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落实网贷借款限额需行业信息共享

2016年09月30日 07:16    来源: 经济日报     钱箐旎

  

  为适应监管政策,不少平台正逐步消化大单业务。不过,以企业借款人为主的平台,由于金额较大仍面临较大合规压力。从行业发展角度看,平台的良性退出对于网贷行业健康发展无疑是件好事。跨平台间的限额问题还有待统一的行业数据库或信息共享系统来解决

  上月发布的《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称《办法》)对网贷借款限额作出规定:同一自然人在同一网络借贷信息中介平台的借款余额上限不超过人民币20万元,在不同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借款总额不超过人民币100万元;同一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在同一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平台的借款余额上限不超过人民币100万元,在不同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平台的借款余额上限不超过人民币500万元。

  规定一出,立即成为行业热议的焦点。在过去的一个月里,网贷平台作了哪些调整?下一步还将如何发展?

  逐步取消大单业务

  “监管部门之所以要设定借款限额,是因为大额业务风险高,并且传统金融市场已有各类机构对接大额业务。这是出于防止信贷集中度风险的考量,以及让网贷平台与传统金融机构形成差异化经营的考虑。”网贷之家高级研究员张叶霞在接受《经济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此外,也是为了与刑法中非法集资有关规定相衔接,引导网贷平台小额分散,规范行业乱象。

  从盈灿咨询与网贷之家联合对网贷行业的压力测试结果来看,以自然人信用借款为主的网贷平台合规转型压力不大,房产抵押类的个人借款将受到合规挑战。部分借款超过20万元限制的个人,可能会通过多人、法人等方式来申请借款,以突破细则的限制。对法人借款来说,少部分企业借款金额较大,以这类借款人为主的平台,将面临较大合规压力。

  在过去一个月里,部分不符合监管规定的网贷平台做出了哪些调整?以大单业务模式为主的红岭创投日前向记者表示:“大单模式一直存在争议,监管办法出台后,为避免投资者对政策风险的担忧,平台一直在做转型准备工作。”红岭创投董事长周世平表示,作为过渡,目前线上的大单产品还将继续,因为到目前为止,并没有得到监管层对大单产品的处理意见,而且原有的大单不良资产都得到了有效化解。

  周世平还指出,红岭创投线上产品将分批置换,根据监管办法的限额,从2017年3月28日开始,平台新发的产品都将以限额为标准。

  除红岭创投之外,其他一些提供供应链金融、融资租赁服务等类型的企业借款平台也在稳步调整。短融网CEO王坤表示,从今年年初开始,平台已经逐步把业务重心转移到小额分散的车贷业务和农贷业务上来。目前针对平台的供应链、企业贷和房贷业务,正在按照停增量、去存量的思路逐步消化,预计半年左右就可完成该部分存量业务的正常清理。

  小额微贷将成热门

  “从风控角度来看,小额分散更有利于风险防控。《办法》规定的限额,对以企业贷款为主的互联网金融平台影响的确很大,可能会导致行业出现集中转型,转向更小额分散的资产。如此,小额抵押贷、消费金融等资产市场势必会迎来激烈的抢滩与竞争。”美利金融有关负责人表示。

  不过,在业内人士看来,无论是消费金融、车贷还是微贷市场,体量有限并且开发得相对比较成熟,同业竞争已经非常激烈,利润空间比较薄,如果大量网贷平台短期涌入,有可能出现恶性竞争局面。

  不仅如此,王坤还表示,由于限额还可能起到一定的抽贷作用,如果处置不当,可能会在一定范围内形成借款人或借款企业无法正常兑付的风险。

  “如果网贷平台确实无法实现业务转型,需要与当地监管部门保持积极沟通;如果到期仍未调整到位,但又确有特殊原因,就需要给予合理的解释。”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杨东表示。

  张叶霞表示,业务或模式的调整需要相应的资源去支持,资金实力及股东背景强劲的平台及持有私募基金、小贷等牌照的平台调整较为方便。如果确实无法达到监管要求,只能淘汰出局。从投资人角度来看,当然更希望平台良性退出,无论是清盘停业还是转至其他领域。

  统计数据显示,从今年5月份开始,连续4个月停业转型平台数量超过当月问题平台数量。专家表示,监管要求总体偏严,使得中小平台的生存压力与日俱增,在这一背景下,选择关门的平台数量预计将继续增长。

  亟待建立统一数据库

  张叶霞还指出,由于很多P2P网贷平台发布的项目远远超过个人20万元及企业100万元的授信额度,这个限额对于网贷平台是个挑战,也需要时间去调整。“统计在不同平台借款数据执行更为困难,需要打通不同平台同一借款人的借款信息。不过,目前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已经在推动行业内的信息共享。”张叶霞说。

  “跨平台间的限额问题还是要进一步依赖于一个统一的行业数据库或信息共享系统来解决。”王坤同时表示,目前这些配套的细则和制度相关部门已经在制定中了,我们也期待这些具体的指引办法能尽早出台和实施。


(责任编辑: 刘佳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