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光威复材数千万元薪酬未支付 多项财务数据存疑

2017年08月16日 16:35    来源: 环球网    

  威海光威复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专业从事碳纤维、碳纤维织物、碳纤维预浸料、碳纤维复合材料制品及碳纤维核心生产设备的研发、生产与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拥有碳纤维行业全产业链布局,该公司已于7月27日通过了证监会发审委的审核,但同时也被监管部门追问公司设立是否存在程序瑕疵等问题。

  在招股说明书中,光威复材称自己的主营产品碳纤维材料“是在国防军工及民用领域均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是发展国防军工与国民经济的重要战略物资”,但是单从财务数据表现来看,却并非如该公司所述的这样乐观。光威复材2016年实现销售收入6.33亿元,同比2015年的5.43亿元增长了16.64%,但是同年利润总额却仅同比增长了5.38%、增幅较营业收入低。同时,根据招股书披露,光威复材2016年的主营产品产能利用水平并不高,其中碳纤维产能利用率仅为为58.78%,也即有4成以上的产品产能处于闲置状态;同时,该产品的产销率也并不高、仅为73.24%,待售产品积压现象较严重。

  而根据招股书披露,本次光威复材上市还计划募集资金投资47028.13万元用于“军民融合高强度碳纤维高效制备技术产业化项目”,该项目预计达产后将形成2000吨的碳纤维年生产能力,这相当于该公司目前的碳纤维年产能(327吨)的6倍。但是如前文所述,光威复材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在于产能过剩,在此基础上该公司仍然抛出了一份产能扩张达6倍的投资计划,这就非常令人担忧公司是否具备足够的销售能力,来消化如此大的新增产能?换言之,当这个总投资计划将近5亿元的项目落地达产后,是否会给该公司带来更加严重的产能闲置?

  光威复材披露的其他经营和财务数据当中,也存在很多疑点,非常值得关注。

  前后矛盾的采购金额

  根据相关信息披露,光威复材分别于2015年11月和2017年6月发布过两版招股说明书,均包含2014年度的财务及经营数据,但是对比这前后两次信息披露内容,其中却存在很大矛盾。

  光威复材在其发布的2015版招股书中披露,2014年向第一大供应商“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威海供电公司”采购电力4547.38万元,占同年采购总额的比重为23%,但是该公司在最新发布的2017版招股书中则披露,2014年向该供应商采购电力金额仅为3886.65万元,与此前披露的电力采购金额相比少了将近7百万元。

  客观上,光威复材在2014年应交给威海供电局的电费,只可能有一个正确的数字,这也就意味着该公司前后两次披露的2014年度电力采购金额当中,至少有一个数据虚假披露。

  还不止是威海供电局这一个供应商的采购金额,在光威复材前后披露的两版招股说明书中,其他主要供应商的采购额也存在类似差异,只不过是差异额正负方向并不相同,但无法改变这两版信息披露数据当中,至少有一个版本存在重大差错的事实。

  更何况,光威复材在前后两版招股书披露的2014年向“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威海供电公司”采购电力金额存在明显差异,但同时披露的占同年采购总额的比重却一致,均为23%,这就对应着该公司在两版招股书认定的2014年度采购总额也存在差异,且相差多达近4千万元。

  在正常的会计核算逻辑下,如果光威复材针对2014年度采购总额的认定发生了变化,就应当随之导致该公司与采购行为相关的财务数据也发生变动。然而事实上,光威复材在前后两版招股书中披露的2014年度“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科目发生额,以及年末应付账款余额等财务数据仍然也完全一致,这违背了正常的财务核算原理。

  违背常识的人力成本

  根据招股书披露的数据显示,光威复材2014年到2016年的员工薪酬总额分别为6147.02万元、7602.84万元和8788.31万元,这还没有算上由企业承担的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等其他人力成本,若考虑到该公司在符合《劳动法》的规定基础上、为员工缴纳的社会保险费等,则该公司实际需要支出的人力成本金额,将较员工薪酬总额更高。

  但事实上,从该公司披露的财务数据来看,2014年到2016年现金流量表中的“支付给职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科目实际支出金额则分别为5339.57万元、6328.04万元和7114.7万元,均明显低于同期员工薪酬总额,累计较最近三年的员工薪酬总额少了3755.86万元。而同期该公司资产负债表中的“应付职工薪酬”科目余额仅净增加了不足4百万元,完全不足以解释该公司员工薪酬总额与实际支付人力成本资金之间的巨大差额。

  也即光威复材在招股说明书中披露的数千万元人力成本,并未实际支付,那么这笔成本费用又流向了哪里?

  离奇消失的产成品

  此外,根据招股说明书披露,光威复材2016年的各项产品产销率均不足100%,其中碳纤维为73.24%、炭纤维织物为67.49%、碳纤维浸料和预浸料为83.85%和83.81%、制品碳梁为70.39%,产量均远超过了同年销量,净增加的产成品存货大致相当于对外销售数量3成以上份额。结合该公司2016年结转的主营业务成本金额2.47亿元计算,则该公司新增的产成品存货将不会少于7千万元,这应当体现在该公司的产成品存货当中.

  但是与此同时,根据招股书披露的存货数据显示,光威复材2016年末的库存商品科目余额仅为9075.88万元,较2015年末的5711.76万元仅净增加了3千余万元,这与前文通过该公司所披露的产销数据测算出的产成品存货增加金额偏差巨大,也即有价值大约4千万元的产成品存货本应当体现在该公司的存货数据当中,而事实上却并没有,令人怀疑光威复材是否虚报了实际产量数据。            


(责任编辑: 马先震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