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利率衍生品成交量激增

2018年04月10日 09:27    来源: 期货日报    

  根据美国期货业协会(FIA)的最新统计,2017年全球期货及期权总成交量与2016年基本持平。事实上,过去3年全球期货及期权总成交量一直保持在同一水平——约250亿手。然而,2017年这一数字却隐藏着一些重大变化:期货成交量持续5年增长后呈下降趋势,而期权成交量有所上升。从地域分布看,北美地区成交量有所增长,亚太地区成交量有所下滑。从衍生品类别看,利率衍生品成交量激增,而商品期货、期权似乎褪去了2016年“牛市”的耀眼光环。2017年,并不是只有一个“主题”的一年,在这一年的时间里,某些长期的趋势已经结束,新的趋势开始出现,一些看似平静的市场开始恢复生机,而一些活跃的市场出现了降温的迹象。

  据FIA的最新数据,2017年,全球场内期货及期权成交量达251.9亿手,较2016年的252.2亿手下跌0.1%,其中期货成交量在持续5年增长后呈下降趋势。2017年,期货成交量为148.4亿手,比2016年下降6.6%;相反,期权成交量为103.5亿手,比2016年上升11%。

  全球成交量概况

  分地域来看,2017年,北美地区成交量上升了3.5%,达88.9亿手;拉丁美洲地区成交量增长了22.1%,达19.7亿手。北美地区和拉丁美洲的成交量再创新高。相比之下,亚太地区成交量连续第二年下降,至88.1亿手,其占比总份额也从36%降至34%,排名第二略低于北美地区;欧洲地区成交量下降了4.7%,至49.4亿手。

  注:“其他”是指希腊、以色列、南非和土耳其的交易所

  亚太地区成交量下滑

  回顾过去的10年,亚太地区成交量在一开始的几年里增长速度较快,且在2010年首次超过北美,2011年达到顶峰水平,但之后便开始波动,最近两年均呈下降趋势。

  亚太地区成交量下降,主要原因是中国三家商品期货交易所总成交量下降,从2016年的41.2亿手降至2017年30.5亿手,下降了25.9%。例如,相比2016年,上海期货交易所的螺纹钢期货成交量下降了24.8%,大连商品交易所的豆粕期货成交量下降了58.1%,而郑州商品交易所的菜粕期货成交量下降了67.6%。事实上,2017年新推出的商品期货成交量增长相当迅速,但这并不足以抵消上述合约成交量的大幅下降。

  与此同时,散户投资者在印度交易所也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例如,2017年,印度国家证券交易所的Bank Nifty期权人气暴涨。该合约的成交量以三倍增速增长至8.004亿手,成为全球最活跃的衍生品合约。主要原因就是,2016年8月,印度国家证券交易所推出了“周期权”,不仅为多样化的期权产品增加了一个全新的维度,也为散户投资者和交易员提供了更多进入市场的机会。

  未平仓量的多少能反映市场参与程度的高低。亚太地区成交量占全球场内衍生品市场的34%,未平仓量却只占8%。也就是说,从参与者交易的头寸进出来看,亚太地区的交易所占有较高比例,从长期持有头寸来看,比例便低得多。相反,北美地区交易所与亚太地区交易所有着几乎一样比例的成交量,却有着更高的未平仓量。截至2017年年底,北美地区交易所未平仓量占全球总未平仓量的55%。值得注意的是,亚太地区交易所未平仓量在逐渐上升,与10年前相比,2017年未平仓量增加了一倍多,成交量与未平仓量的比例已经从235∶1降至128∶1。

  另外,韩国交易所的成交量增加了46.5%,上升至全球主要衍生品交易所排名的第11名。这是由于Kospi200股指期权合约规模的变化。2017年3月,根据韩国金融委员会的指示,在政府机构的监管下,韩国交易所减少了合约乘数(从50万到25万韩元)。事实上,这并不是Kospi200股指期权第一次大幅度波动。早在2012年3月,韩国交易所增加了合约乘数(从10万到50万韩元),目的是限制散户投资者,鼓励机构投资者的进入,当时Kospi200股指期权成交量急剧下降了5倍多。

  利率衍生品成交量激增

  近年来,全球衍生品品种及交易工具日趋丰富。1990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默顿·米勒曾说过:“金融衍生工具使世界变得更加安全而不是更加危险。”全球主要交易所提供的产品几乎覆盖了所有主要资产类别。目前全球期货市场为投资者提供股票、股指、利率、外汇、能源、金属、农产品等为标的物的期货、期权及场外衍生品。

  就类别而言,2017年,金融期货和期权成交量有所上升,商品期货和期权交易量有所下降。其中,利率衍生品增幅最大,成交量达397亿手;农产品类跌幅最大,下跌至131亿手,比2016年下降了32.4%。

  这是第二年利率衍生品成交量持续上升,这一趋势似乎正在增强。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成交量一直在波动,直到2016年,创下了这一类别的纪录,交易量达351亿手,2017年再创新高(397亿手),比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时的交易量足足高出24%左右。

  在这一趋势中,欧洲和北美地区完善的基准利率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过去的10年里,这一类别成交量的大部分增长来自于新合约或新兴市场,而此次成交量的激增是以存在多年的合约来进行风险管理产生更高利率所驱使的。

  短期利率期货的增长趋势尤为显著,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在ICE欧洲期货交易所交易的Euribor期货。Euribor是欧洲主要的短期基准利率,该合约的交易活动多年来一直处于低迷状态。2017年,Euribor期货市场出现爆炸式增长,成交量增长了46.3%,达1.97亿手。另外,3个月期的英镑期货也异常活跃,成交量增长了29.2%,达1.99亿手。

  欧洲期货交易所的另一个利率期货有着相同趋势,即短期欧元债券期货,该合约的标的物是两年期政府债券,其2017年的成交量增长了16.8%,为8600万手;同样地,短期欧元债券期权成交量达1730万手,比2016年增长了20%。

  欧洲美元是指存放在美国境外商业银行中的美元,而欧洲美元期货价格反映的是未来特定日期欧洲美元的3个月期存款利率。作为全球投资者的参考基准,欧洲美元期货可以为短期美元利率波动提供一种富有价值兼具成本效益的对冲工具。2017年,虽然欧洲美元期货的成交量没有增加,但欧洲美元中期期权成交量增加了35.2%,上升至1.9亿手。值得注意的是,欧洲美元期权也日益成为投资者用以对冲相关利率风险的有效工具。

  芝加哥商业交易所集团的联邦基金期货成交量跃升至4800万手,创下了历史最高水平,比2016年增加了44.1%。该合约以美国30天期500万美元的联邦基金为标的物,反映了市场对于美国联邦基金利率的预期。10年期美国国债期货成交量上升了7%,达3.75亿手,10年期美国国债期权成交量上升了30.5%,达1.29亿手。总体来看,这些利率衍生品成交量的大幅增长离不开全球宏观环境的影响,尤其是美国和欧洲的货币政策变化。

  不得不提的是巴西证券交易所的ID指数期货,该合约标的是境内银行间隔夜存款利率,其交易量增加了17.1%至354.4百万手,成为世界上第三活跃的利率期货合约。IDI期权交易量增加了96.2%至98.5百万手,成为世界上第三活跃的利率期权合约。

  另一个典型的例子是中国。2015年3月,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CFFEX)推出了10年期的政府债券期货。虽然进入市场的渠道仍相对有限,但成交量有所好转。2017年成交量达1200万手,约是2016年的两倍。据CFFEX统计,该合约的交易大部分来自机构而不是散户投资者,这与中国其他期货市场的模式有显著不同。

  此外,固定收益证券的交易所交易基金(ETFs)期权,作为持有实际证券的另一种方式,受到了机构投资者的青睐。2017年最活跃的是iBoxx高收益企业债券ETF期权,成交量增长了25.2%,达2140万手。

  截至2017年年底,全球利率期货和期权的未平仓量为1.59亿手,比2016年年底增加了22.8%,这是有史以来的最高水平。鉴于此,预计利率期货和期权交易在2018年会继续上涨。

  

 

  

 

  

 

  图为2007—2017年全球场外衍生品市场价值

(责任编辑:张海蛟)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