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13家企业强制做市转协议

2017年10月18日 08:29    来源: 长江商报    

  今年以来有307家公司退出做市转让,创新层企业占四成

  □本报记者 黄聪

  做市指数一路向下,企业纷纷退出做市转让,新三板做市制遭遇尴尬。

  昨日,博远高科(833706.OC)因提供做市报价服务的做市商未恢复为两家以上,遭强制变更为协议转让方式。长江商报记者统计发现,今年已有307家企业从做市转让变更为协议转让,其中40%为创新层企业,13家企业为强制变更。

  “退出的原因很多。”一家做市券商工作人员对长江商报记者直言:“最重要的是对企业未来的盈利前景存疑,或企业发生了一些让做市商不愿接受的事情,导致做市商最终选择退出。再就是企业正在IPO。”

  博远高科人员流失生产停滞

  10月16日晚间,全国股转系统发布公告称,因提供做市报价服务的做市商不足两家,自2017年8月29日起,博远高科暂停转让,截至本公告发布之日,暂停期满30个转让日。

  鉴于暂停期间为该公司股票提供做市报价服务的做市商未恢复为两家以上,且该公司未提出股票转让方式变更申请,根据相关规定,自2017年10月17日起,深圳市博远高科股份有限公司股票强制变更为协议转让方式。

  实际上,博远高科2016年来业绩持续亏损,到2017年上半年还未扭亏,且业绩波动较大,遭主办券商风险提示。

  2017年上半年度报告显示,报告期内博远高科实现营收7万元,上年同期为1035万元,减少了1028万元,业绩波动较大且已出现持续亏损现象。

  2017年上半年,业绩亏损41万元,博远高科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4万元,上年同期为-141万元。东莞证券称,博远高科2016年向深圳市科浩宁科技有限公司拆借款842万元,借款期限为一年,2017年6月30日已到期,目前仍未收回。

  主办券商表示,从2016年下半年至今,公司生产订单大幅减少,生产人员减少,生产处于半停产状态。此外,董、监、高流动性大,2017年上半年就有4位高管辞职。

  金田铜业净赚3亿仍转协议

  截至昨日午间收盘,新三板做市指数报1010.59点,跌1.59点,跌幅0.16%,成交9074万元。

  成交方面,早盘共有538家挂牌公司发生交易,成交金额合计2.98亿元。分交易方式看,347家做市转让公司发生交易,成交9982.72万元,其中皇冠幕墙涨16.25%,领涨做市股,福能租赁等跌幅居前;191家协议转让公司发生交易,成交金额1.99亿元。

  在指数跌跌不休的背后,是做市企业的减少。数据显示,今年已有307家企业退出做市转让。其中,前三季度共有300家企业退出做市转让,变为协议转让。

  从发展趋势看,退出做市企业数量正在逐步增加。年初单月退出做市的企业数量还基本维持在30家左右,到了6月已经增加到40多家,8月和9月稳定在40家以上。

  数据显示,在307家做市转让变更为协议转让的企业中,有123家为创新层企业,占比40%。

  这些企业中不乏业绩非常好的公司,而且亏损企业只有6家。

  其中上半年净利润上亿的企业1家,为金田铜业(834178.OC),上半年实现营收190亿,净赚3亿。该企业2015年12月挂牌新三板,于今年9月21日由做市转为协议转让,目前股东数量为368户。

  企业对做市商制逐步冷淡

  实际上,2014年8月,新三板做市商制度正式实施,这也是国内证券市场上首次引入做市商制度。在该制度实施初期,新三板市场流动性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

  然而,三年来新三板做市商制度经历了从万众期待到争议颇多,再到逐步冷淡的过程。

  进入万家时代的新三板,尽管企业明显增加,但做市企业反而减少。长江商报记者统计发现,截至昨日新三板已有11615家企业挂牌。然而今年以来,新三板市场上做市企业数量从年初的1653家,已回落至当前的1426家。

  新三板观察员刘升华向长江商报记者表示,部分企业退出做市企业或许是因为正在冲刺IPO。他表示,协议转让在企业IPO过程中,比做市转让更有宜。

  也有业内人士认为,随着Pre-IPO的投资逻辑成为主流,企业“转板潮”兴起,越来越多的拟IPO挂牌企业选择做市转协议,以预防及解决三类股东及国有股划拨的问题。


(责任编辑: 蔡情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