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中资行想尽快推开不轻松的2016

2016年12月26日 08:38    来源: 国际金融报     卫容之 陈圣洁

东方IC 图

  随着元旦的迫近,2016年的“余额”已经严重不足。

  回顾即将逝去的2016年,因遭受经济下行时期带来的坏账与资产荒的冲击,中国银行业过得并不轻松:迅速崛起的互联网金融“瓜分”了部分零售、理财业务甚至人才;随着利率市场化与金融脱媒的提速,银行净利润增速不断下滑;实体经济周期性下行,坏账率攀升导致银行资产质量承压;而充当信贷规模“救生圈”的房贷又因风险因素的积聚而遭到监管层的严控……银行业盈利增长面临困境,高增长不复存在。

  关键词一

  员工离职潮

  曾经,银行业的工作是人们眼中的金饭碗,其收入高、福利好、旱涝保收。然而,这个曾让人们“挤破头”的“优质”行业却在2016年迎来了大规模的离职潮。

  2016年四大行的中报显示,截至6月末,工行、中行、农行、建行的员工人数比上年末分别减少了7635人、6881人、4023人和6721人。也就是说,仅半年的时间内,中国银行业中,仅四家国有大行的离职员工人数就约达2.5万人。

  值得注意的是,在离职的银行员工中,高管的身影也频繁出现。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有近40位银行高管跳出体制到外任职,而2016年以来已有60多位银行高管出现工作变动,银行高管离职潮呈现扩大趋势。

  中国银行业协会研究部对会员单位进行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2013年至2015年,参与调查的33家银行业金融机构人才流出呈加速态势,而薪酬待遇是导致银行员工流失的重要原因之一。

  宏观经济下行,信用环境恶化,造成银行业不良率上升,业绩下滑,进而影响银行从业人员的腰包。上海财经大学现代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奚君羊此前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银行的经营状况受到宏观环境影响,业绩不那么靓丽。在这种情况下,一些银行不仅出台了相应的降薪举措,对员工的考核也更严格了。薪资不能满足期望,压力反而加强,因此,很多从业人员会主动选择离开这个行业。”

  “除了经营压力和成本的考虑,银行在调整业务机构的过程中,也会将冗余的人员稍作裁减或者做一些结构化的安排,有的员工在这个过程中不能适应,就会主动离职。”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银行研究中心研究员游春坦言。

  关键词二

  净利润下滑

  2016年,银行业利润增长仍旧乏力。

  三季报显示,截至9月份,今年四大行的利息净收入为11950.9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降幅高达7.77%。四大行的利息净收入无一增加,这是四大行全部完成上市之后,首次出现三季度利息净收入集体负增长。

  其实不仅是四大行,其他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同样存在这一问题。

  中国银监会发布2016年第三季度主要监管指标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第三季度末,商业银行当年累计实现净利润13290亿元,同比增长2.83%。而2016年第三季度商业银行平均资产利润率为1.08%,同比下降0.13个百分点;平均资本利润率14.58%,同比下降2.1个百分点。

  市场人士分析认为,银行业净利润的下滑是受利率市场化竞争提速、金融脱媒加剧、以及息差快速收窄的综合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叠加后反映在三季报上,最直观的指标就是利息净收入的同比增减幅。

  “现在处于经济下行周期,银行也是顺周期的经营。”游春指出,经济转型和升级对银行业的金融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如果银行现在的改革没有配合国家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做出及时性的调整,没有在产品、服务创新上进行改变的话,其利润增速下降是很正常的。

  关键词三

  房贷爆棚

  2016年,可以说是房地产爆发的一年。在低利率、资产荒以及去库存政策背景下,小微企业融资需求较弱,低风险的房贷业务随之成了2016年拉动银行业绩的引擎。

  央行数据显示,前三季度,我国人民币贷款增加了10.16万亿元,同比多增2558亿元。前三季度新增贷款中,住户部门贷款增加4.72万亿元,占同期人民币贷款新增额的41.3%,较上年同期提高18.8个百分点。其中,银行新增贷款对房贷的依赖在第三季度表现得尤为明显,7月、8月、9月3个月份的居民住房贷款量占比均超过总信贷量的半数,成为拉动信贷增长量的主力。

  “虽然房贷看似规模很大,但就目前的利率水平而言,银行做房贷本质上只是为了打业务基础,冲冲业务规模而已,实际上是不赚钱的。”游春坦言。

  房贷“高烧不退”,部分银行甚至患上房地产依赖症,由此引起的金融风险因素也逐步积聚。北商研究院金融研究中心发布的《2016年北京金融业发展报告》显示,通过对国内重点城市个人按揭负担比测算得出,目前超过13个城市个人按揭负担比超过40%警戒线。其中,排在前两位的是深圳、上海居民住房贷款负担比(月供/月均可支配收入)分别高达128%、94%。

  有业内人士指出,“银行大量资金流入房地产市场,间接地推高了房价,这种行为最终可能会导致泡沫破裂,而泡沫破裂给银行带来的打击几乎是毁灭性的。”

  暴涨的房贷引起了监管层的注意,9月以来,央行、银监会先后多次召开会议,出台包括“叫停合力贷、接力贷业务”在内的多项调控政策,严控房地产金融业务风险。这些政策虽起到了一定作用,但从10月与11月的金融数据来看,以住房按揭贷款为主的住户中长期贷款仍势头强劲。

  关键词四

  不良ABS重启

  今年5月,招行、中行同时发布首期不良资产支持证券(下称“ABS”),发行规模分别为2.33亿元和3.01亿元。这标志着,时隔8年,曾一度暂停的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正式重启。

  业内人士指出,在经济基本面下行压力加大、银行资产质量承压的背景下,不良资产证券化作为加速处理不良的手段有利于盘活存量;此外,这种市场化的处置方式,能更好地嫁接银行和资本市场,更好地发现不良资产的价格,提高回收率,实现专业化的管理。

  截至目前,中行、农行、招商等均已成功发行不良资产证券化产品。

  据悉,我国在2006年以及2008年都曾经试点过不良资产配置。从运行试点来看,截至目前,产品均已完成完全兑付,未出现任何违约事件。但也有分析人士表示,这一轮试点与上次试点有所不同,银行不良资产规模大,周期也长,复杂程度更高,因此,风险也更难以衡量和把控。

  不少市场人士认为,目前不良ABS市场合格投资者不足,次级投资者缺乏,使得次级档流动性不足,高流动性的二级市场也远未形成,这些因素导致不良ABS难以做大规模。

  游春表示,在国际上,采取证券化的方式是不良资产在市场中常用的处置方式。但由于我国目前对评估比较严格,所以目前只有几家大行才有能力做这件事。

  关键词五

  民营银行扩容

  2016年,第二批民营银行开闸,热度持续升温。安徽新安银行、福建华通银行、武汉众邦银行、北京中关村银行、江苏苏宁银行等相继获批筹建。

  银监会的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第三季度末,首批试点的5家民营银行资产总额达到1329.31亿元,各项贷款611.57亿元,各项存款428.2亿元,拨备覆盖率471.21%,平均不良贷款率0.54%,较第二季度末上升0.2个百分点。

  12月8日,在银行业例行新闻发布会上,银监会城市银行部主任凌敢曾表示,民营银行要突出有别于传统银行的发展特色,要求民营银行结合区域经济特点和股东资源优势,提出明确的市场定位和特定战略,与现有银行实现错位竞争,完善现代商业银行体系。

  “然而,从现在的情况来看,已经开业的这些民营银行的经营并不怎么好。”游春说,他们还在为生存而挣扎,也谈不上特色化差异化经营。

  游春指出,民营银行是中国银行业中的后进入者,而银行业有进入壁垒,想在市场中取得优势的竞争地位很难,这就直接导致他们在业务的拓展上出现困难。另外,从公司治理上来说,社会化的民营资本发起设立银行,很多大股东对银行的经营并没有深刻认识,这就导致他们在进军银行业之后找不到方向。


(责任编辑: 魏京婷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