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调查:75%受访者认为车险二次费改利好大公司

2017年06月15日 07:29    来源: 证券日报    

  为了让费改惠及消费者,监管政策改变过去只看综合成本率的做法,转而对费用率水平进行重点监控

  ■本报记者 冷翠华

  车险二次费改的靴子终于落地实施,车险市场将继续发生更深刻的变革。对二次费改以及整治市场乱象政策的影响,市场关注的焦点有两个,一是“穿透法”监管方式将遏制费用战,二是车险市场份额将进一步集中,大公司将从费改中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而由于新政刚刚发布不久,消费者对二次费改的具体影响也尚不十分清楚。

  遏制“跷跷板”效应

  车险二次费改方案有诸多吸引眼球的地方。

  首先,根据车险二次费改方案,在不同保监局辖区,保险公司使用中国保险行业协会机动车商业保险示范条款的,可以按照新的范围拟定自主核保系数和自主渠道系数。例如,在深圳保监局辖区内,自主核保系数调整范围为0.70-1.25,自主渠道系数调整范围为0.70-1.25。“继续下调系数范围已在预期之中,行业对此有较为充分的心理准备。”某财险公司车险部负责人表示。

  而更受业界高度关注的是新政对费用率的严格监管。新规指出:“财产保险公司应建立常态化的商业车险条款费率回溯和修订机制。产品获批使用后,如保险公司车险综合成本率、综合费用率、未决赔款准备金提转差率等指标的实际发生值与报送申请材料时的精算预期值发生重大偏离,财产保险公司应主动对费率方案进行修订并重新报送保监会审批,严格防范商业车险定价风险和经营风险。”

  同时,财产保险公司上述车险指标的实际发生值与精算预期值发生重大偏离时,保险监管部门可责令财产保险公司停止使用存在问题的商业车险产品并修改费率方案。情节严重的,保险监管部门可依法在一定期限内禁止财产保险公司申报新的商业车险条款费率。“指标偏离超过该指标值前三年平均波动幅度(取绝对值计算)的,原则上认为出现重大偏离。”新规指出。

  “这一监管调整弥补了车险首次费改的短板。”一位业内人士分析道。一次费改时,由于仅对综合成本率进行监管,使得赔付率和费用率出现了“跷跷板”效应,前者的下降加剧了后者的上升。

  国信证券相关研报提到一组数据,2016年车险行业综合成本率为99%,与2014年和2015年的100.25%、99.4%基本持平,但从结构上看,2016年车险赔付率和费用率分别为58%、41%,较第一轮商车费改测算的结果分别低7个百分点、高6个百分点。

  “本次费改新提出对费用率以及未决赔款准备金提转差率指标的监管,前者目的在于直接限制渠道端的价格战,后者则降低了保险公司通过调整未决赔款准备金对会计科目进行调整的空间。”该分析人士表示。

  某中型财险公司内部人士对记者称,保险公司的渠道费用以及会计数据的可靠性可能会纳入核心监管指标。与二次费改相伴而来的,是保监会正在征求意见的《关于整治机动车辆保险市场乱象的通知》(下称《征求意见稿》),对拓展车险业务时发生的费用进行“穿透法”监管方式,防止部分公司巧立名目抬高手续费。

  二次费改之后,行业费用率水平有望迎来拐点,在采访中,多数业内人士表达了这样的观点,但也有人指出,监管政策执行的严厉程度将影响最终效果。

  市场集中度更高

  早在二次费改政策正式发布之前,一项市场调查显示,75%的人认为此次改革“对大公司更有利”,这一观点也得到了多位业内人士的印证。

  国信证券相关研报指出,规模偏小的公司更倾向于在渠道费用上高投入。财险行业盈利情况与规模效应紧密相关,龙头财险公司在成本管理、网点布局以及品牌上均具有显著优势。小公司需要在渠道上更大比例的投入以争取客户资源。

  该研报称,根据2016年财险公司的费用率水平,TOP3(人保财险、平安产险和太保产险)、TOP10、TOP11-20、TOP21-30、TOP31-40、TOP41-50的平均费用率分别为:39.0%、42.2%、48.2%、55.8%、56.0%、64.3%。可见,随着保费规模的递减,费用率水平呈现明显上升趋势,其中TOP41-50费用率水平高达64.3%,综合成本率高达125%。

  而由于车险二次费改政策在监管指标的设置上,排除赔付率指标来对综合成本率以及费用率进行监管,特别是结合上述《征求意见稿》对费用率将执行强监管的政策,使得中小公司无法继续将更大比例的资源投入到渠道费用中。“我们预计财险公司对保户的赔付服务创新将在竞争中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有利于具备规模和网点优势以及品牌影响力的龙头险企进一步提升其市场份额。”国信证券的研报指出。

  对中小公司面临的困难,保监会财险部主任刘峰认为,中小公司经营困难,在过去、现在和未来都会存在。随着商车费改的深入,市场规律发挥的作用会越来越大,优胜劣汰不可避免。中小保险公司需要自我施压,在本身不具备与大型保险公司竞争的条件下,避其锋芒,选择大型保险公司关注度不够、发展能力水平不强的领域发展,找准市场定位。

  消费者得实惠

  无论是车险一次费改还是二次费改,消费者都是受益者,二次费改的效果可能更加明显。保监会数据显示,商业车险改革全面实施近一年来,车均保费较改革前下降5.3%,显著提高了消费者获得感。

  “前一阶段改革试点工作完成后,大部分地区驾驶习惯良好的低风险车主享受商业车险最低折扣率已由改革前的0.7下调到0.4335。本次下调商业车险费率浮动系数下限后,根据前期行业测算,最低折扣率将进一步下调至0.3825,部分地区低至0.3375(即具有良好驾驶习惯和安全记录的车主在一家经营稳健的保险公司投保,保费可能下浮20%左右),实实在在让利于民。经过本轮改革,保险行业商业车险赔付率可能提高3.6个百分点。”保监会表示。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由于二次费改政策实施不久,部分消费者对其详细影响尚不是很清楚,但认为费率下降是好事。车主吕先生对记者称:“费率下降之后,我花同样的钱却可以提高保额,尤其是准备提高第三者责任险的保额。”他表示,自己是多年未出险的老司机,平时开车也不多,政策对优质车主的倾斜让他感觉“心里很舒服”,也会促使自己继续做个好司机。不过车主尹女士作为新手司机则很担心明年保费大幅上涨,但为了争取更多折扣,她表示“以后开车要更加细心,着急的时候不开车。”

  对目前监管方面尚没有明确说法的按行驶里程收费、按开车天数收费等保险创新模式,消费者方面也存在两派观点,开车少的人认为应该主张少开车少交费,既省钱又环保。吕先生还提出一种新思路:按汽车加油量来计算保费(与行驶里程和出行次数有关,数据更易获得);开车多的人则认为,出行多少与保费高低无必然关系,出险次数和事故的严重程度才是,因此,应以关键因素作为定价核心因子。


(责任编辑: 华青剑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