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前海开源基金朱永强:国内基金“出海”并主导海外市场需要一个适应过程

2016年12月12日 06:46    来源: 证券日报    

  “假如说两年前开通的沪港通是整个中国资本市场走向世界的1.0版本的话,深港通就是中国资本市场走向世界、连通世界的2.0版本。由于中国债券市场的国际化是人民币自由兑换或人民币国际化的一个基本前提,现在的1.0、2.0版本都是为了下一步的债券做铺垫,未来中国一定会推出来3.0、4.0版本。”

  ■本报记者 赵学毅

  深港通的开通,再次点燃了沪港深基金的热情,而研究沪港深基金一定会重点关注前海开源基金,因为这家基金公司目前拥有沪港深基金数量最多,目前,前海开源旗下沪港深系列基金已有11只(A/C合并)。引用前海开源基金拟任执行董事长朱永强的话说,“前海开源基金担当了公募基金沪港深基金布局和投资的开路先锋的角色”。

  沪港深基金与普通基金到底有什么不同?基金公司在管理这类基金上有什么短板?前海开源基金下重手布局有何战略考虑?12月4日,《证券日报》基金新闻部记者专访了朱永强,这是他从券商转战公募以来的首次接受媒体采访。

  “假如说开通沪港通是中国资本市场走向世界的1.0版的话,深港通就是中国资本市场走向世界、连通世界的2.0版本。现在的1.0、2.0版本都是为了下一步的债券做铺垫,中国一定会推出来3.0、4.0版本。将来一系列相关基金组合产品会出现,比如相关ETF产品等。”朱永强对记者表示,“内地与海外市场结构差距比较大,基金经理普遍缺少境外投资经验,所以国内基金“出海”并主导海外市场需要一个过程,并且一定会有人交学费,或者有人不适应。”

  朱永强说:目前直接参与深港通及深港通的资金门槛为50万元,很多中小投资者无缘参与,作为专业的投资机构同时也是普惠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募基金是中小投资者投资的重要载体,50万元以下的中小投资者可以通过公募基金享受中国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及互联互通的成果。前海开源基金愿意承担这个开路先锋的使命,把路开好,把头带好,更好的为客户服务。

  内地基金短板:

  普遍缺少境外投资经验

  虽然20余家基金公司已经纷纷成立沪港深基金,决意“出海”投资,但其中的困难和挑战是前所未有的,国内基金急需突破的是什么呢?

  面对记者的疑虑,朱永强表示,海外市场普遍以机构投资者为主,而内地市场长期还是个人投资者为主,两地市场结构差距比较大。然而内地基金经理基本上都是本土培养的,普遍缺少境外投资经验。

  “投资是科学加艺术的东西,除了企业的绝对估值价值之外,实际上还有整个社会环境、政策、市场情绪,这也决定了每个地方都有每个地方的特色,包括投资偏好。比如,香港市场的投资很多是站在全球配置的角度,与内地投资的角度完全不一样。这就需要国内基金,有一个逐步走出去了解、适应香港市场的过程,然后再主导。将来香港一定会成为内地走向世界的一个桥头堡,要主导这个市场,国内基金公司是责无旁贷的。”朱永强进一步表示,现在国家战略很清晰也很坚决,稍微看得远一点的基金公司都应该看清楚国家战略,必须坚定不移的投入。整个中国本土培养的基金经理怎么样了解、熟悉,进而逐步掌握话语权,这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当中一定会有人交学费,或者有人不适应。

  当《证券日报》基金新闻部记者提及10月份两地互认基金均出现巨幅净赎回时,朱永强解释称,互认基金在现在市场还不认可,投资都有一个环境和文化的问题,这需要有一个漫长的过程。不过,国家经济的强大慢慢的会延伸到金融领域,中国人想把老外的钱都拿过来管,至少有一个漫长的过程。

  公募的长期趋势:

  不能偏废普惠金融的本源

  当下,在委外资金的助推下,国内基金公司借道定制基金实现了规模快速提升。但《证券日报》基金新闻部记者却发现,前海开源基金依然不为所动,坚守权益投资。在朱永强看来,公募基金的长期趋势依然是普惠金融的主体,不能偏废本源。

  朱永强认为,目前炙手可热的非公募、定制基金,是一个历史阶段的产物,是投资者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没有特别好的投资标的及整个收益率大幅度下降的背景下,银行的理财资金寻求更好的收益,然而投资渠道有限,只能瞄准公募基金。公募基金十几年的管理比较规范,且经过几轮的牛熊考验和经济周期考验,是有风控手段、有体系保障、有机制保障的,取得了全国各地资金的信任。

  “我觉得定制基金是一个特定历史阶段下的产物,是一种阶段性的机遇,但不是一个主流。因为公募基金的长期趋势还是普惠金融的主体,这个长远的方向是坚定不移的,公募基金的本源市场不能偏废。”朱永强明确表示,做事情都要扬长避短,前海开源基金的特长不在定制基金,不过,公司后期会做一些“固收+”,既满足偏低风险业务类型,同时加上前海开源在权益上的特长。“未来的投资标的选择越来越难选,会逼着投资者慢慢的愿意接触一些风险,此时,公司做一些“固收+”混合型产品来适应这个需求,这是公司明年的一个基本思路。”他说。


(责任编辑: 康博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