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私募基金发展步入快车道

2017年05月08日 06:40    来源: 中国证券报    

  好买基金研究中心

  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在中基协登记的私募基金管理人数量为18596家,已备案的私募基金数量超过50000只,认缴规模接近12万亿元。

  中基协最新数据显示,3月私募证券类管理人数量相比2月有所减少,但私募股权类管理人则继续增加,现在协会备案的私募股权和创投机构已超过1万家。从去年私募整体认缴规模超过公募,到现在私募股权管理人有破2万的趋势,私募基金发展步入快车道。

  以史为鉴

  以史为鉴,美国的对冲基金史最具参考性。

  1949年,阿尔弗雷德.温斯洛.琼斯建立世界上第一只对冲基金。虽然被称为“对冲基金之父”,但琼斯没有上过商学院,也没有学过金融和投资,甚至前半生就没有在华尔街工作过,直到48岁那年,他凑了10万美元设立了一只对冲基金。然而正是这只基金,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取得令人瞩目的收益,到1968年,累计回报率几乎高达5000%。1969年5月,美国股市开始暴跌,琼斯的基金比大盘表现得更加糟糕,属于他的时代终结了。

  1971年《财富》杂志公布了28只最佳对冲基金,迈克尔.斯坦哈特与另外两位朋友创立的斯坦哈特.范.博考维奇公司是唯一一家在经济萧条时期业绩有所增长的公司。斯坦哈特大胆的逆向操作,让公司的收益率一度达到同期纽交所的36倍。1994年美国债券市场崩溃,他的基金损失了15亿美元。在撑过1995年后,他宣布退休。

  20世纪70年代初至90年代是宏观对冲基金的时代。金融大鳄乔治.索罗斯,1969年创立双鹰基金,1978年更名为量子基金。1992年和1997年,量子基金先后狙击英镑和泰铢,分别获利10亿美元和7.5亿美元,在欧洲和亚洲引发巨大的金融海啸。索罗斯的成功来自于他对宏观经济形势的把握,寻找政府宏观经济政策的漏洞并发起攻击。

  2000年3月,在纳斯达克指数开始下跌的时候,著名的老虎基金创始人朱利安.罗伯逊决定退出对冲基金行业,同年4月28日索罗斯宣布量子基金将作为一个捐赠基金来管理。两个最大也最有名的对冲基金落幕,宣告宏观性对冲基金时代的终结,但这并不意味着对冲基金的结束。

  1988年两大著名量型对冲基金——文艺复兴公司的“大奖章基金”和“肖氏对冲基金”相继成立。大奖章基金的创始人詹姆斯.西蒙斯是一位数学家,肖氏对冲基金的创始人戴维.肖是一位计算机科学家,两人都推崇使用数学方法分析市场,利用计算机、计量模型发现市场模式。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初,他们的基金有很强的适应能力,2008年金融危机中,大奖章基金上涨160%。

  谈到2008年金融危机,就不得不提有着“对冲基金之王”称号的约翰.保尔森。2005年,保尔森发现金融市场充满泡沫,预感经济要掉头向下,于是他开始对泡沫下注。截至2007年底,保尔森旗下的抵押贷款基金扣除费用后累计上涨700%。

  参照海外几大对冲基金发展史,可以看到,海外对冲基金的发展也不是一帆风顺,期间或有坎坷或有辉煌,最终存活下来的都是名扬世界。正应了那句话:金融就是比谁活的时间长。

  任重道远

  对冲基金在中国市场出现的时间不长,2010年易方达推出第一只对冲基金专户产品,近年来,市场上各种策略的对冲基金层出不穷,例如量化策略、CTA策略、宏观策略等。

  虽然在成熟市场对冲基金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但仍有四个明显特征:1.私募:不公开发行,较高的投资门槛,有限的投资者数量;2.对冲:屏蔽市场,只承担胜率较大的风险,以取得较确定的收益;3.杠杆:同时放大风险和收益,根据风险承受能力调整预期收益和风险;4.业绩提成:使投资人和投资管理人共享收益和损失。值得注意的是“对冲基金”虽然有“对冲”二字,但当投资管理人对市场有较为准确的判断时,他们将不再考虑对冲风险,相反会加大杠杆以增大收益。

  目前,国内的证券类私募基金大多数为纯多头的股票型私募基金,尚没有和“对冲”二字挂钩。且现阶段国内私募基金行业仍比较分散,平均管理规模也较小,和海外市场相比,国内私募金行业任重道远。


(责任编辑: 康博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