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酝酿流动性解决方案 新三板拟推大宗交易平台

2016年09月26日 08:07    来源: 国际金融报     姚以镜

  

  资料图片

  

  资料来源:Wind资讯

  公司被控股股东高比例质押,最强解禁潮来袭,新三板市场流动性亟待改善的情况下,为了防止集中的大宗抛出对现有市场交易造成打击,完善新三板交易机制至关重要,其中,推出大宗交易平台可谓是最迫切的需要。

  9月21日,又一家公司从新三板摘牌——鸿翔股份,距离其挂牌日仅152天。短短半年时间,鸿翔股份在新三板经历了行贿被罚、质押股票的贷款存在违约风险、借款合同纠纷等风波。

  鸿翔股份并非个案,挂牌第一日公司实际控制人就失联这样的乱象在新三板不断上演。“对规则不熟是新三板公司的普遍理由,我们这些主办券商也很无奈,目前也一直在提高对企业的培训。”一位注册地在南方的大型券商新三板业务人士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

  一边是新三板市场乱象和行情低迷,另一边有券商正在把新三板部门并回投行部。据悉,中信证券成立不到两年的新三板业务团队最近出现大幅调整:部分人员划至传统投行部门,新三板原有业务团队将与上海投行团队一起,未来成为区域投行。对此,《国际金融报》记者试图联系中信证券方面,但截至发稿,未收到回复。

  新三板市场的持续低迷也让投资者感到迷惘,包括想要在新三板挂牌的企业也开始变得犹豫不决。“新三板现在流动性那么差,挂牌对我们意义也不大了。”一位本想挂牌新三板融资的IT企业CEO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那新三板市场究竟将何去何从,流动性问题靠什么来拯救呢?

  挂牌半年就摘牌

  从4月22日挂牌到9月21日摘牌,鸿翔股份在新三板市场的半年历程堪称“神奇”。

  挂牌之初,做肉鸭养殖及深加工的鸿翔股份业绩还算不错。2014年、2015年,公司的营业收入分别为5.13亿和5.24亿,净利润为2330.72万元、3894.01万元。但公司账上的现金流却并不充裕。鸿翔股份2015年年报显示,公司账上的现金只有400多万元。

  于是挂牌一个月后,鸿翔股份就开始股权质押。5月23日,公司控股股东周少勇质押给湖北省供销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1305万股,又将持有的30万股质押给湖北省农业产业化信用担保有限公司,作为鸿翔股份反担保物的期权。另将300万股质押给余敏,用于个人借款。上述股份占到公司总股本的24.57%。5月25日,周少勇和公司副董事明声政分别质押了1970万股、500万股,占总股本37.14%。7月13日,刚刚解除质押不久的周少勇再次将11%股票进行质押,用于个人借款。

  然而到了7月26日,鸿翔股份发布停牌公告,停牌是因为实际控制人周少勇质押股票取得的贷款存在违约风险,周少勇对公司有资金支持,如果没能按时偿还,公司将面临易主且需偿债的风险。

  而就在其因质押停牌后的第三天,又接到了一个仲裁公告。7月28日,鸿翔股份补发了一个受到仲裁的公告。公告中显示,原公司副董事明声政,代公司行贿,因此公司被处罚20万元。同一天,鸿翔股份补发公告,称公司以及周少勇等人,与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大诚至信小额贷款公司存在借款合同纠纷,导致鸿翔股份账上仅有的400万元受到查封。而所以补发这则公告,是因为公司周少勇以及明声政等人对股转系统信披制度不熟。

  8月1日,鸿翔股份召开董事会,审议通过在新三板终止挂牌的议案。后经股转系统同意,鸿翔股份自9月21日起从新三板摘牌。一家公司就这样结束了其在新三板市场的“半年游”。

  据统计,2016年6月来,新三板共有176家挂牌公司涉及处罚事项,遭处罚对象共有556个公司或自然人。被处罚案例中,“未及时披露公司重大事项”、“涉嫌违反证券法律法规”、“未依法履行其他职责”的违规类型较多,主要指违规交易、违规使用募资、占款、信息未披露等问题。仔细阅读这些公司的公告就能发现,基本上每家公司都表示:一定吸取教训,全体股东、董监高和相关人员会加强业务规则及证券法律法规的学习,防止类似情况再次发生。

  “和上市公司不同,很多新三板公司董秘是由老员工转化而来,或是高管兼任董秘,这个市场又比较新,对业务十分熟悉的董秘很‘稀缺’。而很多新三板公司是家族企业,高管到董秘都是一大家子。缺乏专业人士也造成了新三板的乱象频现。”上述新三板业务人士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

  不过,这显然不能成为新三板公司的理由。为了让新三板挂牌公司认真了解业务规则,股转系统可谓是绞尽脑汁。在对部分公司采取“提交书面承诺书”的自律监管措施时,会要求挂牌公司对相关规则正确理解,进行整改。

  目前,股转系统对董秘的后续培训也有要求,已通过资格考试的董秘应每年参加不少于8个课时的后续培训;拿到资格证书却被处罚的,在处罚后6个月内至少参加8个课时的后续培训,这些后续培训均由股转系统进行。

  券商业务谋转型

  新三板的各种怪象不断涌现,在低迷的市场行情下,券商的新三板业务也陷入了瓶颈。中信证券近日就传出将新三板业务部门并入投行部门的消息。

  消息称,根据2015年公开资料,中信证券的整个新三板业务分为推荐挂牌业务、经纪业务、做市业务、资产管理业务,以及新三板研究业务五块。五块业务分别隶属于经纪业务发展与管理委员会、金融市场委员会、资产管理部和研究部。截至2014年底,中信证券新三板推荐挂牌业务人员达179人,2015年该项业务人数扩张至300人左右。而中信证券新三板业务一直独立于投行业务部门之外,但其内核部门仍包含在投行内核部之中。“两年前新三板疯狂的时候,很多大券商都单独成立了新三板部门,但目前的市场大不如前,业务不转型,养人的压力也会大大加强。”上述新三板业务人士说。

  不过,新三板市场面临的尴尬处境或将有所缓解。9月20日,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在北京、上海、广州三地分别召开了座谈会,围绕分层后的差异化制度和交易制度完善优化,听取企业和机构建议。据悉,大宗交易平台的初稿已经形成,新三板大宗交易平台或有望推出。

  “分层后相关制度等配套措施一直没有出台,也是创新层公司关注的事情。我手上的客户对于这方面也很关注,很着急。”注册地在西部的一家大型券商新三板人士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

  全国股转系统曾表示,创新层市场将以提高市场效率为核心持续推进制度创新,优先进行融资制度、交易制度的创新试点。同时,也提出了将对创新层挂牌公司建立一次审批、分期实施的储架发行制度和挂牌公司股东大会一次审议、董事会分期实施的授权发行机制,加强融资定价指导、限售管理和募集资金使用的管理,以及探索并购贷款和并购基金的可行性。但上述提到过的差异化制度安排至今尚未落地。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座谈会主题除了创新层差异化制度之外,还有一项重要的主题是大家翘首以待的交易制度优化。所谓交易制度优化,包括了优化协议转让以及推出大宗交易平台等安排。“在目前流动股比例越来越高的情况下,大宗交易平台的推出对于企业来说,无疑是个大利好。”上述新三板人士说。


(责任编辑: 马先震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