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基金数量狂飙的冷思考

2018年04月02日 06:21    来源: 中国证券报    

  基金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月末,国内公募基金数量已达4999只。如果算上3月份成立的新基金,公募基金数量已经突破5000只,远远超过了A股数量。在笔者看来,5000只基金带给基金业的只是量的增长,而不是质的提高,行业亟待一场供给侧改革来提高基金的“含金量”。

  回顾历史,基金行业花了14年时间,才将基金数量增加到1000只。但随着新基金发行审批的放松,基金数量增长逐级加速。仅用了3年,基金就扩容到2000只,之后保持在每年新增1000只新基金的速度。

  对基金公司来说,丰富产品类型、建立完备的产品线无可厚非。但对于行业来说,每家公司都追求大而全的产品线,必然带来产品的重复建设。雪上加霜的是,很多基金公司发行的新基金高度同质化,即使是非委外定制产品,也存在风险收益特征不明确、产品缺乏辨识度的问题。行业内混合型基金之所以数量众多,原因就在于很多基金公司钻了该类基金仓位灵活的空子。

  另一方面,国内基金公司普遍以规模为导向,银行渠道则普遍以佣金为导向。新基金因为容易冲量,尾随佣金又高,往往成为基金公司和银行渠道利益的交汇点,双方都热衷于新基金发行游戏,尽管这对于投资者而言并没有太大意义。

  当然,行业内盛行的创新跟风热,也是吹大基金数量泡沫的重要原因。行业历次产品创新,都会催生一波跟风热潮。无论是分级基金还是短期理财基金,甚至一些谈不上创新的噱头,都会引起同行的复制。这类跟风产品往往沦为“炮灰”,成为半死不活的“僵尸基金”。

  在正常情况下,上述原因导致的迷你基金本该被市场所淘汰,能转型的转型,否则干脆清盘。但长期以来,行业对基金清盘存在“心理障碍”,有的公司则对基金“壳资源”敝帚自珍,使迷你基金的清盘速度远远比不上新基金的发行速度,最终导致基金数量的虚假繁荣,既让行业浪费了大量资源,又平添了投资者的选择难度。从这个角度看,基金行业亟待一场供给侧改革,从制度层面加速迷你基金清盘,在“瘦身”的同时引导基金公司将投研力量集中于优质基金,从而提高基金的“含金量”。

  

(责任编辑:康博)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