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IPO市场格局嬗变 投行马太效应明显

2018年07月03日 07:29    来源: 中国证券报     郭梦迪

  今年以来,IPO市场发生了显著变化,过会率降低,撤单数量明显增多;同时,大型券商则成为了“新经济”的受益者。业内人士指出,未来,投行业务向头部化集中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过会率处于近年来较低水平

  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6月30日,共108家公司(不包括10家取消审核公司)IPO接受了发审委的审核,其中58家公司成功过会,过会率为53.7%。从上市板块来看,IPO融资家数及金额最多的仍是主板,共发行37只,中小板共发行10只,创业板发行11只。

  记者注意到,今年上半年企业首发申请过会率处于近年来的较低水平。2017年上半年共268家IPO公司接受了发审委的审核,其中224家公司成功过会,过会率达83.58%;2016年同期共113家IPO公司接受了发审委的审核,其中105家公司成功过会,过会率达92.92%;2015年同期共216家IPO公司接受了发审委的审核,其中199家公司成功过会,过会率达92.13%。

  另外,2018年上半年,共148家公司撤回IPO申请,较2017年同比增长179.25%,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全年共有146家公司撤回了IPO申请。

  安永日前发布的《中国内地和香港IPO市场调研报告:2018年上半年》显示,2018年上半年中国A股市场IPO平均筹资额接近15亿元人民币,筹资额在10亿元人民币以下的中小公司上市数量及筹资额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下降79%和71%,而50亿元人民币以上大型公司筹资额同比大幅提升,达到总量的35%。在巨型公司和独角兽公司推动下,A股上半年前十大IPO共筹资58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加156%。

  投行业务进一步集中

  数据显示,2018年上半年IPO融资金额最大的公司是工业富联,金额为271.2亿元。值得注意的是,工业富联主承销商中金公司上半年IPO承销总额达到333.4亿元,位列第一。紧随其后的分别为中信建投、华泰证券、中信证券和国信证券。

  从IPO承销数量上看,2018年上半年中信证券及中信建投并列为IPO承销数量第一,各承销7家,承销金额分别为93.43亿元和79.5亿元。与此同时,有60余家券商上半年IPO业务“颗粒无收”,投行业务“马太效应”日趋明显。

  2018年以来,监管层多次表示要加大对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支持,扶持新经济公司在国内上市。近日,证监会正式发布了《存托凭证发行与交易管理办法(试行)》,对存托凭证的发行、上市、交易、信息披露制度等做出了具体安排。

  业内人士指出,随着穿透式监管的日趋完善,IPO项目短期呈现“退潮”态势——通过率低,撤回数量增加,投行业务的展业逻辑由粗放向精细转变,并将回归资本中介的本质;长期看,IPO业务在重视项目质量的同时,扶植新技术新产业,助力新业态和新模式也会成型,而这对于券商的投行实力、海外业务经验等要求较高,同时随着CDR的推进,投行业务也会进一步向头部券商集中。

 

(责任编辑:魏京婷)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