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周延礼:深化保险改革 防范金融风险

2017年10月19日 07:52    来源: 中国证券报    

  为深入了解我国保险业贯彻落实“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情况及防范金融风险所采取的有效措施,探讨推进我国保险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方式和路径,我带领国务院参事室金融中心调研组一行七人,于9月19日至9月21日赴上海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组在上海市参事室同志的安排下,先后走访了太保集团、太平人寿、大地财险和上海保交所等4家上海保险业的龙头企业,并与上海市金融办、财政局、上海保监局及上海财经大学相关人士进行了座谈。现将情况综合汇报如下。

  □中国保监会原副主席 周延礼

  一、基本情况

  1、上海保险业基本情况

  近年来,上海保险业抓住制度创新、市场建设、功能培育、风险防范等关键环节,着力服务“四个中心”(国际经济中心、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航运中心、国际贸易中心)建设、自贸区建设、“一带一路”倡议等国家战略,取得了积极成效。2016年,上海共实现保费收入1529.26亿元,全国排名从第9名上升至第7名。保险深度和密度分别为5.57%和6319元/人,均列全国第二。

  2、防范风险的基本做法

  近年来,太平洋集团坚定“保险姓保”的经营理念,坚持创新驱动,坚守风险底线,对接国家战略和实体经济发展。一是积极参与社会治理。创新保险产品与服务供给,防范金融风险。二是综合运用风险保障、信用提升和资金支持多种方式,推动扶贫效果从“输血”到“造血”的升级。三是积极服务上海市社会治理。帮扶开展上海市轨道交通第三方安全评估,引入工程质量潜在保险(IDI),首创“社会综合保险”,开展“保通卡”业务服务老人出行,开发食品安全责任险,推动医保卡购买税优健康险。四是协同解决中小科技企业融资难问题。首推“科技贷款履约保证保险”“科技企业创业保险”,开展重大装备(首台套)产品质量和产品责任保险。截至2017年1季度末,太平洋集团拥有分支机构5438家,员工9.7万名,保险营销员87.7万名,集团有效团体客户11358万,有效个人客户11196万。

  3、贯彻落实监管措施基本做法

  近年来,太平人寿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深入贯彻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保监会“1+4”系列文件要求,主动参与上海自贸区建设,坚持底线思维,扎实做好金融风险防控工作,偿付能力状况始终保持充足状态。2016年太平人寿原保费收入943.64亿元,总资产超过3200亿元。截至2017年8月末,公司累计向客户支付赔款和生存金总额超过667亿元。

  目前,太平人寿紧跟集团“精品战略”实施步伐,把健康管理、养老服务、财富管理作为“精品”战略的重要支撑点,全力推动健康和养老产业发展,积极布局养老社区建设,探索“全实景+侵入式”养老模式,构建“保险+医疗”生态圈。2016年,太平人寿投资40亿元在上海建设“梧桐人家”养老社区,预计2018年项目建成后可为3500位老人提供养老健康服务。

  4、保险保障的基本情况

  大地保险总部在上海,是中再集团旗下唯一的直保财险公司。公司自2003年开业以来,已累计为全社会的人身和财产安全提供222.3万亿元社会保障,为超过2300万客户提供保险服务。2016年,公司实现保费收入320亿元,市场排名第六位,并连续三年获得贝氏评级公司财务实力“A级(优秀)”评级和发行人信用(ICR)“a级”评级。

  前端业务开展方面,大地保险近年来业务增长较快,市场份额持续提升,承保持续盈利,险种结构更趋合理,综合成本率情况稳定,行业地位日益稳固;资产管理方面,大地保险资金运用情况良好,投资收益同比提升明显;服务地方社会治理方面,大地保险积极支持上海地方基础建设,积极开展首台套保险业务,大力推广责任险业务;中高端健康险业务引领市场发展;积极参与“科技履约贷保险”试点开展,大力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

  5、上海保险要素市场建设基本情况

  上海保交所既是保险交易的场所,也是严格按照公司法组建的要素市场。保交所是以保险风险交易为主线,集保险、再保险、保险资产以及保险衍生品等四大业务平台于一体,为保险机构、投保人提供交易便利的特定要素场所。保交所于2015年11月获国务院批准同意设立,2016年6月12日正式开业,注册地位于上海自贸区,由保监会直接管理,由91家股东发起设立,首期注册资本22.35亿元。

  开业一年多来,保交所各交易服务平台均取得重大进展。其中,国际航运保险平台注册机构51家,注册产品4500个,风险交易额超过2万亿元;大宗保险招投标平台实现风险交易额387亿元,覆盖6省17个贫困县56万名贫困群众;地震巨灾保险运营平台实现风险交易额709亿元,覆盖城乡居民155万户;保险资产交易平台完成4只产品集中登记,登记发行总规模120.95亿元;保险产品交易中心将遴选普惠型、公共性、保障型保险产品。

  二、措施、成效及存在问题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为了促进上海保险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上海市委市政府、上海保监局及在沪保险机构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促进行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但同时,也还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

  1、防范金融风险所采取的措施

  政府层面,上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保险业发展,明确提出建设国际保险中心的重大战略目标,出台专门针对保险业发展的“沪28条”,以及与保险业相关的自贸区试验区“金改40条”。一是利用自贸试验区先行先试契机,全面推进上海保险业制度创新和对外开放。立足上海国际金融、航运中心建设,增强上海保险市场的集聚和辐射功能。率先在全国实施航运保险产品注册制重大改革。二是强化商业保险对民生保障的有效支撑,完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充分发挥保险对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促进作用。三是加强保险在特大城市治理中的高效运用,创新社会管理机制。支持保险机构利用自有贸易账户等开展金融创新业务;在全国首先创新开展保险中介机构股权信息监管重大改革;成功推动上海海运保险协会代表中国保险业正式加入国际海上保险联盟(IUMI)。

  监管层面,上海市保监局立足地方实际,依托上海“四个中心”等发展战略,全面贯彻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和保监会“1+4”系列文件在上海落地生根,严格行业自律,推动行业提效升级,狠抓市场规范,切实防范化解各类风险,着力化解纠纷,创新消费者保护机制,强监管、治乱象、补短板、防风险,严守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的底线。

  公司层面,一是深耕优势产品,优化业务结构,创新发展模式。如:太保集团实施“数字太保”战略,引入“工程质量潜在缺陷保险”(IDI),首创“社区综合保险”,开发“食品安全责任险”;大地财险精耕非车险业务,积极开展首台套保险业务,努力拓展中高端健康险市场,积极参与“科技履约贷保险”创新试点;太平人寿紧跟集团“精品战略”,探索轻资产养老的新模式,构建“保险+医疗”生态圈。二是服务实体经济和社会治理。如,太保集团为应对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首推科技企业贷款履约保证保险和科技企业创业保险产品;为满足老年人交通意外保险及出行服务的双重需求,推广“保通卡”;参与推动上海地区医保卡购买“税优健康险”产品政策的出台。三是严控风险防范。如,太平人寿建立了完善的风控合规三道(执行层、监控层、监督保证层)防线,构建了“四位一体”(纪检监察、监事会、风控合规、稽核审计)的风险防范监督机制,并在所有中心支公司设立风控合规专岗,形成了规范化、流程化的工作机制。

  2、取得的成效

  由于始终坚持“保险业姓保”的基本理念,坚持为社会发展提供风险保障服务,上海保险业保持了持续健康的发展势头。具体成效如下:

  一是为上海稳增长和经济转型升级提供强大助力。2017年上半年,保险业为上海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风险保障共计329.41万亿元,是GDP的8.63倍。保险业赔款与给付共计291.14亿元,同比增长8.8%。

  二是多方位支持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为上海110多家企业的逾2000件专利提供超5000万风险保障。累计为近21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的70.12亿元贷款提供保险支持。为加大重大项目支持力度,首批首台(套)重大科技装备保险保单在沪落地,总保额超10亿元。

  三是有力支持“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截至2017年6月末,出口信用保险为60余家“一带一路”客户提供出口信用风险保障,基本实现沿线国家全覆盖;2017年上半年累计为“一带一路”出口和投资项目承保53.6亿美元,同比增长18%。

  四是有力支持上海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和民生保障事业。截至2017年6月末,个人医保账户购买商业医疗保险4.2万人,提供风险保额83亿元。大病保险覆盖上海市16个区,参保人数334万人,累计赔付金额4077.65万元,理赔2.8万人次。税优健康险累计承保8702件,保费收入1503.19万元,全国排名第二。

  五是服务上海特大型城市治理。截至2017年6月末,IDI在上海全市保障性住房以及浦东新区商品住宅工程中全面实施,为上海400万平方米建筑工程提供风险保障110亿元。医责险实现三级医院全覆盖,二级医院覆盖率超过90%,累计提供风险保障60亿元。养老机构责任险实现公立养老机构全覆盖,累计提供风险保障超过120亿元。保险资金为上海棚户区改造、公租房建设等民生项目,累计注册金额840亿元。

  3、存在的问题

  在取得明显成效的同时,上海保险业也还存在一些困难和挑战。

  一是在服务实体经济和社会治理方面存在一些不足。产品有效供给还不能完全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承保能力跟不上日益复杂多样的风险管理要求,保险业改革发展立法保障有待加强,保险业深度服务大局中还存在一些障碍。

  二是保险市场发展尚需进一步完善。目前,上海城市型保险市场回旋余地小、竞争压力大;创新型保险业务多、风险防控责任重;上海消费者维权意识强、监管成本高。

  三是在具体业务经营和创新过程中面临一些障碍。例如:太平人寿提出在“医养结合”业务开展上面临诸多体制障碍。大地财险提出在人才引进过程中面临户口、子女就学等方面障碍,在大数据共享方面面临不同数据拥有者方面的共享体制障碍。大地财险、保交所均提出“营改增”的实施,因保险业的行业特点,导致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进项税额的抵扣范围,使得相应业务经营成本并未实质性下降,变相增加了税负。

  三、几点建议

  上海保险业在中国保险业发展中占据重要位置,是中国保险业发展的一个缩影。为了推进全国保险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参照上海市的情况,提出以下建议。

  1、坚守第五次全国金融会议提出的“四项原则”

  针对上海乃至全国目前普遍存在的创新型保险业务多、风险防控责任重的问题,以及保险市场回旋余地小、竞争压力大的问题,保险业要始终牢牢把握第五次全国金融会议提出的“四项原则”。一是保险业只有回归本源,才能区分目前创新型保险业务多是保险业发展趋势推动所致,还是少数保险公司发展模式激进所致。二是保险业只有优化结构,才能从根本上缓解保险市场回旋余地小、竞争压力大的问题。三是保险业只有强化监管,向科技要监管力量,才能够系统解决风险防控责任重的问题。四是保险业只有坚持市场导向原则,才能引导保险创新向市场积极的方向发展,才能够从本源上解决创新性保险业务多与风险防控责任重的矛盾,才能够区分目前保险市场回旋余地是否真的过小的问题。

  2、牢记金融工作的“三大任务”

  针对目前保险产品有效供给不足,承保能力较弱,业务开展面临体制障碍,消费者维权意识强而导致监管成本高等问题,保险业只有牢记金融业的“三大任务”,才能在勇担任务的过程中探寻解决问题的路径。一是只有牢记服务实体经济的任务,才能从实体经济的真正需求出发,积极发展企业财产保险、工程保险、责任保险、意外伤害保险等实体经济平稳运行急需的险种,才能从根源上解决保险产品有效供给不能完全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问题。二是只有牢记防控金融风险的任务,坚持底线思维,把业务扩张激进、风险指标偏离度大的异常机构作为监管重点,在市场准入、产品审批备案、高管核准等方面进行必要的限制,着力整治产品不当创新,坚决清退问题产品,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承保能力与风险管理要求不匹配的问题,同时解决消费者维权意识强而导致监管成本高的问题。三是只有深化金融改革,向科技要创新,向创新要力量,打通业务开展过程中面临的诸多不合理的体制障碍,支持保险资金以投资新建、参股、并购等方式兴办养老社区、养老医院。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共享数据障碍、“医养结合”业务开展的体制障碍。

  3、要加快推进上海国际保险中心建设步伐

  上海承载着国际金融中心、自贸试验区建设等国家战略,从全球竞争的角度赋予保险业新的使命。因此要加快推进上海国际保险中心建设步伐。一是持续推进上海国际航运保险、区域再保险和保险资金运用中心建设,基本形成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和行业影响力的多元化保险机构体系。二是基本形成以上海保险交易所、中国保险投资基金为核心,国内外投资者共同参与的、全方位、多层次的保险市场体系。要加快推动巨灾保险制度落地,设立保险创新引导基金,尽快制定上海保险科技基础标准。三是持续推进保险机构的集聚和要素市场的建设。鼓励国际组织和跨国保险集团区域总部来沪发展,支持再保险公司、保险资管公司和保险法人公司在沪集聚,大力发展各类新型保险组织和功能性机构,支持设立保险金融控股公司。四是持续优化上海国际保险中心建设环境。改善税收环境,优化保险司法环境,营造适合保险国际人才生活工作的软环境,优化保险舆论宣传环境。只有以上海国际保险中心建设为抓手,持续优化税收、司法、人才引进环境,才能创新性的解决保险公司人才引进的户口和子女就学问题,才能探索性的解决“营改增”过程中变相增加税负的问题。


(责任编辑: 华青剑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