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保本基金“回归”资产管理本源

2017年02月14日 13:15    来源: 上海金融报    

  “保本基金”不再“保本”了。在上周五召开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证监会发布《关于避险策略基金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证监会新闻发言人邓舸介绍,为避免投资者形成对此类产品绝对保本的“刚性兑付”预期,此次修订将“保本基金”名称调整为“避险策略基金”(相应地,《关于保本基金的指导意见》名称调整为《关于避险策略基金的指导意见》)。业内人士指出,“保本基金”从保本到避险,将进一步回归资产管理本源。

  出台政策很有必要

  邓舸称,保本基金存在三大风险,一是目前已发行的保本基金均采用连带责任担保的保障机制,一旦到期不能实现保本,基金管理人应偿付最终的投资损失,行业风险不容忽视;二是保本基金保本投资策略可能失效;三是保本基金快速膨胀可能带来风险。鉴于此,原有运作的保本基金随着保本结束,将陆续转型或清盘。

  从最开始的默默无闻,到炙手可热又归于平淡,保本基金走过了一个轮回。南方基金认为,过去十几年中,保本基金在丰富基金产品类型、满足投资者多元化需求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赢得市场及客户的一致认可。但现阶段,宏观经济形势及债券市场都发生了很多变化,风控要求高、压力大,一旦出现风险,将对投资者的利益造成损害,也会影响基金公司经营,甚至给行业带来系统性风险,因此及时出台相关政策很有必要。

  据了解,为规范保本基金发展,2010年证监会发布实施《关于保本基金的指导意见》,明确了保本基金的投资策略、担保机构资质和担保方式等问题。目前,存续的保本基金共有151只,资产净值约3200亿元。总体来看,保本基金运作较为平稳,未出现到期不能保本的情况。

  具体到公司,博时基金、国投瑞银基金、国泰基金、华安基金、建信基金、金鹰基金、诺安基金、南方基金、长城基金和招商基金等公司管理保本基金数量较多,一些保本规模居前的公司合计规模近300亿元,在连带责任机制下,存在一定风险。《指导意见》出台后,各基金公司表示将以此为基础,妥善做好现有产品的衔接,实现平稳过渡。按“新老划断”原则过渡

  根据《指导意见》,为做好新旧衔接,对避险策略基金依照“新老划断”原则进行过渡安排,即存续的“保本基金”仍按基金合同约定进行运作,无须变更基金名称,但在保本周期到期前,不得增持不符合规定的资产、不得增加稳健资产投资组合剩余期限、不得增加风险资产放大倍数等;存续保本基金到期后,应符合《指导意见》的规定,调整产品保障机制,更名为“避险策略基金”,不符合的应转为其他类型的基金或予以清算。

  记者了解到,从公募基金产品角度看,按照“受人之托、代为理财”的行业本质,一般很少追求产品保本保障。在资管行业打破刚性兑付的大趋势下,保本基金的更名也是其回归资管本质的一种表现。

  “公募基金的本质属性是,投资人承担基金风险,但也获取基金收益,管理人按照合同约定勤勉尽职专业运作,托管人按照合同约定有效保管监督资产。《指导意见》提出新的要求后,预计现有保本基金将平稳有序到期。随着监管要求进一步提高,新的避险策略基金作为小众产品,作为探索与试点性质的产品,将成为基金行业的有益补充。”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胡立峰表示。

  实际上,保本基金业未必“保本”。Wind数据显示,截至2月10日,2017年以来净值发生亏损的保本基金共34只,占比22.52%。业内人士指出,2016年底股市和债市同时经历一波下跌过程,造成基金净值普遍下跌,保本基金也未幸免。如果投资环境没有改善,净值仍在1元以上的存量保本基金依旧有亏损的风险。


(责任编辑: 康博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