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大批空壳机构被注销

2017年01月07日 06:42    来源: 中国证券报    

  □本报记者 徐文擎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简称“协会”)6日公布2016年私募基金登记备案的综合情况。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12月底,已登记私募基金管理人17433家,同比减少7572家;备案私募基金46505只,同比增加22451只;基金实缴规模7.89万亿元,同比增长95%;私募基金从业人员27.20万人,同比减少10.74万人。同时,协会对仍未按要求完成首只私募基金产品备案的机构和已备案私募基金产品但仍未办结《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法律意见书》补提事项的机构,分别作出注销登记和列为异常机构并公示的处理。上述两类机构可分别进行重新申请登记和尽快完成整改。

  一大批空壳机构被注销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于2016年2月5日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若干事项的公告》(简称《公告》)。《公告》取消了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证明,对私募基金管理人持续信息报送、法律意见书、高管人员基金从业资格等方面提出了规范要求。

  协会表示,《公告》发布以来,新完成登记的私募基金管理人3308家,协会共办理通过管理人登记法律意见书9468份,办理通过法定代表人执行事务合伙人(委派代表)、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三项重大事项变更专项法律意见书10717份。截至目前,协会共注销12834家私募基金管理人。其中,因未按期完成《公告》整改要求而被注销的机构10957家;因在办结登记手续之日起六个月内未完成备案首只私募基金产品而被注销的机构86家;1791家机构主动注销登记。一大批无展业能力的空壳机构被注销,改善了行业构成,重塑了行业形象。

  协会同时提醒私募基金投资者、托管人及相关服务机构在进行投资或选择业务合作伙伴时,注意查看私募基金管理人相关高管人员的从业资格情况,审慎识别相关风险。协会表示,当私募基金管理人的高管人员取得基金从业资格并按规定完成整改后,协会将即时恢复相关机构高管人员的正常公示,并重新受理私募基金产品备案申请。

  异常机构公示方面,2016年因未按要求提交2015年度经审计的年度财务报告或者累计两次未履行完毕季度更新义务等原因,共计1219家私募基金管理人按照《公告》达到异常机构公示标准,协会通过私募基金管理人公示平台(http://gs.amac.org.cn)进行了对外公示。截至2016年底,404家异常机构已完成整改,整改率达33%。

  切实维护投资者利益

  根据协会数据,2016年12月31日,最新一批553家私募基金管理人被注销登记。此类机构均在2016年2月5日前已登记为私募基金管理人,但未在2016年12月31日完成首只私募基金产品备案。不过,协会也重申,注销登记不是自律处分,被注销登记的机构若存在真实业务需求或者已经募集设立私募基金产品的,可按照《私募投资基金管理人登记和基金备案办法(试行)》和《公告》的要求,尽快通过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资产管理业务综合报送平台(http://ambers.amac.org.cn)重新申请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协会将依法依规办理相关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和私募基金产品备案申请,对符合要求的申请机构,协会将以在私募基金管理人公示平台(http:/gs.amac.org.cn)公示其基本情况的方式,为其再次办结登记备案手续。

  而针对已备案私募基金产品但仍未办结《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法律意见书》补提事项的机构,将被列为异常机构并对外公示,协会将暂停受理该类机构新的私募基金产品备案申请,直至相关机构整改完毕。同时,协会要求该类私募基金管理人及时向投资者做好相关风险的信息披露,做好相关私募基金产品的妥善处置预案,切实维护投资者利益。

  最后,按照《私募投资基金管理人登记和基金备案办法(试行)》要求,协会自备案材料齐备之后起20个工作日内,以在私募基金管理人公示平台(http://gs.amac.org.cn)公示私募基金基本情况的方式,为私募基金办结备案手续。根据《公告》要求,《公告》后新登记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在办结登记手续之日起六个月内仍未完成首只私募基金产品备案的,该机构的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将被注销。

  协会提醒,相关私募基金管理人应当合理统筹规划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私募基金产品设立及申请备案的时间安排,避免临近最后时限才仓促提交备案申请,进而因备案材料不齐备等原因未能及时完成基金备案,导致被注销管理人登记。为更好提醒新登记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尽快完成首只私募基金产品备案,协会已在“资产管理业务综合报送平台”(http://ambers.amac.org.cn)对临近首只基金备案最后时限的新登记机构用户端增加“注销倒计时”提示功能。


(责任编辑: 康博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