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银行业“体检”指向四大问题

2016年08月24日 07:07    来源: 法治周末    

 

  

  银监会《通知》指出,“本次‘回头看’的工作,是针对当前金融领域存在规则漏洞、管理涣散、违法违规现象屡禁不止、大案要案多发等问题开展的一次全面体检。要求重点排查违规经营和违法犯罪高发的存款、信贷、票据、同业、理财和代销等业务领域。涉及的金融机构除银行外,还包括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信托公司、金融租赁公司、货币经纪公司等

  法治周末记者 汲东野

  “现在很多银行在票据业务上已经暂停了和中介的合作。”长期从事票务中介工作的王敏 ( 化名 ) 告诉法治周末记者,“因为今年上半年票据市场价格 ( 贴现利率 ) 的波动太大,我们公司现在也持观望态度,不再大力营销或开展票据业务。”

  近半年来,票据大案集中爆发,农业银行、中信银行、天津银行、宁波银行、广发银行、工商银行等相继被曝出涉及票据案件,且案件被指多与票据中介或银行内部监管不严有关。银监会等监管部门为此已展开了一波又一波的业务风险排查行动。

  8 月初,据媒体报道,中国银监会办公厅于 7 月下发《关于全面开展银行业“两个加强、两个遏制”回头看工作的通知》 ( 以下简称《通知》 ) ,要求全面开展金融机构自查与监管检查。

  《通知》显示,银监会要求重点排查违规经营和违法犯罪高发的存款、信贷、票据、同业、理财和代销等业务领域。涉及的金融机构除银行外,还包括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信托公司、金融租赁公司、货币经纪公司等。

  针对票据业务,银监会提出要“重点检查开票、承兑、贴现等环节中贸易背景真实性审查、授信调查和统一授信管理是否到位;票据转贴现和买入返售、卖出回购业务环节中,是否存在为他行‘做通道’‘消规模’等行为;是否与‘票据中介’‘资金掮客’等开展票据交易”。

  有17 年银行业观察分析工作经验的专业人士黄安 ( 化名 ) 告诉法治周末记者,票据大案频发,和两级监管的滞后有关。外部监管,即银监会的监管滞后是情有可原的,因为政策和制度的制定都是相对较宏观的。但是,银行总行的监管,即相关审计、风险管控部门的工作出现了漏洞,其监管能力和监管认知都存在一定的问题。

  “商业银行总行的监管部门对于信用风险、外部环境风险、宏观系统风险等,会更加熟悉,但是,他们对于微观的业务性操作可能并不太熟悉,尤其涉及一些复杂的同业和投行业务时,会产生的操作性风险,也就是‘人祸’,这对于商业银行来说是硬伤。”黄安说。

  “回头看”看什么

  《通知》指出,“本次‘回头看’的工作,是针对当前金融领域存在规则漏洞、管理涣散、违法违规现象屡禁不止、大案要案多发等问题开展的一次全面体检。”

  银监会要求检查的范围和内容,在于存款、信贷、票据、同业、理财和代销等各类重点业务中是否存在新发生的违法违规行为,以及在重点业务环节的合规经营和风险控制情况。

  以及,银监会要求重点排查除银行以外,所涉金融机构还包括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信托公司、金融租赁公司、货币经纪公司等。

  比如,在存款业务方面,银监会要求重点检查是否存在存款失踪、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挪用客户资金、存款虚存、存款不入账和异地大额存款等;

  在理财业务方面,重点检查是否存在银行业机构员工私售“飞单”,签订“阴阳合同”或抽屉协议等为非保本理财提供保本承诺等;

  在代销业务方面,重点检查是否为代销产品提供直接或间接,显性或者隐性担保,包括承诺本金或者收益保障等;

  在服务实体经济方面,要检查“是否严格执行债权人委员会决议”“是否存在对产业过剩行业‘一刀切’式的信贷退出,存在抽贷,停贷等行为……”

  《通知》指出,银行业金融机构应于10 月 31 日前完成全面自查工作, 11 月 15 日前完成问责和整改工作;监管检查则于今年 11 月底前完成。

  据了解,银行等金融机构已经纷纷开始对此次“两个加强两个遏制”回头看工作进行了部署。

  根据近日的媒体报道,交通银行江西分行、邮储银行安徽分行等部分银行,已经在全行范围内开展或部署“加强监管、加强内部管控,遏制违规经营和违法犯罪”的专项检查“回头看”工作。银行将进一步强化对违规经营和案件风险的防控能力,加强合规文化、风险文化、责任文化建设。

  近期,银监会曾多次强调银行业需促进合规经营,加强对内部风险的防控。

  7 月 14 日,银监会召开 2016 年上半年全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工作暨经济金融形势分析会议,会上,银监会主席尚福林指出,上半年,银监会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银行也呈现出稳健运行的态势。

  会议还强调,当前宏观经济运行中的挑战和压力,对银行业的金融服务供给提出更高要求。下半年,仍将持续推进各项工作,把防范化解风险放在更突出的位置,有力维护金融稳定。

  会议指出,下半年,将以全面开展“两个加强、两个遏制、回头看”为抓手,促进合规经营,要重点严查十种行为:包括违规收费,增加企业融资负担的行为;热衷当通道、做过桥、加链条,资金“脱实向虚”的行为;违规办理票据业务、签订抽屉协议、贷款“三查”执行不力等行为;充当资金掮客,参与民间借贷和非法集资的行为等。

  票据、同业类大案频发

  近半年多以来,同业类票据大案频发,暴露出诸多银行内部问题。

  仅今年上半年所曝出的票据案件,涉及资金已超过100 亿元人民币。票据行业的灰色地带,逐渐暴露。

  这几次票据案件的发生,多与票据中介的违规操作有关。“某些票据中介出现了道德问题,再加上监管单位对票据中介的监管确实几乎空白。但是,‘一个巴掌拍不响’,银行也存在监守自盗的问题,正是因为没有守住监管的底线,才会被不良意图的中介联手盗取银行资产。”王敏说。

  “这些票据中介多与银行有着‘信任和长期合作’的关系,票据中介有机会可以将票据资金放入股市或其他投资渠道,赚笔‘快钱’,就出来。然而,去年股市波动,票据资金就收不回来了。”

  “潮退的时候,才能看到谁在裸泳。”王敏说,“出了问题的票贩子多自律性不足,道德约束力也不强。”

  黄安将这帮“底层票贩子”称为“搏命的群体,很难监管”。

  与此同时,因为已经曝光的票据案,都是使用操作风险较高的纸票,一些银行已暂停了纸票业务,仅支持更为透明且更易受到监管的电票业务。央行近年来也一直大力推广电票,以期从根本上堵住票据市场的风险。

  “票据风险大多出现在转贴的环节,多是操作性风险。”王敏分析说,“使用电子票据,不仅可以使交易流程更加透明,账务往来清晰,参与方也很清晰,便于接受监管,减少票据业务风险。”

  然而,我国首例电子票据造假案还是出现了。8 月 11 日前后,有媒体报道,工商银行也被指发生了票据风险事件,涉及金额高达 10 多亿元,这是我国首例电子票据造假案,目前,该案还在继续调查中。

  近期工行最新回应称,工行与目前媒体所述的票据无任何交易关系,既未承兑,也未出票,未参与该批票据的任何流转环节。

  据媒体报道,此案与票据的造假有关。有骗子用伪造河南焦作中旅银行的证明文件、公章等在工商银行河北廊坊分行设立同业账户,通过工行电票系统代理接入,开出13 亿元银行承兑汇票,并以高于市场利率转贴现至恒丰银行。

  尽管该案仍在调查中,亦有媒体提出质疑,既然在工行开设了同业账户,那么工行是否对开户材料进行过事实性审核?

  王敏认为,“票据市场的规则其实很明确,本本分分依规做事本也不会出问题;但是票据市场可以被钻的漏洞太多了,想钻这些漏洞也太容易了。比如银行票据业务的管理权本就在几个人手中,如果一起串谋,风险就发生了;再者,本应是公章不离柜,但前些年,人都可以带着公章出去。”

  这些已爆发的票据风险案件只是冰山一角,《通知》的自查部署和相关政策的发布,与当前票据业务风险的高发不无关系。

  自查与被检查相结合

  黄安告诉法治周末记者:“从去年开始的发生的这几个大案,基本都是银行间的同业大案,是同业交易时产生比较大的风险,大多问题都出在银行与银行间的资金往来。因为票据风险相对比较低,小行多采用票据业务向大行拆借资金,筹措资金拆借的过程中,常会出现‘一票两卖’,就导致了问题的出现。”

  “这也是银监会检查很重的原因,传统的‘银银’业务是拆借投资,但现在很多银行把同业业务当成一项生计,做成了一种盈利性、经营性业务。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中介介入,人为的从中套走一部分资金 ( 比如投入股市 ) ,就形成了巨大的风险。”黄安说。

  根据《通知》要求,银监会要求重点排查的违规经营和违法犯罪高发的业务领域除了票据、同业等,还有存款、信贷、理财和代销等。

  黄安介绍,银行“代销”类业务中也出现了很多纠纷,屡禁不止,会影响银行的“声誉风险”。

  根据媒体8 月初报道,有投资者向监管部门提交举报信,由上海信托发行,光大银行代销的一个信托产品,在产品到期后,并没有实现银行“声称该信托保本保年化 12% 的收益”,投资者只拿回了“项目本金”。

  “银行代销理财产品的管理权一般在总行,总行对于所有的代销理财产品进行统一的风险评估和掌控。但是现在,很多分行、支行或一些客户经理,因为已经积累了一些客户,提成比较高,他们有可能会和市场上一些高风险、非正规的机构合作,利用自己的职业身份悄悄卖一些产品,最后发生了兑付风险。”黄安说。

  “进而,投资者会继续追究银行的责任,就会影响到银行的‘声誉风险’。但客户经理是自然人,银行对他们的监管也比较难,所以会产生很多问题。”黄安说。

  在银行操作风险、声誉风险事件等频出的当下,《通知》所传达出的意图为,“如果,某些银行的某些业务出了问题,有了风险,应该是总行先进行管控,而不是先由监管部门介入,往往监管部门的介入都是事后的。这也是监管部门通常的思路。”黄安说。

  据媒体报道,此次“两个加强、两个遏制”回头看工作,采取银行业金融机构自查与监管部门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其中,本级自查要覆盖 2016 年 6 月末有余额的各类重点业务;“上查下”中业务量原则上不低于本级自查金额的 30% 。

  7 月 14 日,中国银监会召开 2016 年上半年全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工作暨经济金融形势分析会议,会议指出,强化责任追究,建立机构内部问责、监管问责和监管问责再监督三位一体的问责机制;严格落实对重大风险事件的“双线问责、上追两级”制度和“双罚”制度,坚持违规处罚与没收非法所得并举,做到见钱、见人、见整改。

  以“回头看”为契机,对现有的规章制度、内控机制、业务流程进行全面“查漏补缺”,把银行业经营行为和监管行为关进“制度的笼子”,完善长效机制和提高监管有效性。

  7 月 26 日,中国银监会官网发布信息,银监会召开了推进银行业合规管理长效机制建设座谈会,尚福林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要抓细、抓实、抓长。切实做好“两个加强、两个遏制”回头看工作,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做到自查网点全覆盖、业务全覆盖、规章制度全覆盖;以此为契机,持续推进合规管理长效机制建设,使合规成为有效内部控制的基础和抓手,遏制违法违规事件的发生。


(责任编辑: 关婧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