以来的连续16个月增长;进入4月以来,北向资金重新净流入,当月前4个交易日已累计净流入近200亿元,说明国际投资者依然看好中国发展前景,持有人民币资产的意愿较强。

  据《证券时报》援引德意志银行亚洲本地市场部大中华区主管李伟杰指出,尽管疫情冲击全球金融市场,加剧金融价格的波动性,但中国债券波动性相对较低,外资认购境内人民币债券的趋势并没有因疫情而发生明显改变。同时,从投资前景的角度看,当前增持人民币债券对外资来说是较好的选择。

  李伟杰称,“以10年期国债为例,当前中美利差超过170个基点,处于较高水平,从收益防御的角度看,外资对投资中国国债、政策性金融债等人民币债券有较高兴趣”。

(责任编辑:蒋柠潞)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3月末我国外汇储备回落 人民币资产避险属性凸显

2020-04-08 11:17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