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央行三方面优化自动质押融资业务

2017年12月16日 06:54    来源: 证券日报    

  从融资空间、融资利率和质押债券范围等方面对自动质押融资业务进行了优化

  ■本报记者 闫立良

  12月15日,央行发布消息称,已于日前发布了《中国人民银行自动质押融资业务管理办法》,自2018年1月29日起实施,原2005年发布的《中国人民银行自动质押融资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同时废止。《管理办法》从融资空间、融资利率和质押债券范围三个方面对自动质押融资业务进行了优化。

  央行有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提问时指出,目前的《暂行办法》是2005年施行的,随着形势变化,《暂行办法》中关于融资余额上限、融资利率等方面的规定已相对滞后,关于合格质押品、成员机构资质等方面的规定也有进一步完善的空间。

  该负责人强调,为进一步优化自动质押融资业务,提高支付清算效率,央行决定将《暂行办法》修订为《管理办法》。《管理办法》与《暂行办法》的主要区别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扩大成员机构融资空间。开发性和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的融资余额上限由实收资本的2%提高至4%,全国性股份制银行由实收资本的2%提高至10%,城商行等其他金融机构由实收资本的5%提高至15%;二是统一自动质押融资利率。日间和隔夜自动质押融资利率均按业务发生时的隔夜常备借贷便利(SLF)利率确定,其中日间融资利息按小时计算,隔夜融资利息按实际占款天数计算,鼓励机构缩短资金使用时间;三是扩大质押债券范围。合格质押债券范围由国债、中央银行债券、政策性金融债券等扩大到央行认可的地方政府债券及其他有价证券。

  “由于自动质押融资业务的触发条件是金融机构临时耗尽全部准备金仍不够清算所需,启用门槛较高,因此本质上属于清算便利安排而非流动性工具。”该负责人强调,而且,由于绝大多数融资为日间透支、日终偿还,对基础货币总体没有影响,也不会影响央行对银行体系流动性的管理。

(责任编辑:关婧)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