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19家基金公司8亿元自购旗下新基金

2017年07月17日 07:35    来源: 证券日报    

  ■本报见习记者 王明山

  今年以来A股市场动荡不断,刺激着“兜底式增持”现象时有出现。而对于基金公司来说,自购新发行基金,选择与投资者共同承担风险以提高投资者信心,也成为众多基金公司共同的选择。

  《证券日报》基金新闻部记者根据Wind资讯统计,截止到7月14日,排除发起式基金之外,今年以来共有19家基金公司申购自家基金24次,累计自购金额达到8.08亿元。而基金公司这8.08亿元自购资金无一例外地集中在了新基金上面,其中,华富天盈B、工银瑞信瑞利、国投瑞银瑞泰定增、招商沪港深科技创新这4只新基金的自购金额均达到1亿元。

  基金公司自购“独爱”新基金

  记者根据Wind资讯统计,截止到7月14日,在排除发起式基金外,今年以来共有23只基金被自购24次,同比去年的15次增加了60%,今年以来累计自购金额达到8.08亿元,同比去年的10.04亿元减少了19.52%,可见今年以来的基金自购相比去年同期更加分散。23只基金的年内平均收益率为1.2%,低于同期沪指涨幅2.6个百分点。

  记者根据Wind资讯数据统计,截止到7月14日,今年还有15家基金公司旗下21只发起式基金成立,相比去年同期的19只略有增加;这21只发起式基金合计自购金额为2亿元,相比去年同期的1.8亿元也略有提高。

  而记者发现,包括21只发起式基金,今年被自购的这44只基金无一例外的都是今年发行的新基金。从基金类型角度来看,排除发起式基金外,年内被自购的23只基金中有12只偏股混合型基金,占比52.17%;另外,还有2只偏债混合型基金、5只货币市场型基金、4只中长期纯债型基金。

  光大多策略智选基金成为年内唯一被自购2次的基金。记者发现,光大保德信基金分别于5月10日、5月11日申购该基金3999.9万元、1000.04万元,为该基金的发行助力。该基金于今年5月16日正式成立,首次募集规模为2.33亿元,其中两次自购贡献了21.46%。而该基金成立以来的业绩表现也没有让人失望,截止到7月14日,该基金斩获了4.29%的收益率。

  从基金公司角度来看,工银瑞信基金总共掏出1.3亿元用于基金自购,成为年内自购金额最大的基金公司,这1.3亿元的自购资金被分开用在了两只债券型基金上;华富基金的自购金额也达到1.1亿元,全部用于华富天盈B这只货币市场型基金的发行上;另外,国投瑞信基金、招商基金也分别有超过1亿元的自购资金,全部用于各基金公司旗下单只偏股混合型基金的发行上。

  4只基金均被自购1亿元

  基金公司自购单只基金的资金集中在1000万元与5000万元之间,而有4家基金公司对旗下单只基金的自购高达到1亿元。其中,华富基金投资旗下华富天盈B,工银瑞信基金投资旗下工银瑞信瑞利,国投瑞银基金投资旗下国投瑞银瑞泰定增,招商基金投资旗下招商沪港深科技创新的资金均达到1亿元。

  这4只新成立的基金究竟有着怎样特别的吸引力,能让自家公司出资“下血本”呢?

  华富天盈B是华富基金新发行的一只货币市场型基金,华富基金在2月24日申购该基金1.1亿元,该基金于2017年3月3日正式成立。该基金的投资策略为:在保持组合高度流动性的前提下,结合对国内外宏观经济运行、金融市场运行、资金流动格局、货币市场收益率曲线形态等各方面的分析,合理安排组合期限结构,积极选择投资工具,采取主动性的投资策略和精细化的操作手法,发现和捕捉市场的机会,实现基金的投资目标。

  工银瑞信瑞利是一只长期纯债型基金,于2017年5月24日正式成立,截止到7月14日,成立以来收益0.4%。工银瑞信在今年5月19日申购该基金1亿元,助力该基金发行,该基金在成立时的份额为2.2亿份。工银瑞信瑞利基金的投资理念为:在严控信用风险的基础上,通过买入持有策略以及积极的杠杆策略,力求在基金存续期内获取较为稳定的投资收益。

  国投瑞银瑞泰定增基金成立于2017年1月23日,从上市交易公告书来看,截至2017年2月20日,该基金份额总额达到9.6亿份,但值得注意的是,作为一只定增基金,该基金在2月份上市时交易份额仅为209.61万份。国投瑞银在今年1月17日申购该基金1亿元,但该基金的业绩表现却不尽人意,截止到7月14日,自成立以来收益率为-8.49%,在同类基金中处于较低水平。

  招商沪港深科技创新是招商基金在今年4月26日新发行的一只主动偏股型基金,截止到7月14日,该基金成立以来的收益率达到5.65%。招商基金在今年4月19日,拿出1亿元申购该基金,7天后此基金成立,成立时的发行份额刚好是2亿份,招商基金的这次自购为这只新基金的发行可谓是打下了半壁江山。该基金也有着明确的选股策略:运用“价值为本、成长为重”的投资策略来确定具体选股标准,通过建立统一的价值评估框架,综合考虑上市公司的增长潜力和市场估值水平,寻找具有增长潜力且价格合理或被低估的股票。

  (王明山)


(责任编辑: 蔡情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