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光明乳业连续三年发布食品安全白皮书

2017年12月29日 10:14    来源: 新华网    

  12月28日上午,光明乳业在浦江之畔举办光明乳业食品安全白皮书2017版发布暨优质乳工程授牌仪式。这是光明乳业连续三年发布食品安全白皮书(下称“白皮书”),同时光明乳业宣布以优异成绩通过“国家优质乳工程”验收。

  中国奶业协会、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中国农业科学院、国家奶业科技创新联盟、中国农垦乳业联盟、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上海市食品安全工作联合会、上海市质量协会、上海市奶业协会等领导出席,现场百余名来宾共同见证。光明食品集团党委委员、监事会副主席张大鸣先生致辞,光明乳业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崇建先生代表光明乳业致欢迎词,光明乳业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裁朱航明出席发布仪式。

  连续三年发布食品安全白皮书,质量文化成为光明乳业无形资产

  发布白皮书是光明乳业每年的一项重要工作,这项工作始于2015年。这是光明乳业在食品安全管理方面工作的不断创新之举,白皮书统一了光明乳业的“质量语言”,推动了质量文化的传承与发扬,成为光明乳业的无形资产。

  2017版《白皮书》与前两版相比较,创新之处在于今年扩展了食品安全的外延,从关注食品安全,关注全产业链的质量升级,到进一步关注营养与健康,关注绿色环保。在内容上,用“PAI质量体系”、“一滴奶的世界级之旅”、科技“优+倍”、守护“绿水青山”等深入浅出地串联起光明乳业食品安全工作。

  为保障食品安全,光明建立了大质量系统,核心是光明PAI(预防Prevention/评估Assessment/改善Improvement)体系,覆盖从奶源、生产、物流到分销全产业链。同时以合法合规保障食安底线、以监测系统进行效果评估,以数据平台实施精准追溯,以基础研究提供技术支持,全方位多维度构建食品安全管理框架,保障安全和质量目标的全面达成。食品安全是底线,品质是更高要求。“一滴奶的旅程”从光明乳业奶牛育种开始,到饲养、生乳管理、产品生产、冷链运输,直至将优质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整个产业链每个环节都体现了匠人匠心,精益求精,力求达到“营养、健康、美味”的卓越品质。光明乳业以消费者健康为核心,同时满足用户的不同消费需求,公司创新推出CHANGE U饮用型风味发酵乳等产品。光明乳业研究院每年不断推出新品,其中2017年共推出43个全新产品。光明乳业践行“绿色理念、绿色设计、绿色制造”,从牧场、工厂设计之初即实行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为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优质乳工程革新工艺,优倍引领中国鲜奶开启75℃鲜活时代

  今年5月19日,光明乳业全面实施优质乳工程,组建专业项目团队,制定了严格的巴氏杀菌乳内控标准,并在联盟专家的指导下共开展实施了46项优化措施,最终全部按期完成,并以优异成绩通过项目验收。仪式现场,光明乳业被国家奶业科技创新联盟授予副理事单位及优质乳工程示范基地。

  “坚信光明力量,领军中国新鲜”。光明乳业作为国内最早专注新鲜乳品生产与销售的大型乳品上市公司之一,新鲜牛奶全国市场份额占比近50%,居行业之首。在光明乳业优质乳工程,光明乳业明星产品——优倍鲜奶在发布现场,通过新颖别致的启动仪式宣布引领中国鲜奶开启75℃鲜活时代。2006年8月,光明乳业推出了新鲜牛奶品类的中高端品牌——光明优倍。今年初,优倍又实现了在全国生产、全国销售。由于对奶源及运输条件的要求极高,在此之前,中国市场上没有一款鲜奶能做到全国市场有售,随着优倍的全国销售,光明乳业成了在该领域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此番在杀菌工艺上,光明优倍优化实现75℃杀菌技术,挑战行业高标准和难度。更低的杀菌温度,更大限度保存牛奶中天然活性营养,开启鲜活时代。

  全产业链食品安全管理,不懈推动质量战略

  无论是发布白皮书,还是以行业优异品质通过优质乳工程验收,引领中国鲜奶开启75℃鲜活时代,这些不凡成绩的背后,都源于光明乳业全产业链食品安全管理。

  光明乳业研究院是光明产品研发和技术支持基地,拥有国内乳品行业唯一一家国家重点实验室(SKLDB),是国内获得国际专利最多的乳品企业。光明牧业拥有60多年的养牛历史,全国拥有9万头奶牛,成乳牛平均单产超过10吨,秉承“好牛产好奶”,保证生鲜乳“从牧场到工厂”的全程安全。光明乳业旗下工厂拥有国际水准生产制造,拥有世界最大的乳制品单体工厂,导入持续改善的生产管理系统。光明乳业注重物流分销环节的食品安全工作,打造先进专业的冷链物流,全程严苛冷链标准呵护优质乳活性物质。

  光明乳业作为中国乳品行业的百年企业,将继续以全球的视野对标世界标杆企业,贯彻食品安全战略举措,发展成为具有全产业链核心竞争力的国际化知名乳品企业集团,满足消费者对食品安全、营养、健康、美味的需求。

(责任编辑:马先震)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