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富士康“血汗工厂”背后是一家独大的必然

2018年06月12日 22:08    来源: 和讯网     何新策

  和讯网消息 近日,富士康集团卷入“血汗工厂”风波。被指在湖南省衡阳市为亚马逊公司生产智能音箱的代工厂存在工作时间过长、工资低、培训不足等现象,另外使用的派遣工或临时工违反了中国的劳工法律。据了解,富士康衡阳工业园为华南地区大屏幕电视制造基地和湖南最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同时也是亚马逊中国制造中心和全国精密模具示范园。

  中国劳工观察的报告指出:该报告称,富士康工厂目前有超过四成的员工为派遣员工,人数多达8000人。这些人加班时按照正常工作时间计算加班费,并非中国法律和亚马逊的供应商规定的1.5倍工资。富士康为亚马逊代工的工厂员工每月加班时间超过100小时,违反了中国的法律规定;使用的临时工数量也超过中国法律规定人数;员工上岗前没有获得适当的安全培训;员工宿舍缺乏必要的火灾安全应对措施等。

  6月11日,针对“富士康集团旗下为亚马逊制造智能音箱的工厂存在剥削工人现象”的消息,富士康集团作出回应称,已经展开调查。

  作为Amazon、iPhone的超级代工厂,富士康在行业的领先地位无人可及,它在普通民众心中不仅仅是一家大型企业,它带有鲜明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符号。恰恰是国际品牌的背书使得富士康在雇佣劳工方面十分的“不国际”,超长工时、超不安全的工作环境使得劳资双方矛盾不断升级,“富士康员工跳楼”的新闻仍犹如在耳。工厂固然不是天堂,但也不是地狱,只是富士康所能呈现的真实状态。富士康还没有甩开现有的老本行。而作为Amazon、iPhone等高科技消费品的代工厂,意味着富士康要比普通的代工厂具备更高的生产能力,这种生产能力离不开严谨高效。极度紧张的劳动意味着强硬的管理不可或缺,在劳动密集型模式下,加班近乎于“明规则”。

  作为劳资双方的一方,资方的行为往往从满足自身需求出发,不能真正保障工人权益,政府需要提供更多制度性保障和有效的监管约束。

  实践证明,通过压榨员工提高产能的方法并不可行,只有制度化的管理以及技术的创新才能提高生产效率从而扭转这一僵局。科学制定工作时间、规范生产环境是富士康应该迈出的第一步;而发力技术创新则可通过激励与整合研发人员的生产力入手,并有效管理自身的专利标准体系与产业链,这或许才是富士康的未来。

(责任编辑:马先震)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