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细数私募江湖这十年

2017年07月25日 09:22    来源: 时代周报    

  弹指一挥间,2007年大牛市催生的第一波“奔私”浪潮已经过去十年。私募江湖,“剩者为王”。第一批“奔私”的明星私募中,既有规模不断扩大、长期处在百亿私募行列的星石投资等机构,也有在今年白马蓝筹当道的行情中王者归来、业绩亮眼的淡水泉等价值派私募。同时,十年大浪也曾将隆圣投资等“公奔私”明星淹没,使民森投资的绝对收益之路变得坎坷,将新价值投资等“别具一格”的投资模式推上争议风口。

  私募基金起源于美国。1976年,华尔街著名投资银行贝尔斯登的三名投资银行家合伙成立了一家投资公司KKR。国外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已经成为仅次于银行贷款和IPO的重要融资手段。我国最早的阳光私募基金是2004年赵丹阳与深国投合作成立的,已成为我国证券市场一支重要力量。

  虽然说私募基金是我国现代金融体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和组成部分,但我国私募行业,更像是金庸先生笔下的“武侠江湖”,而2007年大牛市催生的第一波“奔私”的公募明星经理们也被视为“公募叛逃者”,并由此形成各个门派,搅动私募江湖。

  私募是一个门槛很低的行业,相当长时间内处于法律的边缘地带。有数据显示,今年满“十周岁”的私募机构中,仅仅有星石投资、朱雀投资、淡水泉投资和新价值投资4家机构位列其中。虽说大浪淘沙,也由此可见这十年经历了怎样的风雨。

  今天的私募江湖,强者恒强,只有极少数所谓“价值投资”的私募机构能给投资者带来“酒和肉”,追随者众。截至2017年6月底,全国百亿级私募证券管理人共26家,主要分布于北京、上海、深圳地区。这26家百亿级私募虽然仅占私募证券管理人数量的0.33%,但总规模达到5035亿,占证券类私募总规模的22.08%。

  但“价值投资”并不总是意味着“价值”,投资者因为信息不对称往往难以识别,从长期看不利于我国私募市场持续发展。就像掌门人的所谓“功力”,有时候或许只是一个假象。徐翔也长期号称“价值投资”,结果案发才发现更多是“内幕交易”,最终锒铛入狱。即便信息披露非常充分的美国市场,股票也是高风险投资。

  现代金融体系最大的特征就是,承认投资(甚至允许投机)存在风险,但前提是要有透明的参与机制、清晰的风险控制机制,以及严格监管制度。有人认为,类似私募这样几近投机的行为本来就有很大风险,投资者为其“风险偏好”买单理所应当,但私募不能是一个“黑箱”,令投资者近乎于赌博或“博傻”。从经济学来讲,赌博视为“为了一个不确定的结果下注”(事实上我国当前的私募很大程度上符合这个定义),是为了享受冒险的乐趣而承担风险,而投资(也包括投机)则是为了风险溢价承担风险。也就是说,私募同样需要设置风险厌恶的一系列监管机制。

  日前,乐视事件爆出私募基金大面积“触礁”,这也是在发出警示,我国二级市场还不成熟,“剩者为王”还远未到笑谈“封侯事”的时候。没有一个包括成熟二级市场在内的完善资本市场,私募的“绿林好汉”们难言是最终的“剩者”,面临的依然是一个不确定的明天。同时,已经步入“幼学之年”的私募,是该学习一些江湖规矩了。


(责任编辑: 徐家昕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