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拟出清所持天海投资股份 国华人寿引发险资"减持潮"?

2017年01月13日 20:11    来源: 经济导报    

  在监管层规范万能险及险资“野蛮举牌”行为的大背景下,新年伊始,就有保险公司宣布在资本市场的减持计划。

  11日,天茂集团(000627)公告称,其控股子公司国华人寿拟在24个月内减持天海投资(600751)不超过4.19亿股股份,占天海投资总股本的14.45%。此举也意味着,国华人寿或将出清所持天海投资全部股份。

  有业内人士分析称,国华人寿以财务投资为主要目的的举牌行为,如果浮盈达到预期,选择退出也在情理之中。不过,目前A股市场险资举牌概念股众多,且很多举牌资金都是动用的万能险账户,国华人寿的减持,会否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引发未来更多险资对举牌股的减持行为,更为引人关注。

  账面浮盈超过12亿

  公告显示,国华人寿通过“国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万能三号”(下称“万能三号”)持有天海投资4.19亿股A股无限售条件流通股,占天海投资总股本的14.45%。万能三号拟在天海投资披露相关国华人寿减持计划的提示性公告之日起未来二十四个月,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或大宗交易方式减持天海投资不超过4.19亿股。

  据披露,国华人寿通过万能三号自2014年12月认购天海投资非公开发行的4.19亿股限售流通股,初始投资成本约25.06亿元,于2015年12月30日上市流通。万能三号自认购日至今未进行过减持。

  经济导报记者注意到,以公告前一日收盘价8.89元/股计算,国华人寿持有的天海投资市值约为37.25亿元,账面浮盈超过12亿元,账面收益率高达48%。

  国华人寿表示,通过万能三号减持参与的天海投资非公开增发股票以实现投资收益,是国华人寿日常的资金运用行为,实际减持天海投资股份的情况将按照相关规定进行信息披露。

  而在减持天海投资的计划披露后,国华人寿针对其他上市公司的持股情况也引发关注,因为外界尚不清楚,国华人寿减持天海投资是个体行为,还是其整个A股减持计划的一部分。

  经济导报记者了解到,根据去年10月的一份公告,截至当时,国华人寿持股5%以上的个股共有9只,分别为天宸股份(600620)(持股20%)、天海投资(14.45%)、新世界(10%)、华鑫股份(600621)(10%)、东湖高新(600133)(7.46%)、龙宇燃油(603003)(5.72%)、鸿达兴业(002002)(5.42%)、国农科技(000004)(5.01%)、有研新材(600206)(5%)。

  此前有媒体以公开信息统计称,截至2016年半年报发布,国华人寿共持有18只A股,合计持股市值达到121.28亿元。

  险资举牌股动向引关注

  经济导报记者注意到,在国华人寿公布减持计划后,天海投资11日跳空低开,一路下行,最终以下跌9.90%收盘,仅差一分钱就跌停。显然,险资减持对个股二级市场持有者的信心打击很严重。

  市场更大的担心在于,在监管层警告险资野蛮举牌行为,整顿万能险业务的大背景下,险资是否会由此前的竞相举牌,转而变为相继减持。

  因为在此之前,前海人寿在增持格力电器(000651)直逼5%举牌线时,除了引发格力电器高度警觉,还引来深交所问询。最终在2016年12月9日,前海人寿发布《关于投资格力电器的声明》称:前海人寿郑重承诺“未来将不再增持格力股票,并会根据市场情况和投资策略逐步择机退出”。

  而在去年12月份,监管层重拳打击险资举牌后,甚至有险资认赔出场。2016年的最后一个交易日,东华科技(002140)公告,公司第二大股东君康人寿12月累计减持公司总股本的5.01%,持股比例下降至4.1682%,但君康人寿的持股成本远高于本次卖出价格。。

  据了解,在2015年5月20日,正德人寿(后更名为“君康人寿”)正式举牌东华科技,持有其2240万股股票,占公司总股本比例的5.02%,其后君康人寿通过其旗下激进的万能险资金继续增持东华科技,2015年底增持至9.18%,已经接近二次举牌线。Wind数据显示,君康人寿对东华科技的平均持股成本约在22.76元/股。

  根据去年底的公告,君康人寿分别以15元/股、13.06元/股的价格通过大宗交易减持东华科技600万股和1263.6万股,12月28日、29日通过集中竞价以13.34元-13.54元的价格减持370.99万股。也就是说,君康人寿持有的5%东华科技股票平均卖出价低于13.66元/股,这部分股权的减持成本跟当初的买入成本相比,几乎折价近40%。

  君康人寿的减持也表明,频频动用万能险举牌导致部分险资陷入更深的困境,保监会进一步强化对于万能险的监管,令举牌险资颇受压力,除国华外,前海、恒大、华夏等遭保监会专项检查的保险公司,其举牌股动向更值得投资者密切关注。


(责任编辑: 魏京婷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