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定增频破发 可转债受宠

2017年05月22日 07:01    来源: 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近来,定向增发的风头正被可转债盖过。5月17日,上市公司雪迪龙公告称,鉴于资本市场监管政策、资本市场环境等因素发生了诸多变化,公司综合考虑内外部各种因素,决定终止本次非公开发行事项。同时,公司拟通过公开发行可转换债券的方式筹集待建项目所需资金。5月份,停止定增与可转债融资预案在同一天发布的上市公司还有海翔药业和水晶光电等。

  再融资品种热度的转化源自监管政策的变化。今年2月份发布了修订后的《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实施细则》,对上市公司定增股份数量、时间间隔等作出规定。据Wind统计数据,近一年来在发布增发预案的上市公司中,已经公告停止实施的共有136次。其中,在新规发布后两个半月内停止的有69次,占近一年来总数的一半。

  定增和可转债热度的转化,是对过去畸形再融资市场的一种有效矫正。过去,定增之所以能快速发展,是因为定增对上市公司的要求比较少,包括盈利、利润分配、融资规模、发行频率的要求都没有限制。与此同时,机构在参与定增过程中会享受较高的折价率,也就是说,大股东和实际控制人为了顺利完成定增,给那些捧场参与定增的机构多打折扣。较高的折价率成了机构投资业绩的部分“护城河”,直接导致一些机构关心的是如何打折买股,而不是培养投研能力,助长了投机氛围。

  在再融资政策和市场供需关系的影响下,当前的定增折价率已变得很低或者溢价发行,机构参与定增兴趣已然不大。伴随近期市场的波动,今年以来已有几十家上市公司股价跌破了定增发行价,不少公募、私募和信托计划被套,机构开始对定增变得十分谨慎。

  在定增套利漏洞受到政策限制后,可转债优势开始显现。比如,与普通公司债相比,可转债融资成本较低,且具有转股属性。今年再融资新规出台以来,公布通过可转债开展融资的有51家公司,预计再融资规模将超过1200亿元。由于可转债的发行对相关公司有一定净资产或盈利要求,从而将一大部分不想搞好主营业务,只想通过定增圈钱的公司拒之门外。

  随着再融资天平向优质公司倾斜,曾经以定增为食的机构将面临新的选择,他们会不会变成二级市场的增量资金,值得关注。(经济日报 温宝臣)


(责任编辑: 华青剑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