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替代品产能扩张钳制棉花需求

2018年03月13日 09:01    来源: 期货日报    

  虽然近年来全球棉花需求保持增长,但去年共计2624万吨的需求量仍不及10年前的水平。统计数据显示,近15年的棉花需求年均增幅仅1.39%,而同期纺织工业及下游需求却以较高的复合增长率发展。产生这种背离关系的原因就是棉花替代品,如聚酯下游产品和粘胶的产出增加。

  棉花,涤纶短纤和粘胶短纤组成了当前纺织行业的三大主要原料。国内棉花产量停滞不前,涤纶短纤和粘胶短纤的产能却不断扩张。2009年,涤纶短纤的产量反超棉花。截至2016年年末,涤纶短纤的产量为963.92万吨,粘胶短纤的产量为341万吨。纺织行业主要原料的占比分别为涤纶短纤54%、棉花27%、粘胶短纤19%。棉花需求被化纤产品挤占是内外棉价差高企、替代品优势明显的必然结果。自2011年国内实施棉花临储政策以来,内外棉价差一度超过5000元/吨,国内纺织和服装企业希望通过改变原料结构的方式节省成本,以增强出口竞争力。

  近十几年棉花需求增速远不及化纤及人造棉,纺织行业的原料成分,特别是用棉比例发生了较大变化。上世纪70年代初,纺织行业的原料是唯一的,只有棉花。在计划经济政策的引导下,国内棉花供需基本平衡。改革开放之后,大量引入化工设备,化纤制造行业开始快速发展。全国供销总社棉麻局、中国棉纺协会等的有关资料显示,1977年,纺织用化纤用量仅为11%,1990年达到22%,2000年更是升至38%。进入21世纪,我国加入WTO,纺织品出口需求大幅增加,纺织行业再次大跨步前进。其中,棉花和涤纶的混纺技术高速发展。由于棉花供应很难跟上井喷式增长的出口订单需求,聚酯产量迎来黄金发展时期。终于,在2005年,化纤用量超过棉花。

  从细处看,化纤替代棉花主要有两方面原因。其一,对纺织产品的要求更加多样化,化纤原料可以弥补棉花产品特性上的不足。其二,可纺化纤具有价格优势。2005年以前,用棉比例下降主要出于第一个原因。涤纶等化纤具备良好的力学性能、耐热性和色牢度,密度小、织物轻、弹性好、耐疲劳破坏等优点,虽不具备棉花吸湿亲肤、柔软的特性,却弥补了棉花易褪色和变形等劣势。

  2005年前后,化纤纺织迎来发展的新契机。涤纶短纤和棉花的价差由正转负,涤纶短纤更具成本优势。直到今日,涤纶短纤的价格也低于棉花。二者价差在2012年前后高达15000元/吨,近5年在5000—10500元/吨。粘胶短纤则是在2012年之后开始表现出明显的替代优势,近5年,其与棉花的价差运行在-2600—7700元/吨。

  各机构的调研表明,粘胶短纤和涤纶短纤行业仍在进一步扩建产能,并且在此过程中,行业集中度明显提升。预计2018年化纤产能扩张将再度加速,这不失为解决棉花供需矛盾的一大途径。理论上讲,用化纤和人造棉等产品替代棉花,以此解决棉花市场230万吨的供应缺口并不困难,新的混纺技术已经创造出能同时兼顾棉花和化纤各自优势特性的超纺棉。可以预见的是,未来,产业资金将获得更大的自主权去调整用棉比例,而这个比例取决于棉花与化纤的价差。换句话说,化纤价格在一定程度上会持续成为棉花价格的天花板。在这条逻辑主线下,作为农产品的棉花将被动地受化纤上游原油价格的影响,棉花与原油价格的相关性也将增强。

(责任编辑:张海蛟)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