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范勇宏回归早有先兆 “大佬”反哺公募潮流涌动

2018年06月14日 07:55    来源: 新浪    

  本报记者 李洁雪 深圳报道

  一个个曾经的“大佬级”人物,正在加速回归公募。

  6月12日,鹏扬基金发布了高管人员变动公告。原鹏扬基金董事长姜山因工作原因离任,替任者是曾主导了华夏基金辉煌时代的范勇宏,这是范勇宏2012年离任华夏基金总经理之后时隔6年再回公募。

  自2016年以来,大佬级人物反哺公募行业的潮流逐渐掀起,多年来面对人才流失症结的公募行业,重新迎来了机遇。这背后,基金行业制度的改革与创新是重要触发因素。

  归来者与留守者,将如何重新谱写公募的新格局,值得期待。

  “大佬”归来

  范勇宏的回归,早有先兆。

  去年4月29日,鹏扬基金曾发布公告称新增宏实资本为股东,而宏实资本的法定代表人和总经理正是范勇宏,这是范勇宏“曲线”重回公募的第一步。

  时隔一年之后,范勇宏履新鹏扬基金董事长一职,这标志着这位有着基金界“教父”之称的重磅人物正式回到公募行业。

  公开资料显示,范勇宏从1998年初创立华夏基金至2012年离任,一直担任华夏基金总经理,这也使得华夏基金被打上了深刻的“范式”烙印。在范勇宏的带领之下,华夏基金管理规模曾连续数年稳坐中国公募业头把交椅。

  2012年范勇宏离任华夏总经理之后,暂时留任了华夏基金副董事长的职务,直到2013年5月彻底告别。此后关于范勇宏的去向一直成谜,坊间曾流传诸多版本,“投奔王亚伟”是流传度较广的说法。

  不过,上述说法最终落空。此次范勇宏担任鹏扬基金董事长一职,与杨爱斌重新开拓公募市场,源于两人之前在华夏基金一起共事的经历。

  杨爱斌此前是公募“奔私”的代表人物,其于2005年入职华夏,先后任华夏基金总经理助理、固定收益总监,2011年杨爱斌“奔私”创立鹏扬投资,并专注于固定收益投资。

  2016年7月,鹏扬基金获批,杨爱斌担任总经理并拥有控股权,鹏扬基金成为首家“私转公”的公募基金公司,并开创了此后私募界效仿的“全面私转公”的鹏扬模式,杨爱斌本人也成为原公募人士奔私后重返公募的重要代表人物。

  如今,范勇宏的到来对于鹏扬而言颇有“如虎添翼”的意味。华南一位从业多年的公募人士向记者表示,“由于杨爱斌的固收背景,鹏扬成立以来的重心一直在债券上,业内对鹏扬做债也很认可,这是他们的优势。如今范勇宏担任董事长,将有望强化鹏扬在权益方面的业务,毕竟他曾经培养出了一批顶级的权益基金经理。”

  此外,范勇宏的回归能否带来更多华夏基金的老部下向鹏扬基金聚拢,也是市场较为关注的焦点。无论如何,对鹏扬基金而言,有如此标杆级人物坐镇,必然利于此后的长久发展。

  Wind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一季末,鹏扬基金的公募基金资产管理规模为90.15亿元,在同期成立的公募中规模名列前茅。

  前赴后继

  就在鹏扬基金发布高管变更公告的前两天,一家由原公募人士申请设立的基金公司获得证监会批文。

  6月9日,中庚基金成为今年获批的第三家公募基金公司,该公司总经理正是原海富通基金副总经理孟辉,其同时任中庚基金第一大股东。2015年8月孟辉从海富通离职后就着手筹备中庚基金,至今两年多终于获批。

  自2016年以来,原公募人士重返公募的现象,可以用“前赴后继”一词来形容。

  2016年4月,全市场首家全部由自然人控股的公募基金——汇安基金成立,这家公司背后正是一众曾经的公募旧帅。其中,公司第一大股东兼董事长何斌曾任国泰基金副总经理,建信基金督察长、副总经理;第二大股东兼总经理秦军曾任华安基金副总经理,负责市场业务。

  截至2018年一季度末,汇安基金的资管管理规模为100.2亿元,在全市场124家公司中位列第89位。

  此外,2017年3月获批的凯石基金,董事长陈继武曾任南方基金公司基金经理,富国基金投资总监、副总经理等职;2017年6月获批的博道基金,董事长莫泰山曾任交银施罗德基金总经理;2017年6月获批的东方阿尔法基金,董事长刘明曾任大成基金股票投委会主席、公司副总经理,总经理肖冰曾任大成基金市场部总监、综合管理部总监。

  目前正在排队候批的基金公司中,则有更多原公募从业人士的身影。比较知名的有原华夏基金副总经理、英大基金总经理刘光灿申请设立中晟基金;原信城基金总经理王俊锋申请设立瑞泉基金;原汇添富基金总经理林利军申请设立正心富基金;原华安基金投资决策委员会主席王国卫申请设立富汇基金;原鑫元基金总经理李湧申请设立恒信基金等。

  不过,目前上述公司的申请进度均是第一次反馈意见。其中,中晟基金和瑞泉基金自2016年2月和4月分别获第一次反馈意见后,至今都已经有超过两年的时间,但申请进展却始终无新的突破。

  深圳一位正在筹备公募基金的相关人士向记者表示,“虽然公募申请的条件和门槛大幅降低,但监管层的审核口径还是非常严的,能否拿下牌照有很多方面的影响因素。此外,之前很长一段时间审批工作几乎停滞,这也带来了一定影响,我们也只能一直等待。”

  值得一提的是,资产管理行业的旗帜人物、原东证资管董事长陈光明也在着手准备自己的公募基金公司——睿远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证监会官网显示,该公司于2017年7月21日递交了公募牌照申请,并于7月28日补交了材料。2017年12月4日,收到证监会第一次意见反馈,但截至目前尚未获得证监会正式批复公募基金牌照。

  虽然陈光明并非纯粹意义上的公募行业大佬,但其管理的东证资管也涉足了公募业务,并凭借系列东方红公募产品一举成为公募界的黑马。此次陈光明投身公募行业,也令公募界充满了期待。

  据接近监管层的相关人士透露,由于此前涉及一行三会调整事宜,因此相关公募审批工作受到了一定影响,接下来审批速度有望恢复。

  未知竞争

  即便是曾经有着公募从业经验的人士重返公募,也要面临着未知的竞争和挑战。

  华南一位业内资深人士向记者表示,近两年越来越多曾经的公募人士回归,是由于现在的机制能够给他们提供一个实现自我价值的新平台,尤其是在激励方面可以做到最大化,这是最吸引人之所在,但并不是所有回流的人都能有“好日子”。

  上述人士表示,离开了原来有着丰富积淀的大平台重新创业,意味着自己必须要面临单打独斗的环境。“例如有公司之间某基金公司的副总跳槽出来做,拉了一些前同事一起,但由于个人本身在业内的知名度不算高,业务很难开展,情况非常不好。”

  确然,曾经的公募高手纷纷回归,无疑能起到激活公募行业的作用。但这些以个人持股、核心团队持股的全新模式重回公募行业的基金公司,能否重新成长为实力强劲的公司,还要面临太多未知考验。

(责任编辑:康博)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