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资金腾挪有术 金融机构赶“春运”

2016年12月23日 07:21    来源: 中国证券报    

  一年一度的春运开始了,而“传统金融机构的跨年行为要持续到26日,就像每年的春运一样。”一位券商资管固收业务负责人日前表示,当前的流动性紧张,加之临近年末,一些资金到期压力、券商代持债券事件的冲击加剧了紧张。虽然每年1月份会有缓解,但是预计明年还是偏紧的格局,或许将延续到春节。不过,好的消息是,“春运”期间,一些理财产品收益率已经上升,值得投资者关注。

  资金年底加速回流 银行

  12月21日 国海证券 一纸公告令债券市场暴力反弹,业内人士表示,这表明债市的情绪得到了缓解,不过最终事情的解决还是要让金融机构之间的信任得以存续。

  “资产荒”怎么变成“钱荒”了?首先是临近年末,前期大量发行的同业理财带来大规模的到期压力,加上半年末与年末“冲时点”的规模要求,银行面临较大的新发、续发压力。“不过一些机构在前期发行时会避开在跨年的时点续发,选择在12月下旬之前完成同业理财的资金续接,这造成需求拥堵,加剧资金紧张;预计还需要时间才能有所缓解。”一位业内人士表示。

  当前银行间协议存款 利率上行充分反应了资金回流的需求。这一现象进入12月份就开始体现出来。协议存款 利率在12月之前仅有很小的波动。统计显示,各期限的同业存单发行利率今年以来多数在3%附近小幅波动,只有在12月快速走高——特别是12月9日以后,所有期限的同业存单最高发行利率全体突破4%,并连涨一周。具体看来,1个月期存单发行利率为4.4887%,距8日上涨53.34个基点;3个月期发行利率为4.4358%,上涨45.85个基点;6个月期的发行利率为4.5324%,上涨幅度最大,达到59.36个基点。

  每逢年底,银行资金需求增大,对于一些 基金公司来说,如果手上暂时不用的钱也是可以赚点外快。一位基金经理表示,上周就有银行的人来谈,1亿元、3个月的定存,2.5%的利率。还有一家券商资管则表示,因为早早做了打算,资金安排合理,所以并没有出现紧张的情况,目前还能有余力帮助一下兄弟单位,帮他们做点资金周转。

  既然Shibor利率一直在走高,资金当然会从债券市场、 货币基金抽离出来。 国泰君安 债券 分析师徐寒飞表示,当前还需要继续保持谨慎。跨年资金成本在此次事件出现之前就一直在上升,并未有缓解的迹象。近期跨年资金成本大幅上升,1个月资金成本上升到5%左右,银行对非银融资成本大幅上升,FR007和DR007之间的利差已经飙升至超过100个基点,以及中长期利率债和信用债收益率的大幅上升,央行并未在货币政策上做明显的调整,更没释放出要降低流动性成本的信号。市场的猛烈下降过程大概率已经结束,后期市场可能在低位震荡。

  节税需求推升货币 债基发行

  每年都有年底钱紧,今年则有些不同。由于税收的优惠,让机构资金买公募产品的冲动增加,定制基金也随之蓬勃大发展。但值得关注的是,前期一些基金的钱又投入到高收益的理财产品中,最近利率的走高,让这一资金循环怪圈出现问题,带来了不小的冲击。

  今年基金募集的形势变化大约发生在8月,当月成立新基金147只。在之后的3个月,新基金成立数量分别为91只、119只和153只。委外定制基金的规模多在2亿元以上,业内人士称,有些大银行背景的定制基金更是规模巨大。

  “银行为何下半年忽然青睐公募,其中的原委在于公募 基金分红免税。”有家基金公司的投资经理道出原委。在营改增后,基金投资需要有6%的增值税,而这一规定是自2016年5月1日起,银行所属的金融业开始实施全面营改增。“36号文”规定金融服务业统一适用6%的税率,税率较原来营业税5%有所提升。为了节税和规避监管对广义信贷的控制,有不少银行开始琢磨途径,这时购买公募基金产品分红不收税就成为很好的解决之道。营改增实施后,基金分红对于机构而言可能仍免收所得税,那么机构通过投资基金产品来间接投资其他市场依然可以享受税收优惠,投资基金对机构而言仍具吸引力。这时候,货币基金相当于每天分红,到手都是收益免税,如果是3.5%的收益,就相当于实际4.6%的收益了。 债券基金如果是分红同样免税,所以很多银行委外热衷定开债基,一些银行由于资金是自己的,债券也是自己的资源,只需要基金的通道就可以了,不仅完成出表,还每年省掉规模不小的税率,所以买壳成为现实的需求。

  并且营改增后,金融机构资金运作发生变化,以前投资约定固定收益类、保本收益类资管产品等都类似是贷款服务要收利息的6%的增值税。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银行委外资金去投资于充当于优先级、享受固定收益的结构化产品的冲动。另寻出路的结果就是货币基金和债基的定制大发展。货币基金、定开债基下半年的大发展,让公募基金的规模在下半年快速上升,但是快速上升之后,机构腾挪之间的冲击力就更大。

  有业内人士进一步表示,银行买 货基拿到2.6%的收益,对他来说免税实际上有3.46%,所以是划算的。而货基有可能把钱再放回银行收3%的同业利率,也能覆盖它的成本。所以就形成了怪圈,出现了银行大量买货基,货基大量存银行买存单的奇观。

  短期理财产品收益飙高

  近期,由于市场资金紧张,加之年末银行揽储压力上升,几乎每家银行都出手提高了自己的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与此同时,货币基金的收益率也在走高, 国债 逆回购的收益率比较可观,投资者年底有望迎来一波小红包,不妨耐心选择。

  据DM报价系统的数据,同业银行非保本理财3个月期限(跨年),收益率普遍升至4%以上,甚至高达4.5%,上涨幅度在50-70个基点,但就在上一个月,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能达到4%以上的却是少之又少。

  最近几天,记者在一家银行的宣传页看到,一款产品期限为108天的产品,预期收益率达到4.45%。还有一家股份制银行的理财产品也出现收益率在4.5%以上的理财产品。不过,在一家国有银行的理财单页上,理财收益率仍然普遍不到4%。

  而根据统计,2016年12月22日,预期年化收益率5%(含)以上的在售银行理财产品有8款,预期收益率最高为7.5%。全国理财产品方面,预期收益率在5%(含)以上的理财产品有3款,其中 农业银行 的 沪深300 指数期末看涨连续型人民币理财产品预期收益最高为6.3%。区域理财产品方面,预期收益率在5%(含)以上的理财产品有5款,其中 中国银行 的博弈睿选系列人民币理财产品预期收益最高为7.5%。

(责任编辑:刘佳)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资金腾挪有术 金融机构赶“春运”

2016-12-23 07:21 来源:中国证券报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