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一年“瘦身”3.2万亿基金子公司转型在路上

2017年12月18日 06:29    来源: 中国基金报    

  “瘦身”在基金子公司眼中无疑意味着去通道,转型主动管理,但是各家基金子公司走的路线各不相同。可以说,基金子公司转型之路还将继续。

  通道业务占比普遍下降

  新规一年间是基金子公司转型的关键一年,业务结构上发生重大变化,通道业务的占比明显下滑。

  沪上一家小型基金子公司合规部总监分析道,业务结构变化是必然的,体现在通道业务急剧减少,“基金子公司一对一通道业务的管理费收费水平大致在千分之三至千分之五左右,而信托通道类业务收费在千分之一至千分之二左右,所以大部分通道业务回流到信托公司,导致信托公司通道业务急剧增加。”在他看来,公司目前通道业务和主动管理类业务的占比从原先的8:2调整为如今的6:4,“虽然通道业务规模下降了,但是由于管理费提高了,整体收入甚至提高了。”

  首誉光控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项超也解释道,通道业务缩减是大势所趋,随着央行大资管新规的进一步落地,业务需求也会缩减。未来资管行业比拼的是资产管理能力的高低和对财富管理能力的培育,好的管理人就能够得到更多资金和客户的信任。

  天弘创新合规与风险管理部负责人高晶指出,天弘创新自2015年开始布局一级市场股权、ABS业务,业务及中后台团队通过2年的磨合,基本完成了主动管理方向转型。早在新规出台前,天弘创新已主动收缩通道业务规模,通过提高业务准入门槛和收费水平,结合内部激励机制的引导逐步实现业务过渡。“今年以来,公司ABS业务规模明显上升,通道规模迅速缩减,业务结构实现了优化,这种变化也是公司顺应形势主动调整的结果。”

  鑫沅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也承认,在公司发展初期通道业务在整个公司业务占比较大,但自2016年起主动开始调整业务布局,截至目前通道业务占比已缩减至不足4成。“主动管理业务得到良好的发展,ABS业务(含类ABS业务)占比已超过5成。”

  沪上一家中型基金子公司人士同样表示,子公司新规发布实施后,总体业务规模呈下降趋势,其中非标融资业务下降较快,但资产证券化业务规模和比重持续提升。

  但是华南一家基金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虽然各家基金子公司业务比例肯定出现变化,但是实际上不会选择性歧视通道业务。“客观情况下,通道业务萎缩了,但是也不意味着主动管理业务规模能上去,主动管理业务规模上升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行业肯定想主动去做。”

  寻求转型方向还在路上

  ABS业务、PE、投资顾问、量化投资等基本成了基金子公司转型不约而同的选择,但如何把业务做精做大可能是基金子公司下一步的发力点。

  高晶表示,未来该公司业务重点是股权、ABS业务。不过,受制于“三类股东”等资本市场政策限制,子公司资管产品无法参与通过A股IPO退出的股权项目,也使得公司目前股权项目增速有限,无缘参与优质企业的股权融资,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公司开展新业务的最大障碍。

  沪上一家中型基金子公司人士则表示,未来将会在资产证券化业务方面进一步精耕细作,另外也将积极布局私募FOF、新三板股权投资等业务领域。相比传统业务,整个行业在新业务领域的竞争将更加激烈,人才和服务将会成为公司在新业务领域的核心竞争力。

  “我们已经于2017年11月完成了增资,未来公司业务重点是资产证券化业务、PE投资类业务、产业基金类业务、供应链金融业务等。”另一家基金子公司人士表示。

  项超也直言,首誉光控一直坚持在细分领域的专业性,在地产投融资和PE基金等业务上走出自己的特点,未来也还是会借助股东的资源优势和自身的过往积累在地产、PE等方面继续发力。同时针对标准化市场产品的投资及服务,公司也加强了人力物力的投入,希望成为公司未来另一个业务增长点。公司未来的定位会是一个综合资产配置服务商和财富管理的双驱动平台,在财富管理团队和能力搭建上,也会是一个重点。

  在积极转型的同时,不少基金子公司从业人员也很茫然。一位人员就直言,新业务开拓时,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相比银行、券商等资管机构,基金子公司在项目资源获取、资金募集等方面的竞争力相对较弱,未来将加强与银行、券商等同业机构的合作,并不断加强自身销售团队的培养和建设。

  “目前主要的问题还是优质资产相对较少,业务部门在寻找优质资产方面还存在困难,同时基金子公司行业主要是销售的压力比较大,普遍没有直销能力,行业需要建立直销团队和直销能力。”上述沪上小型基金子公司合规总监表示。

  项超也表示,基金子公司普遍面临的问题和困难可能都聚焦在人才、资金上。培养主动管理能力,是靠具体的人才和公司一整套系统来实现的,相关业务方面的专业人才欠缺会制约公司业务的发展和方向调整。另外资金端的问题也会比较突出,好的资产目前不一定能够对应匹配的资金,投资者风险意识教育和投资价值观培育也是非常重要的。

(责任编辑:康博)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