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专家解读条码支付规范:便捷和安全并不矛盾

2018年01月10日 19:55    来源: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110日讯(记者关婧) 近年来,遍布大街小巷的小商家们,靠一张二维码贴纸实现了收银环节的数字化。尽管二维码支付场景早已延伸至日常生活的多个角落,但由于相关业务和技术标准一直未出台,存在诸多风险隐患,使得监管部门和广大用户对二维码支付安全性的担忧一直存在。

  为了消除二维码支付可能引发的风险隐患,填补制度空白,20171227日傍晚,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关于印发<条码支付业务规范(试行)>的通知》,(下称“《规范》”)以及配套技术安全规范文件《条码支付安全技术规范(试行)》和《条码支付受理终端技术规范(试行)》,自201841日起实施。

  110日,中国经济网邀请到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董希淼、中国金融认证中心(CFCA)副总经理张行做客访谈节目,为消费者解读条码支付的这份“使用手册”。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董希淼(中)、中国金融认证中心(CFCA)副总经理张行(右)做客中国经济网访谈节目。中国经济网记者于鹤章/摄

    《规范》出台让条码支付有章可依

  条码是订单信息、支付信息的一种载体,利用条码进行支付具有便捷、应用门槛低的优势,在推动普惠金融和优化我国非现金支付环境建设方面能够发挥了积极作用。 “条码支付市场就像是城市交通,大家都在开车,但是没有交规去约束。”董希淼说到。

  张行表示,条码支付在创新过程中出现了几类风险。“第一个是条码作为订单信息、支付信息的载体,可以隐藏木马病毒,钓鱼网站的链接。使消费者通过扫码手机中病毒,在钓鱼网站上面泄露自己的敏感信息,令自己的财产受到损失。”

  张行指出,“它(条码支付)不像我们的银行卡交易,卡片和机具有数据交换,使用了高安全的签名和加密技术,条码支付是信息的单向交互,所以不法分子特别容易绕过这个安全校验机制,造成用户资金损失。”

  第二,在发展初期,支付机构通过“烧钱”、交叉补贴等不正当竞争行为来争夺市场份额,扰乱了市场秩序。

  第三,由于此前没有统一的规范和标准,各个机构各自探索,出现了规范不统一的问题,导致整体支付成本的上升。

  正是因为上述原因,央行《规范》的出台对支付市场健康可持续性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董希淼说到,“央行推出的条码支付规范就是交规,有了这个交规,我们就有规章制度可依。”

  便捷和安全并不矛盾

  在此次出台的《规范》中,对条码支付额度进行分级管理,线下主扫静态码每人每日最多不能超过500元,这令消费者担忧是否对日常方便的线下支付受到影响。

  董希淼表示,静态扫码只是付款方式当中的一种而已。特别是央行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到2017年主流市场机构,95%以上的条码支付在五百元以下,只有不到5%的超过了五百元。另外2017年上半年,主流市场机构的条码支付笔均金额是108元。

  “500元并不是随便设定的,而是通过大数据的分析,因此对消费者的日常影响是微乎其微的。”董希淼说到。他表示,500元只针对主扫的消费者而言,对商户是没有任何限制的,例如卖烤红薯的小商贩他卖多少烤红薯都可以,因此并不需要担心。

  一方面是消费者希望付款方式更便捷,给生活带来更多便利,另一方面是监管层对于安全和风险的更多考虑。张行表示,这二者并不矛盾。

  “现在央行的《规范》把风险防范能力分为ABCD四级,然后进行了累计的额度控制。随着标记化技术、生物识别技术,以及现在的密码技术易用性的提高,在保证安全性的同时极大降低了消费者使用的难度。”张行说到。

  董希淼也表示,便捷性的基础是安全,如果失去了安全性,便捷性就无从谈起。监管部门在考虑制定《规范》的时候,其实也在这两个方面做了一个很好的平衡。“除了《规范》不会影响消费者的日常使用,对于没有工商登记手续的小摊贩小商户,比如在菜场摆个摊,卖菜用扫码来卖菜,央行也是支持的,这也是为了让条码支付更好发挥它的便捷便民的特点。”

  强调持牌经营 整顿支付清算市场乱象

  此次《规范》明确,市场机构必须持牌经营、切断与银行多头直连并遵守跨行清算系统规定。董希淼表示,强调条码支付必须持牌经营,是这次条码支付规范的核心内容之一,这并不是针对条码支付提出的新的更高要求,而是一直以来明确的监管理念,即从事金融业务一定要持有相关的金融牌照和业务许可。

  具体到这次条码支付,《规范》提出了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支付机构向客户提供基于条码的付款服务时,应取得网络支付业务许可。二是支付机构为实体特约商户和网络特约商户提供条码支付收单服务的,应当分别取得银行卡收单业务许可和网络支付业务许可。

  董希淼指出,持牌经营的要求将始终贯穿在整个支付市场的管理当中。“其实从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开展以来,监管部门对支付清算领域也开展了相应的整治活动,类似这样的要求也一直在强调,《规范》强调的也是整顿支付清算市场乱象的一个具体措施。”  

  张行表示,这次新规中明确了支付机构不得基于条码技术从事或变相从事证券、保险、信贷、融资、理财等等一系列的业务。张行认为,这些金融活动本身存在经营风险,《规范》旨在隔离风险,防止风险的级级传递,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和区域性风险的红线。这与20177月“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提出的“强化监管,提高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能力”的总要求是相呼应的。另外,这些业务与条码支付小额、便民的定位不符。

  杜绝不正当竞争 新技术将带来“百花齐放”的支付市场

  此次《规范》中还指出,部分市场机构在开展条码支付业务时,在定价和市场推广策略中采取倾销、交叉补贴等不正当竞争手段,滥用本机构及关联企业的市场优势地位,排除、限制支付服务竞争,导致支付行业无序发展和不公平竞争,扰乱市场秩序。

  近年来,支付宝、微信为了市场份额和用户粘性,通过“红包大战”、“集五福”等活动争夺市场。张行表示,正常的市场竞争是完全允许的,新规强调的是防止恶意竞争等行为,希望将条码支付引向良性竞争的市场环境。

  董希淼指出,技术发展也会对市场竞争格局产生影响。“前段时间浙江杭州,一方面是支付宝跟地铁公司合作,通过扫码过地铁。另一方面是中国银联跟地铁公司合作,只要有一张银联“闪付”标识的银行卡,或者绑定了这种银行卡的手机,不用扫码走过去它自动就付款了,不用点亮手机,不用打开APP。这种NFC(近场支付)的技术如果更普遍的应用,将会对市场格局带来影响。”

  董希淼指出,消费习惯的改变是相对缓慢的过程,但并非是完全不可撼动。“如果新技术发展的越来越完善,市场越来越规范,消费者支付行为也可能慢慢改变,双寡头垄断的市场格局就有可能改变。但是这种改变的目的,是给实体经济提供更好服务,给消费者带来更多便利和更多选择。”

(责任编辑:张厚为)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