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科融环境高层动荡殃及主业

2017年09月15日 07:34    来源: 每经网-每日经济新闻    

  科融环境高层动荡殃及主业 “北京已无楼可卖,外地楼宇和项目可换利润”

  

  每经记者 李彪 每经编辑 陈旭

  “换成任何一家上市公司,原有的董事长、总经理、财务总监核心高管11个人(离职),还有,业务人员16个中传唤了5个,7个取保候审,这个公司还能运作吗?”

  科融环境的一位高层A先生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去年底把所有的科融环境原高管都“弄走”之后,上市公司的业务基本上陷入停滞。

  来自科融环境2017年半年度报告显示,营业收入3.43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大幅减少25.32%。记者查阅资料发现,科融环境2016年上半年营收基本稳定,仅同比减少1.94%。

  遭遇信披违规的质疑之后,科融环境近期成为资本市场关注的焦点公司。《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展开了深入的调查,多位内部高层人士揭露了更多不为人知的问题。

  人员波动拖累主营业务

  从2013年至2016年,科融环境净利润持续下滑,去年净亏损达到1.32亿元。

  其中,从2013年至2015年,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分别为:0.43亿元、0.23亿元、0.21亿元,大致相对平稳。但是到2016年,公司业绩出现异常变化,其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负的1.47亿元,出现了大幅亏损。

  同时,今年上半年的扣非净利润虽然出现了46.84万元的盈余,但2016年上半年的扣非净利润是249.52万元,2015年上半年则达到2840.11万元。

  对于近年来科融环境盈利情况的持续恶化,曾在科融环境工作多年的科融环境前高层B先生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一方面是这几年火电行业烟气治理的业务不好做;另一方面也是由于高层人员的频繁波动,造成主营业务的下滑。

  “公司就和人一样,把主要的人员都‘换掉’了,机理就不行了,不可能有好的业务。”科融环境前高层B先生说,此前科融环境的原班人马已经走了几波,现在的高管层都没有以前的高管人员了。

  据上述科融环境的高层人士A先生介绍,此前科融环境的董事长、总经理、财务总监等核心高管11个人均离职,还有16个业务人员分别被传唤、取保候审、审理。

  而这一系列的人员大变动,仅仅发生在最近一年时间内,也就是天津丰利创新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津丰利)入主科融环境之后。

  科融环境前高层B先生认为,科融环境在2016年交给天津丰利之前的经营还是不错的,每个业务板块都在正常运转着,只不过效益不算特别好。但在天津丰利入主之后,整个科融环境的高层就一直处在变动之中,业务出现萎缩,本来很多正在进展的业务都停掉了。

  从数据上反映,在上半年科融环境的主营业务中,洁净燃烧及锅炉节能提效、烟气治理的营业收入分别比上年同期下降16.05%、51.94%,而这两块收入占其总营收的比例超过七成。此外,在营收构成中比例较大的水处理营收0.79亿元,同比增24.60%,但营业成本同比增加了57.31%。

  卖房撑起今年上半年利润

  2013年至2015年,科融环境的营业收入分别达到了5.71亿元、8.43亿元、9.99亿元,同比增长分别达到40.86%、47.65%、18.53%。2016年科融环境的营业收入为7.65亿元,为4年来的首次下滑,下降幅度达到23.41%。

  与此同时,在2016年科融环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和归属于上市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分别为亏损1.32亿元和亏损1.47亿元,同比下降592.43%、775.97%,双双刷新公司近年来的降幅记录。

  然而,科融环境今年半年度报告显示,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达到2530.54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108.03%。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仅为46.84万元。

  这意味着,上半年绝大部分的净利润来自非经常性损益部分,也即是营业外收入,其营业外收入占利润总额比例达到94.72%。对此,科融环境解释称,主要为公司本年处置闲置房产,增加了本年处置非流动性资产收益2700万元所致。

  一位“丰利系”高层C先生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说,科融环境卖完在北京的办公楼之后,就租用了天津丰利在北京的办公室,并把此前在此办公的原丰利工作人员都“请”出来了。

  值得注意的是,在2016年出现亏损的情况下,今年如再出现亏损,科融环境将会面临ST(特别处理)。

  对此,科融环境前高层B先生认为,虽然科融环境在北京已经没有办公楼可卖了,但在成都、武汉、徐州等地都还有房产,属于资产较重的企业,为换取公司利润,这些房产可能还会被卖掉。同时,还有一些项目也可以拿来卖,比如垃圾发电的项目。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昨日针对科融环境相关事宜向毛凤丽进行求证,但她表示目前不方便发声。


(责任编辑: 魏京婷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