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翼龙贷风波”折射农村金融风控之痛

2017年08月21日 08:46    来源: 国际金融报    

  翼龙贷债转风波,已经持续近半个月了。

  继投资人爆料翼龙贷累计接近800个标的难以转让之后,又有媒体报道翼龙贷在新手标中也出现了逾期项目。

  转让债转标的是平台提升流动性的一大工具,如果债转标的“居高不下”,则意味着平台流动性欠缺,很可能失去一部分注重流动性的投资者。

  而新手标是P2P平台的常规配置,目的吸引用户体验投资流程,并增强用户的使用黏性。新手标体验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平台好不容易拉来的新用户,会不会留下来继续投。因此,新手标的项目质量都较好。若在新手标中出现逾期,可能意味着平台整体项目质量欠缺。

  作为全国最大的“三农”P2P平台,翼龙贷一直专注于农村金融。此次债转风波究竟是受制于相关监管的影响,还是农村金融后劲不力呢?

  风波不断

  翼龙贷的债转风波始于8月初。

  8月7日,有媒体报道称,翼龙贷上债权转让成灾,每天有超过50页的转让债权,实际上根本无法实现债权转让。累计待转让的债权标的已经接近800个。

  另据媒体报道统计,截至8月13日,翼龙贷债权转让专区的私人转让标的24个,芝麻转让标的477个,累计标的依然超过500个。

  8月18日,《国际金融报》记者登陆翼龙贷官网债权转让区发现,目前网页已经不再显示转让项目的具体数量,此举被不少投资人诟病“此地无银三百两”。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与翼龙贷理财端的人气下跌不无关系。据其官网信息披露页面,与2016年下半年相比,翼龙贷2017年上半年出借人数出现一定程度的下跌。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在翼龙贷深陷债转危机的同时,又被发现新手标中也存在逾期项目。有媒体报道称,在翼龙贷8月14日发布的“新手专享876期”中,仅第一页就存在两个逾期项目,逾期金额分别为900元和7500元。

  不过,根据翼龙贷向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报送的平台运营信息,截至今年5月底、6月底、7月底,平台逾期金额与项目逾期率都为零。其中,截至7月31日,平台融资人总数为260059人,投资人总数为386262人,待偿金额为1378515.15万元。

  对此,某网贷平台前运营人员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平台的新手标通常收益率较高,期限也较短,都是“优中选优”的项目,“先把用户吸引过来再说”,如果出现了逾期的项目,那么基本可以体现项目质量一般。

  人气不足

  针对翼龙贷债权转让成灾的现象,投资者之间也出现了不一样的观点。

  《国际金融报》记者了解到,有投资者认为该现象正常,因为“得有投资人来接才能转让出去”。但是今年以来,网贷行业投资人与借款人人数此消彼长,活跃投资人数稳中有跌,而活跃借款人数一直保持上升态势。今年7月,网贷行业首次出现单月借款人数超过投资人数的现象。

  零壹智库发布的7月份网贷行业月度报告显示,7月网贷行业活跃借款人数达到466万人左右,环比增长5.2%,投资人数453万人左右,环比减少1.0%。

  上述报告分析,整个网贷行业来看,2017年上半年,由于大量平台加速开发小额资产,交易规模同比大幅增长的同时,借款人数量增长到645万,已经超过2016年全年活跃借款人;投资人则有830万,约为2016年全年的90.1%。

  报告指出,特别是2017年3月开始,随着各大平台陆续对接大量小额信贷资产,借款人数量呈现迅猛增长,最终导致了单月借款人数超过投资人数的现象。

  事实上,投资人人气下跌在翼龙贷理财端上也表现得比较明显。据其官网信息披露页面显示,与2016年下半年相比,翼龙贷2017年上半年出借人数出现一定程度的下跌。

  另外,债权转让规则较为严格也是导致流动性不足的一个原因。有投资人表示,债权标的转让困难的原因是“平台为转让标设定的预期利率不占优,但又没有折价转让功能,投资者不能按市场情况自由设定转让价格”。还有投资人表示,翼龙贷上单个债权只能一次性转让,不能进行拆分转让。

  事实上,最近一段时间关于平台债转业务究竟如何开展引发了不少争议。此前,广东省金融办传出禁止所有个人债权转让的规定。8月初,广东互金协会下发的《关于规范我会广东省(不含深圳)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会员单位出借人之间债权转让业务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对会员单位出借人之间的债转业务予以规范。

  根据《征求意见稿》规定,债权持有人可申请将符合条件的单个债权在平台转让,不得将债权打包进行转让;债权持有人应一次性将债权转让给债权受让人,债权受让人数需与债权持有人数相同。

  风控之难

  翼龙贷所遭遇的风波,或许折射了目前农村金融风控的操作难度,即在缺乏征信数据的情况下,如何筛选出合格借款人。

  打开翼龙贷官网,可以看到大多数借款人来自农村及三四线城镇,而且借款用途也十分接地气,包括购买种子、鸡苗等生产物资,或是扩大经营规模。

  根据中国社科院2016年发布的《“三农”互联网金融蓝皮书》,自2014年起,我国“三农”金融缺口超过3万亿元。而在学生、白领等人群被逐渐攻陷的情况下,农村金融的市场潜力依然巨大。

  但农村金融也是一块难啃的骨头。其中,最大的问题在于征信数据缺失。沐金农创始人王曾认为,农村企业和农户贷款难很大程度上掣肘于不完善的征信体系,对信贷和金融交易而言,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这意味着,互联网金融公司所擅长的大数据征信,在面对农村金融业务时,不那么好使了。反而一些传统的、更接地气的征信方式行之有效。

  山水普惠CEO张翼认为,传统的种养殖客户,长期生活在一种非正式、非标准化的环境下,因此传统金融机构没有严苛的标准可以去衡量他们的收入,但这并不代表此类用户的信用状况不好。

  重庆海尔小额贷款有限公司总经理汪传国此前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农村金融需要对交易场景进行控制,确保每个环节都有风控手段,“要么控制现金流,要么控制物流或者是信息流”。

  “比如养猪户需要买饲料,那我把饲料钱直接打给饲料公司,而不会直接把现金交给农民。等到猪卖掉后优先偿还借款,剩余的钱再打给农民。”汪传国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

  宁夏贷CEO王治强认为,短期内,农村金融的风控,恐怕只能如此之重,早期这些传统的玩法,反而更有优势。


(责任编辑: 马欣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