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通航业频迎政策利好 航企“高飞”仍需加把火

2016年11月07日 07:16    来源: 每日经济新闻    

  ◎每经记者 谢振宇

  国内通航业长期存在“起飞难,落地难”的问题。而且,“多数通航企业仍未实现盈利,生存主要依赖补贴”一直是行业的症结。其背后,实际上是通航企业难寻合适商业模式而陷入的困局。

  通航产业如何更好地发展?企业的出路在哪里?今年以来,针对通航的产业政策频出,利好不断。11月4日,在成都举行的一次通航行业会议中,多位业内人士及专家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指出,政策利于打破通航发展迷局,而其他产业支持和民众认知改善才是助力通航产业“真正起飞”的关键。

  通航政策逐渐放宽

  过去,机场不够和空域受限被视为通航业“起飞难,落地难”的主要原因。如今,频出的政策利好有望为通航起降大开绿灯。

  通用航空是指除军事、警务、海关缉私飞行和公共航空运输飞行以外的航空活动。今年以来,国家连续出台政策,各省区市也纷纷出台“十三五”通航业发展规划。

  近日,国家发改委印发《近期推进通航业发展的重点任务》,从市场培育、机场建设、产业转型、扩大空域开放、强化安全监管等方面明确了一系列重点任务,加快提升通用航空服务保障能力。在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方面,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国民航局等部门和单位将研究提出《关于建设通用航空产业综合示范区的实施意见》,指导地方开展通用航空产业综合示范区集聚发展工作,首批将建设25个示范区。

  今年5月,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通用航空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到2020年要建成500座以上通用航空机场,并将低空空域真高1000米范围调整至3000米,扩大低空空域开放。

  中国民航干部管理学院副教授于一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由于通航的特殊性,其必然受到政策的严格控制,但近年来,我们的政策也在逐渐放宽。建机场、扩大开发低空空域以及建立示范区等政策先后出台,有部分直接划入‘十三五’规划,这对通航企业真正‘上天落地’都是非常有帮助的。”

  在行业快速增长之后,去年,国内通航企业数量增速放缓。据中国民航局此前发布的数据,截至2015年底,获得通用航空经营许可证的通用航空企业为281家,较2014年的239家增幅约17.57%,而上年同期增速约26%。

  企业难寻盈利模式

  通航企业盈利难,生存依赖补贴,也是行业的问题所在。

  在国家民航局公布的《关于2016年通用航空专项资金预算方案的公示》中,今年全国102家通航企业将获得2.77亿元专项补贴。

  “目前我国的通航企业也有盈利的,但大多数没有找到合适的商业模式。”德事隆中国区总代表张传勇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说,“通航产业的发展有赖于其他产业的支持。以美国为例,随着医疗救护、农业植保等产业的蓬勃发展,其产生了对速度与效率的要求,随之而来的就是通航的大力应用。”

  张传勇亦指出,欧美模式无法照搬到国内。首先是国内相关产业发展程度不一;其次是通航与其他产业的结合牵涉众多,无法直接套用。以通航应用于医疗救助为例,国外保险业在其中承担着重要作用,而我国保险业则尚未与之形成配套。“要形成成熟的商业模式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此外,一些似乎已经找到商业模式的通航企业也并不轻松。

  据一位从事通航旅游的业内人士介绍,“现在我们面临的最大问题在于消费者热情与企业成本不匹配”。他补充道,“首先民营企业购买飞机需要承担的税负十分高昂,再加上后期的维护费、管理费和运营费,对任何企业来说都是一笔巨款。成本高,面向消费者的售价自然就高。但不是每位消费者都愿意花几百甚至上千元在空中兜一圈。”

  中国航空报社副社长刘鑫在接受采访时亦指出,“目前最重要的问题就是让普通民众了解什么是通航”。他认为,开展一轮通航知识科普非常有必要,并以此让更多的普通人对飞行有认知,进而产生兴趣。 上述业内人士还介绍称,像农业植保、护林巡航等通航企业眼中的“黄金”业务,基本上已被官方派发完毕,剩余少许增量,也不是圈外人所能轻易触及。

  原中国航空学会秘书长张聚恩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各地的民航企业应该结合地区特色进行发展。”他以四川为例提出四川地区的通航企业应着重发展应急救援、农林作业及通航旅游领域三大层面。

  (实习生陈星对本文亦有贡献)


(责任编辑: 关婧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