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解约门”折射酷派生存困境

2017年05月24日 07:58    来源: 法治周末    

111.jpg

  资料图。

  季子峰

  在2012 年曾一度跻身全国市场份额前三的酷派,如今却业绩堪忧陷入亏损,甚至大规模解约 2017 年校招应届生。

  据证券时报e 公司报道,酷派 5 月 15 日将此前在中国区校招的 300 名左右应届生全部解约。酷派 HR 解释称,酷派目前经营状况乏善可陈,业绩不好,无法支撑如此多“学生兵”,公司业务主要靠海外业务,面临很大困难。

  5 月 15 日,酷派官方在回复腾讯科技求证时表示,确有此事,不过数量并不准确。“去年全年酷派签约应届毕业生是 260 人左右,网传 300 人左右的数量显然不靠谱。而且也并非全部解约,一些符合海外市场职位的人员将被保留。”该人士说。

  有媒体援引知情人士的爆料称,酷派针对之前签约的应届毕业生采取有偿解约。本科生将补偿3000 元,研究生将补偿 4000 元。

  酷派HR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正在努力和 oppo 、 vivo 、中兴等同类型公司沟通,努力将所解约应届毕业生介绍至相关公司。

  大规模解约应届生的背后,是酷派每况愈下的经营状况。酷派集团于4 月 21 日发布公告,集团截至 2017 年 3 月 31 日经营亏损约为港币 4.6 亿元。预计 2017 年上半年的经营亏损会扩大到 6 亿 -8 亿港元之间,相比去年同期经营亏损港币 1.628 亿元,出现较大经营业绩下滑。

  酷派业绩的巨额亏损,让人不禁感叹,曾经的四大手机市场的四大巨头之一,却落得如此田地。是酷派本身的经营出了问题还是受乐视资金链影响产生的联动效应?

  舆论关注度走势

  酷派批量解约校招生一事由被解约学生网上发帖发端。5 月 15 日,证券时报 e 公司针对此事发布了一篇短消息,从此开始了主流媒体的关注与讨论。当日,新浪网、腾讯网、凤凰网等主流网站均对此事有所关注。

  5 月 16 日,《中国青年报》《北京青年报》《新快报》等传统媒体,以及澎湃新闻、界面新闻、上游新闻等新媒体开始介入此事,舆论热度快速升温。当日,新闻报道量由前一日的 10 篇猛增至 333 篇,新浪微博相关话题也由 97 条提高至 612 条。

  5 月 17 日,舆论关注度有所回落,但相关新闻报道量仍然维持在 190 篇的高度。

  5 月 18 日以后,新闻关注度和微博关注度都开始迅速下滑。

  新媒体舆情监测平台“新微邦”数据显示, 5 月 15 日至 5 月 21 日,关于酷派批量解约校招生一事,共有相关新闻 563 篇,新浪微博话题 954 条,微信公号推文 90 篇,舆论关注度在 5 月 17 日达到最高峰。

  “新微邦”数据还显示,在相关报道中,共有 8 篇文章阅读量超过了 1 万,其中前三名都被界面新闻占据,阅读量分别达到 49 万、 42 万和 16 万。

  酷派挨骂,乐视躺枪

  法治周末记者对相关新闻网友回复及跟帖进行随机抽样,进行观点倾向性分析:

  临近毕业解约太坑学生,34%

  网友“空空空丶港”:现在解约,毕业生毕业就失业,毁了学生的前程。一般来说,单位不会解约应届毕业生的,会影响单位的信誉。酷派真的是恶心。

  网友“ jeff ”:校招都快收尾了,你搞个解约,别人可能放弃了之前其他的 offer 选择了你。要是计划当初招不了那么多人就别招啊,这公司太恶心了。

  酷派手机质量太差,28%

  网友“萌小牛”:我买过一次酷派,手机售后让我这辈子再也不想买任何和酷派相关的产品。真的很差劲,产品做不好,售后还很差劲,这样的企业不死就没有天理了!

  网友“木头人”:酷派手机是我用过的手机中最差的,卡顿、像素低、显示模糊,比山寨都不如!

  酷派被乐视玩坏了,21%

  网友“细雨 -V ”:酷派本来有机会和步步高、 VIVO 一较高低的,无奈被乐视玩坏了。

  网友“如此惊人?”:居然上了乐视的贼船,完蛋了。

  质疑乐视的经营模式,10%

  网友“ AIYAMAIYA ”:乐视就是中国股市的毒瘤,靠欺骗融资的一个庞氏骗局。

  网友“护国兔”:乐视就是借互联网概念抄金融的搅屎棍。

  其他,7%

  舆论看衰酷派前景

  酷派大规模解约应届毕业生的新闻爆出后,舆论将关注的重点放在了酷派的前景,以及可能对乐视产业链产生的影响上来。

  在界面新闻的报道中,市场研究公司Gartner 驻台北分析师吕俊宽认为,手机业没有绝对的王者,也没有绝对的输家。在别的品牌拥有庞大资源的情况下,小还有活下去的方法, OPPO 、 vivo 现在想往东南亚市场开拓,华为想做一些前端的技术,并往欧洲高端市场移动。“但这些都不是酷派现在要做的,我认为酷派在线上已经没有机会了,他也尝试过,但没有走通。酷派现在还是需要通过运营商把国内的盘子稳定下来,将零售通路做起来,这不会让他重回巅峰,但能让他活下去。”

  微信公众号“创世纪”撰文称,酷派 HR 在回复愤怒的毕业生时透露出酷派战略调整方向,有意避开竞争激烈的中国市场,到海外市场掘金。对此,作者认为,酷派此举完全是出于无奈,但也算得上是个不错的选择。作者还提醒酷派,切勿低估拓展海外市场的难度,其不可避免面临文化差异、用户习惯、渠道建设、售后服务等重重挑战,首要问题是思考如何在当地活下来,站稳脚跟后再谋求突破。

  《北京商报》认为,国产手机“酷派们”的失足,更像是一个自我迷失的故事。在这个故事中,“酷派们”盲目跟风大佬,甚至把自己交付给它们。结局不尽如人意,这些寄希望于借力的大佬们有的自身难保,有的徒有虚名,有的业务难匹配,红利难共享,可怜的“酷派们”则在重要的发展期渐失优势与特色,混迹江湖步履蹒跚。

  《新京报》评论称,酷派裁员,痛在乐视。先有易到难题,又有酷派危机。再加上乐视汽车和乐视体育负面新闻不断,乐视生态链一次又一次被市场质疑。对于未来还需要依赖于资本运作及输入的乐视而言,投资者还能给予多大的信任及支持力度?这恐怕才是贾跃亭最头疼的事情。

  舆情点评

  继4 月 21 日发布一份难看的财报引发外界热议后,酷派又因批量解约应届毕业生再一次进入公众视野。对于业绩不佳的酷派而言,每一次调整都伴随着唱衰声音,这次也不例外。

  批量解约校招生不仅对酷派的声誉有负面影响,它给人带来的另一个感受是“酷派要完”。知乎上一名匿名用户的评论一针见血:“出了这种事,应届生谁还敢在之后应聘酷派?”

  针对这次解约事件,各方说法最大的出入点在于应届生被解约的人数。证券时报e 公司报道其将 300 名校招生全部解约,而酷派相关人士对腾讯科技表示解约的只是部分应届生, 260 人左右。

  事实的不明确,给了公众更大的讨论空间,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舆论热度。尽管解约大部分还是全部校招生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可酷派在面对负面舆情时危机公关能力的缺失,使得舆情向更坏的方面发展。如果酷派能在传闻一开始便通过权威媒体发声,全面准确地解释解约校招生的数量和原因,可能媒体的注意力很快便会消散,之后对酷派经营业绩每况愈下的报道,与360 、乐视等的纠葛,以及对酷派前景看衰的言论很可能也不会如此愈演愈烈。

  从另外一个视角上看,酷派更是国内正在苦苦挣扎的手机厂商的一个缩影。

  前些年国产手机四强“中华酷联”一度辉煌,而如今除了华为,其余三者大多被“后浪”拍打于沙滩之上,令人唏嘘不已。中兴的影响力持续下滑,锤子科技近两年亏损超 10 亿,即使拥有强大用户基础的小米,自 2016 年开始也在走向衰落,能否凭借小米 6 再度崛起还未为可知。

  资金匮乏、品牌影响力逐渐缩小、市场份额不断缩减,留给酷派的空间已经不多了。而更加残酷的一个事实是,对于国内众多厂商来说,如果不能准确地进行产品定位,构建符合自身特色的营销渠道,把握消费趋势的变化,随时可能成为下一下“酷派”。


(责任编辑: 马先震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