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大宗交易强势回升 券商公募大举跟进产品形态现三类

2017年11月30日 06:29    来源: 券商中国    

  大宗交易强势回升,原来被券商、公募挖了宝!三种策略玩转大宗

  原本在减持新政影响下“入冬”的大宗交易,近期却悄然回暖了,特别是一些金融机构的参与,更让大宗交易市场充满想象空间。

  自5月27日减持新规发布,实施至今已有半年。最出人意料的两点变化是:大宗交易市场一度遇冷后正逐步回暖,月成交额大幅回升至年初水平;大宗减持的价值洼地正在被金融机构发掘,券商和公募基金等纷纷介入,发行产品抢滩市场。

  券商中国记者获悉,目前公募基金和券商参与大宗交易常用的交易策略,存在三种产品形态:分别是混合策略、精选策略和指数策略(量化)。

  另外一大重要变化是,新规限制下,上市公司大股东通过大宗交易减持额大幅下降,日均减持额从新规前的8.2亿降至5亿,降幅达四成。

  大宗交易市场大幅回暖

  自减持新规出台后,大宗市场一度遇冷,但近期正在逐步回暖。

  数据显示,减持新规前,大宗交易的月成交额大概在500亿左右,新规后大宗交易月成交额大降40%,6月、7月、8月三个月的成交额分别为331亿、306亿、256亿。

  9月份后,大宗交易市场明显回暖。9月,大宗交易成交额回到了528亿,10月份因为国庆长假的因素,成交额降为263亿;11月份,再度强势回升,截至28日,成交额达到451亿。

  在北信瑞丰基金专户投资部总监何龙看来,减持新规后,大宗交易市场的内部结构已经发生明显变化:

  一是,大股东减持明显减少。具体表现为6-8月断崖式下降,9-11月有所恢复,但整体呈现缩量状态难增长。

  二是,特定股东(包括大小非、定增减持等)在二级市场全盘抛售减持受阻,部分转道大宗交易,成为大宗交易增量重要组成部分。

  三是,大宗市场由传统的快进快出、短小迅速的“交易型大宗”,转变为价值化、精细化的“投资型大宗”。经过大宗交易市场重新定价后,与一年期定增相比,大宗交易的投资限售期减半到6个月,投资折扣平均在6.21%附近,较多项目依旧可达9折,投资价值明显,机构接盘限售股后长期价值投资意愿增强。

  此外,何龙还预期大宗交易市场的活跃度和成交额未来会有进一步提升。

  过去,大宗交易是大额减持重要手段,并且资金往来在一周内就能完成,但由于新规之后有锁定期,这也倒逼大宗交易的接盘方要挑选标的,尽量避免股价下跌造成的损失。

  新规之下,原来一些大宗交易的参与者选择离开,但却给券商、基金等这些拥有大资金和选股定价能力的机构更大的机会和空间,这也是大宗交易市场回暖的一大原因。

  券商基金介入大宗,产品形态呈现三类

  受新规限制,参与过去传统大宗交易的投机资金部分离场,但大宗限售股的价值洼地正在被金融机构发掘。

  一个现象是,目前券商与公募基金看到了这样的商机,双方在大宗交易方面成为重要的战略伙伴,券商投行有上市公司项目,并且自营资金也可以介入,而基金则可以将资金需求转化成产品。

  财通基金颜平接受券商中国采访表示:“这块市场空间比较大,目前仍是一块投资洼地,由于还没有太多资金关注,所以在成交价格上有较大的折价空间,或将得到较好的收益。”

  记者获悉,以财通基金为例,527新规后其参与的大宗项目平均折扣90.93%,截至10月末,所投项目的加权平均浮盈超过20%。

  财通基金投资经理颜平近日在“财富赢+”论坛上表示,现在大宗交易策略的参与者需要以下三种核心能力:

  一是,获取票源及挖掘票源背后信息的能力。即能否建立足够丰富的备选股票池?能否具有主动获取标的的能力?能否获取第一手的票源信息?能否挖掘出减持方减持的真实动机?

  二是,整合调动资金、高效撮合交易的能力。因为股价是实时变动的,大宗交易的最佳交易窗口可能稍纵即逝。

  三是,是否具有资金实力和平台优势。大宗交易其实是有软门槛的,一般最低成交规模在1亿左右,而资金规模越大越容易成交,在价格和交易窗口的谈判中也越具有优势。

  券商中国获悉,目前公募基金和券商参与大宗交易常用的交易策略,存在三种产品形态,分别是混合策略、精选策略和指数策略(量化)。

  1、混合策略:大宗交易不作为产品的主策略,而作为辅助策略,比如“定增+大宗”、“固收+大宗”等等,目前很多老产品采用这种策略。

  定增类大宗交易在527减持新规之后,对上市公司股价的冲击不再像以前那么明显,以往减持常常给股价“砸坑”,但近期有些股票在股东减持之后,股价没有下跌反倒出现了大幅上升。

  2、精选策略:依托“投行+投研”双轮驱动,自下而上精选优质个股,构建小组合(10只标的)。

  3、指数策略:依托丰富的票源,组合买入30-40只标的,模拟某个指数,比如中证500,再买入期权进行对冲,全部或者部分锁定收益。这种做法除了财通基金之外,还有券商自营资金多采用此类方式。

  新规后大股东减持降幅达四成

  虽然大宗交易市场成交额明显回升,但大股东大额减持明显受到限制,近半年的数据也验证了这种现象。

  新规规定,大宗交易出让方在任意连续90日内,减持股份的总数不得超过公司总股本的2%;受让方在受让后6个月内,不得转让所受让的股份。出让方和受让方的两头设卡,无疑给大宗交易带来巨大冲击。

  减持新规发布后,大股东通过大宗交易市场减持明显受到限制。Wind数据显示,今年年初到减持新规实施之前,大股东通过大宗交易共减持786亿,减持64亿股,日均减持8.2亿;减持新规至今,大股东共减持625亿,减持49亿股,日均减持5亿。

  相比减持新规后,大股东的日均减持额下降了近39%。

  “减持新规主要目的是防范大股东“断崖式”集中减持,规范大股东的减持节奏,降低限售股短期内大额减持冲击市场的风险,压缩市场的套利空间,防范金融风险。从目前来看,新规实施半年以来效果明显,基本达到政策的目的。”一位大宗交易市场人士告诉记者。

  据了解,目前多家机构对大股东减持持谨慎态度,通常大股东不同于大小非,大小非出于流动性需要而减持,而大股东减持则相对影响市场持股信心。

(责任编辑:康博)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