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券商私募看好明年黑色系商品走势

2017年12月18日 09:16    来源: 中国经济网    

  在16日由大商所支持举办的“第二届华北地区机构投资者策略研讨会”上,来自券商、私募等领域投资者一致看好黑色系2018年走势,基于对环保限产在明年3月份结束、去产能进入尾声和需求量将有所提升等因素考虑,煤炭市场2018年走势将趋于稳中有涨;与此同时,原油价格还将维持高位,预估期价将在65美元一线。

  今年以来,全球货币政策整体处于收缩趋势,而美国全年进行了三次加息,甚至不排除第四次加息可能,将投资者对流动性判断增添了层层疑虑;宏观经济难言乐观下,商品走势该何去何从。

  “从宏观角度看商品走势取决于两个区域,一是美国,二是欧美。”南华期货研究所总监张一伟说,一方面,美国在2017年进行了三次加息,基准利率会上升到2%至2.5%,不排除第四次加息可能性,美国利率期货显示2018年3月份和9月份加息概率降到了50%以下,从而打压美元指数下跌,黄金期价有所上涨,可以预期,美国2018年经济形势不容乐观。另一方面,2017年欧洲经济增长也还乐观,甚至可以用较好来形容,但2018年可能会增长乏力,至少从欧洲央行方面来看,宽松货币政策将在明年9月份逐步退出。

  张一伟指出,全球央行对流动性有所收缩,中长期来看并不是利好因素,但从短期来看,反映了经济增长形势较好,因此,宽松的货币政策才要退出;宽松货币政策的推出和退出只是相对于短期、中长期来说。

  虽然美联储货币政策收紧,美元会一定程度上涨,但多数分析人士认为,美元上涨可能只维持在一个区间内,这对商品走势来说并不是利好因素。反观中国2017年经济增长动能来看,主要集中在基建、房地产和出口方面,其中,基建设施和房地产与黑色系商品关联度最高。

  有分析人士认为,从当前的政策环境来看,房地产市场2018年难以较大改观,因此,对原材料需求可能会下降,明年黑色系商品走势将受到一定压制。

  “原材料在2017年一段时间内处于补库存阶段,截至目前,工业库存已经处于较高水平,2018年销库存将成为重点,销库存可能延长到明年上半年。”张一伟说,在去库存背景下,明年中国经济可能会处于缓慢回落阶段。

  “大宗商品有两个基石,即:原油和黄金;原油是工业生产主要成本之一,综合供需格局来看,原油明年还将有所上涨。”张一伟说,预估明年原油价格将在62美元一线。

  2017年期货市场投资机会较多,尤其是以双焦为代表的黑色系商品,投资机会相对凸显,吸引了更多的资金进入,虽然如此,但并不是所有投资者都铺捉到了投资机会,其原因在于投资者对供需端的研判存在分歧。

  有投资者对煤炭市场的分析认为,煤炭市场是供给侧改革的主要去库存、去成本市场,由于我国是煤炭生产大国,尤其是在西北地区,煤炭行业占比很高,但今年下半年的环境治理对该行业影响较大,政策指向和供需指向暂不明朗。

  祈福投资集团董事长韩伟表示,焦煤、焦炭和铁矿石期货在2017年迎来了几轮起伏行情,例如在6至8月份,焦炭期价进入上涨阶段,而9至11月则进入下跌行情,12月整体处于宽幅振荡期,焦煤和焦炭的走势大致相似。铁矿石期价走势稍显不同,4至6月份进入下跌行情,7至8月份处于上涨行情,9至11月份又承压回调,进入12月份则维持振荡格局。

  韩伟认为,黑色系商品走势跌宕主要缘于供给侧改革所释放的投资机会,带动了整个黑色系商品长达三个月的牛市行情,例如钢厂在高利润驱动下,在去产能大背景中,产量却保持着稳定增长,从而使钢铁行业的利润保持增长。

  对于2018年黑色系商品来看,韩伟指出,1月份和3月份将有两次投资机会。“独立焦化企业主动限产,焦炭库存由升转降,钢铁上下游企业利润持续上升,提前进入冬季备货,供需两端双重利好,将共同推升煤炭价格。”韩伟说,加之取暖季和冬季钢厂限产有望在明年3月份结束,市场会在明年春季对煤焦有良好需求,因此,焦煤和焦炭的1805合约在明年上半年还有一轮上冲行情。

  信达证券财富管理部总经理张光楹认为,在供给侧改革趋势下,钢铁行情2018年将维持2017年走势。“由于在需求端受到固定投资拉动,整体上涨动能不是很强劲,但也存在一些乐观支撑,主要是对供给端的考虑。”此外,煤炭行业在明年将迎来历史性机遇,国际煤炭行业供给端加速了收缩,煤炭产量加速下滑,而世界主要的产煤国产量都进入了负增长阶段,供给端将对煤炭走势提供很多利好。

  张光楹说,从需求端来看,全球煤炭消费量逐年下滑,但最近两年消费量却在增长,中国、韩国、日本等主要煤炭消费国家都有触底回升迹象,需求增速已经由负转正;在供求偏紧背景下,国际煤炭价格将持续上扬。

  本次会议由大连商品交易所支持,来自私募、券商等领域的投资者、IT人士共同出席,对以焦煤焦炭为主的黑色系商品走势进行总结与预测。

(责任编辑:张海蛟)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