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月入万元者如何与个税改革讲道理

2016年10月31日 08:25    来源: 国际金融报     夏妍

 

  视觉中国

 

  上周,“年收入12万元”是一个热词。

  年收入12万元究竟是不是高收入?个税申报起征点改革为何迟迟不来?难点是什么?

  《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了数位月入万元者、参与税制改革的专家,以及高校学者,请他们就此问题分析一下,“12万元困境”如何纾解。

  谣言止于法律

  先是一则消息被传播,“年入12万元以上为高收入者,要多交个税”。

  随后,权威专家辟谣,部分网络媒体将“适当加大对高收入者的税收调节力度”,误读为“年收入12万元以上的高收入者将被加税”。

  一位参与税务改革的专家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现行《立法法》规定,税种的设立、税率确定和税收征收管理等税收基本制度只能通过立法来实现,需要通过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决定。

  换句话说,国务院无权作出加税决定,在他看来,“无论从法律角度,还是文件内容角度。这都是没有根据的说法”。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葛玉御博士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外界此次出现如此大反应,是因为目前中国的税制里面,个税是为数不多的直接从老百姓口袋拿钱的,个税痛苦最明显、最直接。“每次个税改革,大家都特别敏感,因为这事关自己的钱袋子,特别是以一二线城市的中等收入者”。

  葛玉御指出,特别是在房价飞涨的背景下,个税问题更敏感。

  生活止于房价

  在上海,年收入12万元究竟是个什么水平?

  数据显示,2015年,北京市职工平均工资85038元,上海市职工平均工资71269元,深圳市职工平均工资81036元,在一线城市,年收入12万元只是中等偏上,离高还有距离。

  一位媒体人士对《国际金融报》记者吐槽,如果年收入12万元要算成高收入,首先房价和物价得打对折。

  那么,月入万元在上海究竟是什么样一种体验呢?

  《国际金融报》记者特意询问了上海部分行业人士。

  身为一家国营企业的中层,李女士“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年收入12万元到15万元之间”,听到上述消息时,“觉得很可笑”。

  “在上海,一个月1万元左右,扣除五险一金加上个税。最后到手不过8000不到。”作为一个母亲,李女士对《国际金融报》记者坦言,“平均一个月,一家人衣食住行加上小孩教育的费用,大概要近一万元,还不能有额外旅游消费等项目。”

  根据她的体会,夫妻二人如果年收入在12万元上下,在如今的上海过日子,如果有房贷,也就能过上“没有存款,只有负债”的日子。

  一提到买房,刚进一家金融机构工作的张先生焦头烂额,年薪13万有余,外加年终奖,扫一眼房价,“这样的情况,在上海只能说,够正常生活。买房?想都别想”。

  标准止于一刀切

  目前执行的个税政策,年收入12万元以上的应自行办理纳税申报。那么,这道线划出来的标准是什么?

  这里面其实包含两个小问题:一、当时为什么划12万元这条线;二、如何理解自行办理纳税申报。

  长期跟踪个税改革的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孙钢指出,在中低收入和高收入的划分上,国际上及我国均没有法律确定的标准,税法上也从没有确定过高收入的标准,“我国不同人群和不同地区收入存在差距,高收入群体和低收入群体只是相对概念,不是绝对概念”。

  葛玉御告诉记者,2005年讨论这事儿的时候,大家是把月入1万元视为高收入群体的。

  “从当时情况来考虑,年收入12万元的确算是高收入。”葛玉御认为,问题是,现在人民收入提升了,这样的收入在东部沿海城市常见,但是,在西部偏远地区呢?

  在葛玉御看来,“年收入12万元还是不少的。只是,高收入本身就是个相对概念,政府方面并不会硬划这么一条线,一刀切。”

  至于自行申报,其实是个缴税方式。

  目前,个税征缴主要有两种形式:代扣代缴和自行申报。

  “代扣代缴模式主要是适用于工薪阶层,各单位在发工资的时候会直接扣除了,这样方便管理。”他表示,至于自主申报,在我国还是要按自觉性和税务局管理严格程度,截至目前,这只是我们国家税收的一种辅助形式。

  葛玉御告诉介绍,一般认为高收入者收入来源多,原先实行的“代扣代缴”模式不足以让高收入者实实在在缴税,于是就参照国际惯例,增加了自主申报。

  葛玉御强调,“12万元只是自主申报的标准,而不是课以重税的标准。自主申报只是一种形式,不是税负数量,这是两码事儿”,“随着将来个税改革往综合征收转变,自主申报会成为主要方式,或者与代扣代缴一起成为个税缴纳双模式”。

  税改止于富人?

  新一轮个税改革正在进行。

  上文参与税改的专家告诉记者,目前个税改革的想法就是进一步降低中低收入者税负,适当加大对高收入者税收调节力度,“其实我们很清楚,个税起征点的调整步伐,不仅没有与居民收入涨幅同步,甚至还拖了居民收入增长的后腿”。

  该人士告诉记者,3500元的个税起征点已经实施了5年,对比物价房价增速,今天看来已严重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对绝大多数城市居民来说,过低起征点已让个税演变成工资税,这与个税制定之初的“削高减中补低”理念背道而驰。

  “国内个税的问题是,一直拿着不算富裕的工薪阶层开刀,富人其实不怎么交税。这导致两个问题:一方面工薪阶层受不了;另一方面国家还嫌税少,这样以来,更不可能大规模减税。”葛玉御认为,目前看来,个税制度设计是在一条错误的道路上渐行渐远。

  “其实解决的思路很简单,让富人交税啊!”葛玉御告诉记者,不要把改革的方向盯着免征额,“这22年来,表面上看,为了群众,每提高一次,就会有一些低收入的人不用交税了,但是,这样改革偏离了削高减中的初衷”。

  怎么让富人交税呢?

  “综合征收,加强征管。”葛玉御认为,进入新世纪之后,信息化之类的手段已经可以支撑综合征收了,但是利益群体不愿意往这个方向走,所以改革的速度很慢。

  改革动力互联网+

  “如今,我国的制度改革往正确的方向走,社会各界在媒体和学界、实务界的共同努力下达成共识,通过‘互联网+税务’提高税收征管水平。”葛玉御告诉记者。

  什么是“互联网+税务”?

  葛玉御对记者总结了几点,去年9月总局文件要求推进“互联网+税务”。核心是五大板块,20项重点行动。“1.社会协作板块解决一个核心问题:如何让纳税人更好地参与税收治理,让纳税人更有欲望也更有能力来关心税收问题。2.办税服务板块的任务是建设电子税务局,让纳税人多走‘网路’,少跑‘马路’,降低办税成本,解决‘堵点’。3.发票服务板块,核心是推广电子发票,解决大家在发票问题上的痛点。4.信息服务板块,就是通过互联网手段解决纳税人与税务机关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解决‘盲点’。5.智能服务板块,核心是智能咨询和涉税大数据,前者解决咨询效率低下的问题,后者有力地提高了征管水平,减少逃税,为将来有效降低税负创造条件。”

  据悉,如今国务院近期正大力推动部门数据共享,这将逐步实现与财政、工商、银行等相关部门的网络连接,建设更为完善和符合征管需要的个人收入和财产信息系统。

  目前,税务总局推广的金税三期就是收集个人收入和财产信息很好的平台。

  上海市国家税务局总经济师蒋旭涛指出,按照金税三期工程统一标准,上海在今年2月上线了个人所得税代扣代缴网上建档,企业的财务部门需要填个人详细资料,这就是自然人的全员建档,将解决自然人涉税信息采集、建档应用难题,提升对自然人的税收征管水平,并为个税改革、房地产税改革铺路。

  推行后,相应效果在逐步显现,“但是任何改变都会有不适应和阵痛,税务局可能觉得新系统不好用,纳税人可能觉得不习惯。”最后,葛玉御告诉记者,但这正是改革的趋势,代表了未来的方向。


(责任编辑: 马先震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