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ST中搜强制转协议考问做市商制

2017年08月28日 08:46    来源: 长江商报    

  长江商报消息挂牌4年半亏损超6亿,做市券商“相约”退出不足两家

  □本报记者 黄聪

  新三板或许像所有的资本市场一样“嫌贫爱富”,有“互联网第一股”之称的中搜网络(430339.OC)因为业绩不佳遭到券商抛弃。

  长江商报记者统计显示,中搜网络(现简称“ST中搜”)2013年挂牌至今,每年的净利润分别为-1.42亿元、-1.29亿元、-1.23亿元和-1.83亿元,而今年上半年继续亏损2541.18万元。这也就意味着,中搜网络近4年半的时间里,共计亏损超6亿元。

  尽管中搜网络今年上半年净利润亏损缩小,但并未“打动”做市券商。股转系统公告称,因提供做市报价服务的做市商不足两家,自8月24日起强制变更为协议转让方式。

  中搜网络转为协议实际上是做市企业的一个缩影。今年8月25日,正好是促进新三板市场流动性的做市转让方式落地满三年,然而却遭遇了做市企业减少的尴尬。

  8月25日,长期从事新三板研究的业内人士陈文博向长江商报记者表示,新三板企业IPO数量猛增,而做市商无法避免企业存在“三类股东”问题,这也是不少企业退出的重要原因。 “而且最好的企业去IPO无法‘掐尖’,差的企业又看不上,做市商制陷入高不成低不就的境地。”

  业绩数据向好,上半年亏损缩小

  停牌长达一年,复牌股价狂跌,券商集体退出,有“新三板互联网第一股”之称的中搜网络(现简称“ST中搜”)似乎陷入窘境。

  7月10日,中搜网络在停牌近一年后复牌遭遇下跌。7月14日,中搜网络复牌后第四天,股价报收于1.01元,跌幅达55.51%,市值惨遭腰斩,由复牌前的2.56亿元缩水至1.13亿元。此后,中搜网络股价更是一路向下,截至8月25日跌至0.89元。

  公开资料显示,中搜网络于2013年11月8日在新三板挂牌,以做市方式转让,公司主要有面向企业客户的B端“中搜移动云平台”产品和生态系统服务,面向个人用户的C端“中搜搜悦”APP服务。

  值得注意的是,中搜网络在挂牌新三板之前,业绩呈现出螺旋上升状态,始终处于盈利之中。然而,长江商报记者在查询公司近几年年报时发现,中搜网络挂牌新三板当年开始,连年亏损超亿元。数据显示,中搜网络自2013年挂牌至2016年,每年的净利润分别为-1.42亿元、-1.29亿元、-1.23亿元和-1.83亿元。

  8月23日晚间,中搜网络发布2017年半年报,因B端业务成效体现,公司2017年上半年实现营收4956.72万元,同比增长47.67%,净利润从去年同期亏损9407万元缩小至亏损2541.18万元。

  这也就意味着,中搜网络近4年半的时间里,共计亏损超6亿元。不过,中搜网络表示,净利润亏损缩小,而且营业收入显著增长,主要是基于云悦产品经过培育之后开始进入回报期,开始实现营收。

  此外,记者还发现,中搜网络的现金流也得以改善,今年上半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8845万元。

  中搜网络表示,主要原因在于云悦产品经过上年的培养后,2017年上半年增长较快,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同比增加2368万元。同时,通过减员增效,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比上年同期减少2415万元。此外,在控制成本方面,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比上年同期减少1164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中搜网络在研发上依然保持了较大投入。上半年公司研发支出1072万元,占同期营业收入的21.64%。根据半年报,中搜网络将继续在云计算与“互联网+”领域发力,同时在云计算领域多条业务线布局。

  仅剩一家做市商遭强制转协议

  尽管业绩转好,但因为连年亏损,中搜网络的财务报告被审计机构出具了带强调事项段的审计报告。

  数据显示,中搜网络2014年度、2015年度及2016年度连续3年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负数。截至2016年12月31日,中搜网络累计未分配利润为-4.88亿元。

  中搜网络审计机构认为,近3年公司主要在打造移动互联网生态系统,技术积累和生态优势尚未释放,同时持续大额的投入导致公司经营性现金流量均为负数,资金周转困难,财务状况尚未得到改善。审计机构认为中搜网络持续经营能力存在不确定性。

  根据股转系统有关规定,中搜网络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经审计的期末净资产为负值,公司股票转让将被实施风险警示,股票简称前将加注“ST”标识。

  2017年6月30日起,中搜网络股票简称变更为“ST中搜”。同时,其主办券商中信建设证券提醒投资者注意公司存在资不抵债的情况,应注意投资风险。

  长江商报记者查询发现,中搜网络2016年年报中,资产总计1.82亿元,负债总计2.24亿元,资产负债率(母公司)75.59%,资产负债率(合并)122.59%。

  对于目前公司所面临的各种挑战和质疑,中搜网络董事长陈沛表示,笃定看好中搜移动生态这条路以及它未来将会释放出的产业价值。希望投资者能够相互信任、相互理解,与中搜的移动生态一起成长并最终在“互联网+”的大时代中实现共赢。

  然而,陈沛的信心满满并未“打动”券商。

  8月23日,股转系统公告称,因提供做市报价服务的做市商不足两家,自2017年7月13日起,中搜网络暂停转让,截至本公告发布之日,暂停期满30个转让日。鉴于暂停期间为该公司股票提供做市报价服务的做市商未恢复为两家以上,且该公司未提出股票转让方式变更申请,根相关规定,自2017年8月24 日起,中搜网络股票强制变更为协议转让方式。

  中搜网络的做市商一度包括国信证券、中泰证券、联讯证券、安信证券、中信建投证券、东方证券、恒投证券、东北证券、天风证券、中信证券。随着股价的不断下移,曾经参与做市的券商也纷纷退出中搜网络。截至目前,中搜网络仅剩下联讯证券一家做市商。

  做市企业比例两年下滑10个百分点

  中搜网络业绩转好,但仍然遭到做市券商“抛弃”,有市场人士将其归因为对做市企业的“不看好”,而这也正是对新三板做市商制度的考验。

  8月25日,曾促进新三板市场流动性的做市转让方式落地满三年。有市场人士认为,做市业务是中国境内证券市场的一项全新尝试,也是资本市场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一项制度创新。自新三板市场诞生以后,做市转让、协议转让、竞价转让被确定为市场的三大转让方式。

  然而,三年来新三板做市商制度经历了从万众期待到争议颇多,再到逐步冷淡的过程。

  数据显示,2017年以来,已有250家左右挂牌企业将转让方式由做市转让变更为协议转让,而同期新增的做市企业仅有约百家。在挂牌企业总量不断扩容的情况下,做市股票数量不升反降。

  从做市转让股票占比的历史数据来看,做市转让股票的比例,从做市商制度推行初期的5%左右,一路上行至2015年9月份的24%。随后这一比例遇到瓶颈,并于2016年3月份开始一路下滑。到了2017年,每月平均退出数量为200案,最高的为6月,达到242例。

  截至8月25日,做市企业仅有1490家,占新三板企业总量的12.87%,但仅有92家做市商。

  不仅如此,2017年以来,做市股的成交额占整个市场成交额的比例出现了下降,截至8月中旬的数据约为四成。

  “退出的原因很多。”一家做市券商工作人员对长江商报记者直言:“最重要的是对企业未来的盈利前景存疑,或企业发生了一些让做市商不愿接受的事情,导致做市商最终选择退出。再就是企业正在IPO。”

  长期从事新三板研究的业内人士陈文博向长江商报记者介绍,做市业务起步阶段,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挂牌公司股票流动性、完善了市场的定价功能,但当前做市业务面临做市商数量不足、缺乏竞争性报价因素等诸多问题,导致做市券商有选择性地向资源较好的企业集中。

  陈文博建议,监管部门需加速完善私募做市制度,实现做市商的多样化,从而改善整个新三板自上而下的流动性。


(责任编辑: 华青剑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