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你的理财资金投去哪里了?

2017年07月27日 20:28    来源: 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7月27日电题:你的理财资金投去哪里了?

  新华社记者吴雨

  当下,人们对财富保值增值的需求日益增长,银行理财成为不少投资者首选。但不少人对理财产品的理解停留在“高息揽储”,对理财资金的去向和风险知之甚少。你的理财资金到底投去哪里了?又该如何判断其中蕴藏的风险?

  银行理财资金投向哪里?

  银监会统计数据显示,4月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理财规模一度超过30万亿元。这些资金投向哪里了?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日前发布的报告显示,银行理财产品资金在市场中占绝对主导地位,其中有超过70%的资金投向了实体经济。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殷剑峰表示,银行财富管理业务通过投资债券、债权、股权等资产降低社会融资成本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并在“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国家战略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随着资管业务的迅速发展,仍有部分银行理财资金借助打新股、融资融券、定增配股等方式涌入股市,还有一些资金进入了房地产行业、产能过剩行业、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等,影响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推高地方财政风险。

  殷剑峰介绍,流动性工具、债券市场和非标资产成为银行理财资金投资的三大方向。以2016年数据为例,三者的投资规模之和占银行理财资金总体规模的90%以上。

  增长背后风险几何?

  近年来,在我国资管业务加速增长的影响下,我国金融业发展驶入快车道。自2005年以来,我国金融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持续上升,二季度比重为8.13%,已经超过美国和日本的比重。

  中信证券董事总经理高占军表示,金融资产总量大,各金融领域之间盘根错节,资管领域滋生的金融乱象不容忽视,杠杆叠加、资金池业务、多层嵌套、违规投资非标资产等问题令人担忧。大量资金进入金融体系“空转”,虽然提高了我国经济的金融化程度,却也面临不少风险。

  专家表示,由于不同类型资管机构面临松紧不同的监管政策,受到严格监管的资管机构会“借道”监管宽松的机构,层层嵌套、变相突破业务限制,大幅提高了资管产品、机构之间风险的关联性和传染性,也使资管业务逐渐成为信用体系扩张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李扬表示,一些资产管理业务在成立之初便与影子银行关联密切,其主要动力和目的是监管套利,并不断推高利率水平、增加流通费用和交易成本,有意无意地引导金融“脱实向虚”,对经济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

  “2016年我国金融部门的内部融资规模已超90万亿元,在全社会融资规模中的占比达1/3;而同期实体经济债务融资中,银行信贷的比重已不足60%。”殷剑峰认为,这反映出我国金融业脱实向虚的现状。

  强监管下银行理财去向何方?

  针对资管市场出现的问题,监管部门不断对制度框架进行补充完善。今年一季度起,表外理财产品业务纳入央行宏观审慎评估框架(MPA);银监会发布多个文件,加强规范理财产品发行和销售;证监会明确要求,证券基金管理机构“不得存在让渡管理责任的通道业务”。

  在此背景下,从一季度开始,银行理财资金规模增速明显下滑,大量表外融资回归表内。到5月末,银行业金融机构理财产品规模为28.4万亿元,较4月末30万亿元规模下降1.6万亿元。

  “全球经济面临诸多变局,国内经济金融挑战不容低估,这增加了银行财富管理的不确定性,要求银行在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中找准定位。”浙商银行行长刘晓春表示,在强监管背景下,高安全性是银行区别于其他财富管理机构的主要特征之一。银行的财富管理业务应以满足个人客户资产保值、安全、传承为主,投资增值为辅。

  有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高净值人群追求高风险、高收益的占比显著下降,从2009年的20%下降到2016年的5%,而偏好低风险投资的比例则从15%上升到30%。

  业内人士认为,在合法、合规、安全要求下,一些银行个人客户财富管理将发生明显变化,从小众转向大众,越来越多的银行将面向中等收入群体推出低风险、保值性金融服务方案。


(责任编辑: 向婷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