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太空智造研发人员过山车式变动

2018年05月30日 08:29    来源: 长江商报    

  长江商报消息 上市6年来5年净利润负增长,2017年核销应收款近百万

  □本报记者 魏度 实习生 万少清

  樊立、樊志兄弟俩控制的太空智造(300344.SZ)研发团队不稳定,或预示着公司竞争力难以持久。

  财报显示,太空智造的研发投入持续增长,但研发人员数量大幅波动,2015年仅为59人,2016年暴增3倍,2017年又猛降四成。

  不仅如此,去年,公司行政和财务人员合计同比增长了八成,而列入管理费用中的职工薪酬仅增长三成。

  太空智造以生产和销售太空板业务起家,上市之后,通过并购拓展了产业链条。不过,公司的经营业绩依然不理想。

  数据显示,2012年上市至今的6年间,有5年净利润负增长,其中,2014年、2015年连亏2年。

  2017年,太空智造不仅继续亏损,且不少财务数据让人“看不懂”。当年,公司的太空板业务收入大增75.67%,而相应的人工成本、运输成本却分别下降了约四成、二成。公司宣称毛利率上升了8个百分点,而主营该业务的单位全部陷入亏损。此外,公司向主要供应 商采购的金额同比下降近四成,而对应的该板块业务营业收入却增长近四成。

  此外,公司控股股东樊立、樊志的股权质押比在90%左右,而公司股价近一年跌幅高达62.73%。

  昨日下午,太空智造证券部相关人士回应长江商报记者称,董秘不在,他对上述问题解释不了。

  上市6年5年净利润告负

  一上市业绩就变脸,这一现象在太空智造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太空智造的前身是太空板业,今年3月完成更名。 公司主营业务为发泡水泥复合板的生产、销售与安装,于2012年8月1日在创业板挂牌交易。

  上市前三年,太空智造虽然规模偏小,但呈现出的是一幅幅蒸蒸日上的气象。数据显示,2009年至2011年,太空板业实现的营业收入分别为2.19亿元、2.56亿元、2.99%,稳步小幅上升。同期净利润分别为2338.12万元、4763.07万元、6040.61万元,同比增幅为438% 、103.71%、26.82%,盈利能力大幅增强。

  然而,进入资本市场融资渠道拓宽后,公司的盈利能力反而持续下降。

  上市当年,太空智造实现的营业收入、净利润分别为2.79亿元、4495.50万元,同比分别下降6.63%、25.58%。

  上市业绩就下降,这一势头延续至2015年。2013年至2015年的营业收入分别为2.18亿元、1.28亿元、1.17亿元,同比分别下降21.93%、41.14%、8.61%,同期净利润分别为2474.61万元、-2012.64万元、-6534.98万元,同比分别下降44.95%、181.33%、224.70%。

  2014年、2015年连续两年亏年,太空智造步入退市边缘。于是,公司开始实施资本运作以提振业绩。

  公开资料显示,2016年上半年,公司耗资4.32亿元收购了盖德集团持有的东经天元和互联立方各80%股权,下半年又出资5560万元收购元恒时代100%股权。同时,公司将控股子公司常州绿建80%股权转让,加上18项发明专利,合计收回资金9062万元。

  上述一番资产腾挪后,2016年,太空智造实现了扭亏为盈,保壳成功。当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32亿元,同比增长182.71%,净利润2472.23万元,同比增长137.83%。

  然而,成功保壳后业绩再变脸。2017年,公司实现的营业收入为4.69亿元,同比增长41.30%,而净利润为-3278.92万元,同比下降232.63%,再次陷入亏损泥潭。

  纵览上市以来的6年,除了2016年因为收购及资产处置勉强实现业绩增长外,其余5个年度,公司的净利润均在大幅下滑,且在2014年、2015年及2017年三个年度亏损。

  太空板业务营收增七成人工成本反降

  太空智造2017年再次亏损,且其诸多财务数据让人不解。

  太空智造的主营业务主要有两大板块,即传统的太空板业务建筑材料销售安装和新业务软件销售技术服务。2017年,太空板业务销售收入为1.10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23.55%。另一板块业务的销售收入为3.57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76.22%。

  对比2016年经营数据,太空板业务由6252.39万元增加至1.10亿元,同比增长了75.67%,且毛利率由8.47%上升至17.13%,毛利率同比增加了8.66个百分点。

  营业收入大幅增长、毛利率攀升,太空板业务却全线亏损。

  太空智造的太空板业务主要由母公司及全资子公司京陇节能、恒元建筑、北京斯曼德等负责。2017年,京陇节能、恒元建筑、北京斯曼德等3家子公司分别亏损173.91万元、2101.44万元、131.05万元,合计亏损2406.40万元。同时,母公司亏损8295.43万元。

  由此可见,去年,太空板业务亏损超亿元。

  围绕太空板业务还有不少令人意外之处。具体表现为,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长93.67%,其中,太空板业务销售收入同比增长75.67%,而同期销售费用目录下的运杂费,2016年为952.20万元,2017年为1149.71万元,同比仅增长20.74%。

  人工成本减少也令人意外。去年,太空智造的生产人员由2016年的41人减少至29人,劳务外包工时数由41.4,1万小时下降至18.76万小时,劳务外包支付的报酬总额由557.20万元减少至351.77万元,生产人员数量下降了29.27%,劳务外包支付的报酬降低了36.87%。生 产人员及劳务外包大幅下降,是否能维持太空板业务的正常生产,公司并未作详细披露。

  与之相反,公司的外购成本大幅增加也让人不解。去年,太空智造的太空板业务成本构成中外购成本为2176.50万元,同比增长了15.59倍。

  此外,运营太空板业务的京陇节能去年亏损,而在公司在建工程—京陇节能基建项目中,期末账面余额为2922.47万元,占公司在建工程期末账面余额的75.07%,公司对此并未计提资产减值准备。

  研发人员一年减少百人

  太空智造的财务数据变动,其研发团队也不稳定。

  太空智造的年报显示,2015年至2017年,公司的研发投入分别为1296.50万元、2690.82万元、3091.23万元,2016年、2017年的同比增幅分别为 107.55%、14.88%。3年间,研发投入分别占当期营业收入的11.05%、8.11%、6.59%,占比持续下降。在研发人员数量上 ,2015年至2017年分别为59人、246人、146人,2016年2015年突然增加了187人,而2017年较2016年又减少了100人,降幅为40.65%。研发人员大幅减少、研发投入同比增加,令人有些意外。

  年报还显示,2017年,研发支出资本化金额为零,而开发支出新增27.17万元,二者存在差异。同时,管理费用目录下的科研费为1510.14万元,与公司的研发投入3091.23万元也存在差异。

  在人员变动上,太空智造的财务数据显示也不明朗。2016年,公司技术人员为137人,研发人员数量为246人。2017年,公司技术人员165人,研发人员数量为146人。2016年,行政人员52人,2017年112人。2017年,行政和财务人员138人,较上年增加64人,增幅为 86.49%。

  让人不明白的是, 公司研发人员和技术人员究竟如何界定。此外,2017年,不知公司行政人员数量为何要增加一倍多。而且,行政和财务人员增幅与职工薪酬变动不相匹配。

  此外,太空智造的应收账款和存货发生的损失也较频繁。

  截至2017年底,公司的应收账款账面余额2.96亿元,计提的坏账准备为8366.46万元,计提比例高达28.30%, 2016年计提比例为24.34%。上述计提中,公司对首钢建设集团399.87万元的应收账款全额计提坏账准备,理由是无法收回。

  当年,公司核销应收账款为50.19万元,其中,对京鑫建设集团、石家庄建工集团、中南建筑设计院、成都长软信息等5家合计47.92万元的应收赃款全部核销,理由仍然是无法收回。而这几家欠款方,似乎都具有较强的偿债能力。

  此外,公司还存在核销的其他应收款3838万元。核销的其他应收款主要为上述员工备用金和押金。公司及员工为何会存在大额备用金,且这些备用金无法收回的情况是否持续,公司也未做详细说明。

(责任编辑:蔡情)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