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并购无章法存在隐患 “传统”企业净利润大增

2017年09月01日 07:13    来源: 经济参考报    

  扩张无度大肆并购存隐患还需效益导向成长有空间

  据媒体报道,6年豪掷近39亿元并购,让创业板公司大富科技夺得了“概念王”的称号。而这次耗资25.4亿元收购东莞湘将鑫加码智能终端结构件更是大手笔。不过,此次重组停牌已达6个月,期间三易重组标的,备受市场质疑,深交所对此发函问询。据不完全统计,从2011年开始,大富科技开启多元化之路,通过频频并购使得业务版图不断扩大,也因此集齐了4G概念、物联网、石墨烯、特斯拉、智能穿戴、虚拟现实、无人驾驶等众多热门概念。伴随着大富科技的扩张,其营业收入持续大幅增长,已由2010年的8.63亿元猛升至去年的24.07亿元,增长了近3倍。不过,与营业收入增长不相匹配的是,净利润大幅波动,如2012年亏损1.91亿元,同比剧降202.12%,2014年突然盈利5.36亿元,暴增868.11%,2015年又下降82.07%。

  企业并购并非不可为,但是要有度,要有鲜明的目的性。大富科技的并购遍地开花,这些并购究竟为什么?为延长产业链?为扩张新领域?为增加业绩?真的很难说。从实际运行看,这家企业这几年几乎把并购指向所有“先进”领域,4G概念、物联网、石墨烯、特斯拉、智能穿戴、虚拟现实、无人驾驶等等,无所不包。试问,这么多时髦领域,人才储备够吗?市场开发如何进行?产品中试乃至商业化生产效果如何?现在看来,很难说这些并购项目是成功地打开了市场,更不能确定可以带来经济效益。资本市场不反对追热点,不否认扩张,更不排斥多元化之路,但是,还是要以业绩为导向,以真实可信的成长性为投资者打开想象空间。否则,就可能是炒作至上,短期牟利为目标,对企业的长远发展并无实际帮助。

  “传统”企业净利润大增产业动向需密切关注

  时间进入8月末,沪深两市上市公司的年报披露工作已进入倒计时阶段。证券时报数据中心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8月25日,已有1950家上市公司交出了上半年的成绩单。其中,净利润同比增长的上市公司达到1421家,业绩同比下滑的公司为527家,扭亏为盈的上市公司数量为106家,续亏的公司为115家,还有52家公司的净利润是由盈转亏。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在净利润增速最大的前十名榜单当中,有6只个股的净利润大幅提升是得益于行业景气度的提升。例如,建筑材料行业的同力水泥、采掘行业的冀中能源、钢铁行业的首钢股份、有色金属行业的驰宏锌锗及来自化工行业的卫星石化和沧州大化等。上述6只个股的2017年半年报净利润增速分别是11484%、6128%、5667%、3148%、3080%和2999%。

  净利润的增长,应该是上市公司业绩改善的最显著标志。而净利润过度增长,如上所述的动辄几十倍的增长,其实也不太正常。它反映的不外乎几种状况:以前的净利润太低甚至为负,只要利润微增就显示暴涨;可能有外延式的增长,如并购资产等,导致产能大增、利润暴涨;可能真的由于周期因素、景气恢复等原因,利润爆发式增长。或许这几家公司如此净利润的暴涨,是多方面因素共同发挥作用的结果。从宏观层面看,是否可以认定,行业景气度已经大幅提升、周期性因素已经由消极变为积极?如果真的如此,是否可以说去产能不再是结构调整的主要任务?现在下结论似乎还有点早,根据表现出众的净利润前几名就下定论也不一定不准确,但应该密切观察产业动向和新变化。

  品牌白酒供应紧价格高喝酒习惯难改助推需求

  8月27日晚间,五粮液在深交所公开了2017年半年度报告,收入、利润双双保持增长态势。2017年上半年,五粮液实现营业收入约为156.21亿元,和2016年同期132.56亿元相比,增幅不到1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为49.72亿元,相较于2016年上半年约为38.87亿元,增幅在28%左右。五粮液方面在公告中指出,公司营业收入增长,主要系本报告期酒类产品销量增加所致;但没有具体解释利润上涨的原因。

  中国白酒市场实在是一个谜。都说产能过剩,却依然稀缺;都说价格偏高,却依然涨声一片。有业内人士认为,2017年上半年,由于享受白酒消费升级红利、自身产品梳理、渠道拓展以及价格上调,所以五粮液利润大幅增长。从市场层面看,经过一年半左右的调整,五粮液市场价已突破900元大关,969元/瓶的价格已在商超等渠道执行,终端、一批等价格上涨,且市场处于缺货状态,迈入了量价齐升的阶段。或许,还是一定的稀缺性帮助了品牌白酒,市场供给总显得有点不足。或许,中国人的饮酒习惯帮了白酒产业的大忙,前些年从媒体到专家,那么卖力气推广葡萄酒,现如今,干红干白葡萄酒市场确实扩大了,但是白酒市场也未见太大萎缩,而高档宴请还是名贵白酒当家。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

  乳品企业补贴下降业绩跌应加大市场配置资源力度

  据媒体报道,三元股份在8月26日公布了2017年中报,公司1-6月实现营业收入30.89亿元,同比增长8.36%,但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却只有3453.19万元,比上年同期下跌77.57%。特别是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63亿元,三元股份去年上半年这一数据为2.01亿元。根据中报披露的数据,三元股份最主要的子公司——河北三元食品有限公司(简称“河北三元”),上半年净利润为-3744万元,比去年同期大幅减少了1.61亿元。在去年中报中,三元股份披露公司当期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53亿元,同比增长202%,主要原因是子公司河北三元收到河北省乳粉企业发展补贴资金1亿元,增加了公司2016年上半年度利润。而今年由于并没有该补贴,直接导致河北三元净利润告负。

  回顾之前的财务数据,不得不说:政府补贴已经成为决定三元股份盈利的关键因素。但是,食品饮品类企业,多数涉及民生的基本需求,盈利状况固然重要,但似乎不应该是唯一考核。但是,持续大金额的补贴,似乎也有违市场公平竞争原则,也是对其他生产商的不公。怎么办?由于食品饮品原料多涉及农业和畜牧业,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大,完全用市场法则可能也不是好的选项。但是,可不可以逐渐加大市场化资源配置的力度?比如商业保险,可不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再比如,可以加大补贴考核前的“对比性”验证:同类企业、同行业企业的经营状况,究竟如何?国内外同类企业,差别究竟有多大?另外,也要考虑到自然条件的具体情况,如遇自然灾害,当然可以考虑多给补贴,但常年或丰年,则要少给甚至不给。还是那句话:企业的天职是赢利。如果长期不能赚钱,就对不起企业这两个字。


(责任编辑: 关婧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