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接棒保本理财 结构性存款“火”了

2018年05月17日 08:14    来源: 金融投资报    

  风险在于只保证本金安全而不保收益,投资者购买时需关注产品过往业绩表现

  随着资管新规的发布,银行理财保本保息的时代也将终结。尽管过渡期内,仍有部分保本理财产品在售,但其 “退场”已成定局。在此情况下,作为保本理财的替代方式之一,结构性存款成为银行“新宠”,迅速吸引着投资者的目光。当前结构性存款产品收益如何?是否存在风险?金融投资报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本报记者 吉雪娇

  银行力推以代替保本理财

  2018年,成都市民王女士接触到一个新的产品——结构性存款。“之前接触更多的是保本类的银行理财产品,不过,春节过后到银行咨询新发理财产品时,有银行理财经理介绍了结构性存款产品,感觉值得考虑。”

  促使王女士考虑转变投资标的还有一个重要原因。4月27日正式出台的资管新规明确要求,“金融机构开展资产管理业务时不得承诺保本保收益;出现兑付困难时,金融机构不得以任何形式垫资兑付。”新规过渡期至2020年底,在此期间,金融机构可以发行老产品对接,以维持必要的流动性和市场稳定,但“必须严格控制在存量产品整体规模内,并有序压缩递减”。未来保本理财产品数量的消失已可预见。

  在投资者对刚性兑付的投资产品需求程度仍然较高的情况下,银行无疑需要一个新的产品填补市场空缺,而“能够使存款人在本金得到保证的基础上获得更高收益”的结构性存款一度被认为是当前最能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

  从收益表现来看,以广发银行处于募集期内的“薪加薪16号”2018年第125期对私集合版等四款结构性存款产品为例,其投资起点均为5万元,投资期限在32-181天不等,预期年化收益率最近均为2.6%,而最高则为4.7%。

  据普益标准统计显示,过去一年结构性存款收益存在较大差异。个人类结构性存款的收益下限平均值和收益上限平均值分别为2.31%和4.24%,收益下限和收益上限最大值分别达到5.5%和11.29%。监测数据显示,4月结构性存款产品预期收益率较3月增加了4个百分点,与银行理财平均预期收益率仅差0.25个百分点。“从收益率的增长可以看出,银行已经明显提高结构性存款的收益率,并在推荐理财产品时,很多银行首推结构性存款产品,以此来代替即将消失的保本理财。”有分析人士指出。

  结构性存款存在收益风险

  “从产品特点看,结构性存款具有比非保本理财产品更高的安全性。”普益标准研究员陈新春指出。在账户上,结构性存款表现为客户存款资金;在收益上,由于挂钩标的物较为广泛,可以为投资者提供更多有别于传统投资项目的机会,只要挂钩物市场表现稳定,则结构性存款可大概率为投资者提供超过定期存款的收益。另外,相比于一般的理财产品,结构性存款对投资者的限制较少,因而投资者可根据自身需求选择与风险承受能力相匹配的结构性存款产品。

  相对不错的收益、似乎较高的安全性、较小的限制,令结构性存款产品受到了投资者的欢迎。而在保本理财规模被极大压制的同时,结构性存款迎来了规模的“井喷”。央行披露的最新《2018年金融机构信贷收支统计》显示,截至今年3月末,中资全国性银行结构性存款规模达8.8万亿元,仅前三个月新增结构性存款1.84万亿元,已超2017年1.8万亿元的全年新增规模。

  在大热的同时,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结构性存款又有哪些需要注意的风险?“结构性存款不等于一般性存款,产品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在上述广发银行结构性存款产品的风险揭示书中,上述提醒出现在显著位置。与此同时,“收益风险”亦被列在首位。“我行仅仅有条件保证结构性存款资金本金安全,即在投资者持有到期的情况下本结构性存款保证本金安全,但不保证结构性存款收益。”

  总体而言,陈新春认为结构性存款风险较低,不过“由于结构性存款收益为一个区间范围,因此投资者在购买此类产品时需关注嵌套衍生品的结构以及相关产品过往的业绩表现,进而判断产品收益所落位置是否符合投资者期望。”

  另一方面,目前结构性产品存在的“假结构”现象,如通过假分层的固收产品,设置一个100%会实现某固定利率的触发条件,把原本存在风险和概率问题的收益稳定成固定收益等也被认为值得关注。对此,市场分析人士指出,不排除以后发布专门针对结构性存款的规范性文件,以对“假结构性存款”的发行进行限制。

(责任编辑:华青剑)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