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指基QDII排名居首难成遮羞布 交银施罗德权益基金谁能主打?

2017年07月10日 07:03    来源: 证券市场红周刊    

  进入2017年下半场,公募基金上半年的排名也已尘埃落定,当国寿安保和平安大华两家保险系基金公司规模首次突破千亿之时,也有一家银行系基金公司规模回撤至千亿以下,这就是总部位于上海的交银施罗德基金。数据显示,该公司去年年底时的规模约为1029亿元,但截至上半年底规模已经缩水至881亿元,排在了内地基金公司中的第26位。从旗下各类基金的半年成绩单看,权益类基金整体表现惨淡,根据《红周刊》统计,其约有6只基金上半年净值下跌在10%一线,成为继华商、中邮、宝盈之后的第四大输家。

  究其原因,《红周刊》发现交银施罗德基金近期基金经理频频离职,来自wind资讯表明,该公司今年以来先后折损了三员大将:3月31日基金经理章妍离职,6月13日曹文俊离职,6月22日孙超离职。或许是受明星经理流失之痛,交银基金今年实战中选股频频失手,例如公司“抱团”操作的泰胜风能和联明股份都在二级市场遭遇“滑铁卢”。

  “中考”成绩单业绩分化明显

  数据统计表明,2016年四季度,交银施罗德基金规模首次突破千亿大关,而排名也从上一个季度的30位跃进至24位,创下了近几年以来的新高。

  然而潮水迅速退去,今年公司产品规模重回千亿以下。《红周刊》采访获悉,这与公司旗下多只基金出现净赎回密切相关。2016年,银行系基金公司普遍利用股东关系发行多只委外基金来给规模加“杠杆”,从而成为年终规模排名的最大赢家;但今年在金融监管去杠杆的背景下,委外基金的管理新规出炉,存量的委外要满足单一投资者持有基金份额低于50%,因此市场上已有的委外产品纷纷遭遇机构投资者以脚投票,赎回成为主要趋势。

  委外产品由盛转衰固然是主因,但同时权益类基金的难堪人意也是公司的一大败笔。实际上,公司旗下权益类产品占据了相当的比重。wind显示,公司旗下现有混合型基金35只,规模合计约为335.18亿元,同时拥有股票型基金9只,规模合计约为37.70亿元,两者加总,权益类基金的数量占据了绝对优势,同时规模也接近了一半。虽然数量众多,但交银权益如今星光黯淡:曾经的李旭利、莫泰山、郑拓早已成为老资格基民的回忆,而后来的管华雨之流也昙花一现,一直没有哪只权益类基金能够扛起交银的大旗。

  根据《红周刊》的不完全统计,实际上除去qdii外,各类基金前十名中均未见交银系基金身影,权益类基金中则分化明显,其中交银策略回报灵活配置、交银新成长、交银消费新驱动、交银稳健配置等少数几只基金表现尚可,但更多的交银权益类基金则表现乏善可陈,甚至多只交银系基金出现在排行榜的末端。具体说来,截至6月30日,交银先锋上半年净值下跌了13.78%,交银施罗德成长30上半年净值下跌了13.70%,交银数据产业上半年净值下跌了12.65%,交银成长a、h上半年净值分别下跌了10.68%和10.67%,交银科技创新净值下跌了8.48%,交银互联网金融净值下跌了8.05%。

  7月以来,尽管市场出现一定幅度的转暖,但上述交银权益类基金中的绩差者却未见明显起色。以表现最差的交银先锋为例,截至7月5日收盘,该只基金今年以来的最新净值增长率为-12.03%,在504只同类型基金中排在了第494位,位居倒数第十。

  独门重仓股拖累业绩?

  《红周刊》查阅了交银系基金今年的一季报,发现公司权益类基金中表现相对出色者基本踩准了市场的热点,捕捉到了贵州茅台、美的集团等消费白马龙头;但多只交银系排名垫后者或许是受到了所谓独门重仓股的重创。

  根据相关的研究报告,结合基金的一季报和上市公司的一季报分析,交银施罗德基金的独门重仓股包括泰胜风能和联明股份两家公司,其中交银掌控了13.32%流通股的泰胜风能和12.26%流通股的联明股份;查阅两家上市公司的一季报,在泰胜风能的十大流通股股东中,交银先进制造、蓝筹混合、经济新动力3只基金分列第一、第二和第七位,且3只基金均非今年一季度进入该股,首季还在二级市场均增持了该股;类似的增持也发生在联明股份身上,公司旗下的先锋混合和数据产业灵活配置两只基金分列十大流通股股东的前两位。

  但两只股票在二级市场上的走势却着实不佳,根据《红周刊》的测算,截至7月5日,泰胜风能的股价在二级市场上下跌了约16.72%,而联明股份的股价更是大幅下跌了约23.18%。

  其中,联明股份无疑是拖累交银先锋混合的“罪魁祸首”之一。根据交银先锋的一季报,基金经理当季所配的十大重仓股中,迄今只有两只股票的股价出现了上涨,其中仅有一只股票涨幅超过两位数;形成对比的是,在出现下跌的8只股票当中,它们开年迄今的跌幅均达到了两位数,并且5只股票下跌超过了20%,联明股份还不是其中最惨的一只,全信股份开年迄今股价下跌已经超过了30%。

  深层原因人才流失伤筋动骨?

  值得注意的是,这两只基金的现任基金经理是同一个人——芮晨,芮晨的基金经理之旅始于交银基金,迄今其基金经理岗位任职时间仅为两年,而其目前在交银同时管理着3只基金产品;除去上述两只外,其管理的另一只产品为交银数据产业灵活配置。

  不过,根据天天基金网的测算,芮晨管理3只基金的任职回报率均为负值,其中亏损最为严重的自然非交银先锋混合莫属。《红周刊》搜集资料发现,曾有基民对芮晨的业绩提出过质疑,认为其难独立挑起3只基金的基金经理重任。不过,“一拖三”尚不是交银的纪录,公司旗下现有19名基金经理和75只基金产品,如是推算,似乎平均一人管理4只产品比较准确。

  现实的情况是,该公司实操中屡屡刷新着内地基金行业“一拖多”的纪录:其中基金经理于海颖管理着公司9只基金产品,基金经理李娜目前管理交银施罗德旗下12只基金产品,连端清目前管理交银施罗德旗下的14只公募产品。而或许也是某种程度上源于不堪重负,交银近几年所流失的基金经理中,多位都是此前“一拖多”的能手。具体说来,2015年时,“一拖六”基金经理林洪钧选择离职;而今年以来,先是“一拖七”基金经理章妍选择离职,近期“一拖九”基金经理孙超也选择离开。

  《红周刊》了解到,2016年全年,交银旗下未有一名基金经理选择离职,上一次的离职潮还要退回到2015年,当年6位基金经理选择离职,而鉴于当时牛市的整体氛围,彼时离开的人多数选择奔私创业。自此以后,交银着力培养了后李旭利时代的新黄金一代。但好景不长,今年以来离职潮再起,除去章妍和孙超外,2016年金牛基金经理得主曹文俊也在前不久选择离开,而他曾被坊间公认是公司新黄金一代的领军人物。如是背景下,未来或许有更多缺乏经验的“菜鸟”们会被推上该公司的“前台”,成为公司挑大梁的人物!

  交银基金面临的问题林林总总,但危机之中同样暗藏着机会,一旦某只权益类基金能年终问鼎或者跻身三甲,一切或许都会改变,我们拭目以待!


(责任编辑: 康博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