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中原银行公开发售比例不足四成

2017年07月25日 07:11    来源: 证券日报    

  ■本报记者 吕 东

  物以稀为贵,反之亦然。供需快速转变的地方银行H股IPO之旅,在经历了受追捧、受欢迎、较为平稳之后,终于陷入“遭冷对”的局面。

  日前,河南省级商业银行中原银行在港上市,虽然其H股上市之路相对容易用时较短,但港股市场目前对于银行的低迷态度,同样让其陷入了申购不足的窘境。继此前广州农商行在港公开发售认购不足后,中原银行的H股发售步其后尘,且认购比例更是下降到不足四成。

  H股上市银行再添新军

  中原银行快速IPO

  7月19日,中原银行在港交所挂牌交易,至此,在港上市的地方银行数量已增至12家。此次中原银行发售价为每股2.45港元,共发行H股33亿股,除香港公开发售的3.3亿股外其余均为国际发售,共募资约71.15亿港元。截至2016年年末,中原银行总资产4430亿元,去年该行实现净利润33.6亿元,同比增长10.34%。

  近年来,激烈的市场竞争,让全国各地的众多规模较小城商行压力愈发凸显,通过合并多家城商行以组建省级商业银行,这对于打破省内地域限制,发挥银行规模效益助力良多。正因如此,近年来全国各地众多的省级商业银行纷纷成立、遍地开花。中原银行组建之时,虽然河南拥有全国数量最多的城商行,但实力普遍较弱。仅凭各自的实力单打独斗,显然力不从心。2014年年末,由许昌银行和开封、安阳、鹤壁、新乡、濮阳、漯河、三门峡、南阳、商丘、信阳、周口和驻马店等共计13家城市商业银行合并重组的中原银行正式成立。

  在中原银行设立之初,就有声音认为,参与组建的各地城商行资产良莠不齐、发展程度不同及股东人数等问题,将会是中原银行未来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随着中原银行在港上市,从披露数据看,中原银行未来在股权结构的稳定以及不良资产处置上可能仍需要解决不少问题。

  由于从13家城商行合并设立而来,中原银行股权较为分散,并没有控股股东。在港发售前该行第一大股东为河南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占比为9.02%,而该行前三大股东持股总和还不到30%。中原银行共有557家非自然人股东和9324名自然人股东,分别持有约95.45%和4.55%的股份。此外,由于该行从13家城市商业银行继承质量良莠不齐的资产及客户,该行的不良贷款率三年来也一直居高不下。截至2014年年末、2015年年末、2016年年末,中原银行不良贷款率分别为1.92%、1.95%、1.86%。

  在港发售遇冷

  港股认购不足或成常态

  作为一家2014年年末才成立的银行,从挂牌开业到实现IPO,中原银行仅用了两年半的时间,可谓顺风顺水。然而,正如去年以来大多数赶赴H股上市的银行一样,尽管在港上市的筹备时间相对较短,更为便于达成IPO,但港股市场对于内地城商行、农商行的估值并不高。

  尽管中原银行确定的发行价2.45港元/股,已接近其招股区间下限,但仍然出现了在港公开发售股份认购不足的情况,认购比率不足四成。中原银行公告显示,其共接获1285份根据香港公开发售提出的有效申请,认购合共1.2749亿股香港发售股份,相当于香港公开发售初步可供认购的3.3亿股香港发售股份的39%。由于在港公开发售认购不足,中原银行只能将在港未获认购部分重新分配至国际配售,最终该行国际发售项下的H股数目增至31.72亿股,占全球发售中发售股份总数约96.14%。

  目前,H股上市的银行数量已达23家,其中地方银行数量达到12家,占比超过五成。随着地方银行上市数量的增多,港股市场对于这类银行的投资热情则日趋冷淡,最初地方银行H股公开发售受追捧的场景已逐渐远去,一年多时间以来,中小银行公开发售发行认购不足的情况屡见不鲜,在港股市场上的估值也是持续低迷。

  今年年初上市的吉林九台农商行虽然公开发售获得超额认购,但其香港公开发售部分共收到418份有效申请,相当于公开发售下初步可供认购总数6600万股香港发售股份约1.09倍,也就是获得0.09倍的超额认购。而另一家刚刚完成H股上市的广州农商行也将未获认购的香港公开发售的6541.8万股重新分配至国际发售。

  业内人士近日指出,随着地方银行在港上市数量的不断增多,不再稀缺且资产质量一般的情况,可能让地方银行在港公开发售不足成为常态。此外,目前赴港上市的城商行、农商行普遍面临估值偏低的压力,破发更是比比皆是。H股上市或许能让这些银行快速实现IPO,但与A股上市银行相对比,其估值情况可谓差距明显。也正因如此,较早实现H股上市的地方银行大多已提交A股上市的相关议案。


(责任编辑: 华青剑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