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首批FOF二季度超配债券 未来要低配权益类?

2018年07月20日 08:59    来源: 新浪证券综合    

  来源:公私风云

  导言

  近日,备受关注的FOF二季度浮出水面。引起《国际金融报》记者注意的是,与一季度相比,FOF的投资风格发生了巨大变化。比如,多只FOF响应此前监管要求的货币基金投资比例不得超5%,其中,嘉实领航资产(FOF)、华夏聚惠(FOF)、海富通聚优精选(FOF)均未在二季度配置货币基金。

  不过,在放弃了稳定收益的货币基金后,首批FOF并未出现加仓权益类产品的动作,而是集体超配了债券类基金。在激进的股票和保守的债券之间,FOF未来到底该如何权衡?

  弃货基选债基

  FOF投资就像烹饪一样,选取特定的食材,在一定环境下,做出符合投资者的口味的菜品。对于FOF而言,其产品盈利与否,与其资产配置密切相关。业内人士认为,FOF的投资分别对应了选、投、管三个领域。

  不过,自去年首批6只FOF获批并推出以来,其表现仍未达到市场预期。从资产配置上看,首批FOF二季度投资风格相比一季度都有大幅调整。

  数据来源:Wind数据

  具体来看,嘉实领航资产(FOF)投资风格变化最大,其二季度债券和债券类基金持仓占资产净值比从上季度的24.37%提升至56.51%,此外,其上季度持有38.68%仓位占比的货币基金在二季度不复存在。同样增加债券和债券类基金的还有南方全天候策略(FOF)、建信福泽安泰(FOF)、华夏聚惠(FOF)、泰达宏利全能(FOF)。

  上述5只FOF产品在二季度资产配置策略上明显变得谨慎,嘉实领航资产(FOF)仅配置了一只偏股型基金,占基金资产净值比仅为3.6%;南方全天候策略(FOF)清仓一季度股票基金,仅增持一只偏股型基金;泰达宏利全能(FOF)则是清仓了一季度所有的股票和偏股型基金,大幅加持债券基金。

  而海富通聚优精选(FOF)是唯一一只风格较为激进的FOF基金。该基金投资于二季度放弃货币基金后,继续加仓了偏股型基金。或许其亏损幅度较大是因为6月市场震荡下跌,其资产配置策略导致。

  从业绩表现上看,Wind二季报数据显示,年内6只首批FOF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亏损。其中主要持仓权益类产品的海富通聚优精选单位净值亏损最高,高达3.1%。整体来看,FOF平均亏损达1.28%,平均净利润为-1582万元。虽然二季度FOF整体出现亏损,但其平均业绩表现处在行业中等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6只FOF在二季度均遭遇了持有人不同程度的赎回,导致规模大幅下降。其中,建信福泽安泰(FOF)二季度规模缩水2.91亿份,缩水幅度近20%。

  华夏聚惠(FOF)在二季报中表示,5 月底,由于贸易争端升级和连续不断的信用违约事件出现,市场整体开始快速下跌。市场风格方面,价值风格相对成长风格有较明显的相对收益。今年债券市场的收益会优于货币基金,因此本基金较大幅度减少了货币基金的配置,增加了债券基金的配置。

  选债还是选股?

  回顾上半年,从各大类资产表现来看,货币类和债券类的低资产表现优于权益类的风险资产;大宗交易方面,原油表现最佳,黄金表现较差。

  众多投资者纷纷转投避险工具,而持有大量货币基金的FOF备受业绩关注。不过,在监管提出不得配置货币基金超过5%的比例的要求后,FOF的投资风格走向牵动着众多持有人的心,其投资风格在激进和保守之间该如何权衡?

  一位公募界人士向《国际金融报》记者坦言,FOF在今年年初快速赎回货币基金,加仓高风险基金。目前很难看好FOF资产配置究竟该选债还是股为主,具体要看产品的设计情况,此外部分外围事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FOF基金经理的资产配置调整。

  对于FOF而言,选对标的加上分析好市场或许会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究竟FOF是否会在接下来的三季度加仓权益类产品?

  中国量化投资学会理事长、瑞达期货首席策略师丁鹏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今年市场暴跌的情况下,首批FOF虽然大多数亏损,但已经体现出很好的抗跌能力。如果FOF产品用的是风险评价模型,预计在下一周期持仓会偏股,这也取决于母基金经理调配能力。

  中融基金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FOF不一定要低配权益类,目前看到FOF大多低配权益,是由于产品定位,合同与业绩比较基准约束下的结果。

  从产品设计角度,长期看权益资产收益高波动大,如果要结合中短期绝对收益或者业绩平稳要求,就要对权益类资产比例做出限制,对于一般投资者,产品净值波动的控制也是长期持有成为可能的重要因素。

  中融基金认为,股票型基金是做FOF一个很好的工具,但是由于alpha需要时间积累,还不稳定,在大多数市场不利环境下,短期不能取得绝对收益是很正常的。

  中长期会按照业绩比较基准配置,短期会根据市场情况做出战术调整,目前看权益市场阶段机会与债券接近。不过,在把握权益市场机会的同时,也可以留出一定空间,较为灵活地把握未来市场的机遇。

(责任编辑:李荣)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